中国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过剩了?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无关乎价格涨跌,只是对市场的一种理解。


中国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过剩了?


我的观点是中国需要更多房子,因为在我的理解,房子一大属性是消费属性,房产的消费跟其他商品消费类似,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越来越高的需求的,有些专家拿出数据,说中国现有的房产可供30亿人居住,我暂且不说这个数据的可靠性,我只想说,能居下,这个要求实在太低了。住得下其实不是房地产市场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一定是住得好。

大批几十年前的老破小,真的完全能满足我们这个复兴路上的泱泱大国民众的物质需求吗?我想答案很自然的是否。我们能看到的是,大量的农村住宅被人空置,因为年轻一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都不可能留在农村的土地上了,这样的住宅有多少,意义不大;即使在城市里,我们也能看到城中村和郊区大量的平房,亦或是老式的筒子楼,可能上卫生间都是去公共卫生间,因为功能不完善,而被闲置,或者被租给暂时收入比较少,刚进城需要过渡的年轻人,这样的房子,有多少,意义不大;很多30年前的楼房,好像所有的功能也都有,有独立的卫生间,独立的厨房,但是,那时候规划设计出来的都属于老式的建筑,房屋格局不合理,50多平米就做成2居室,客厅狭小,居室不舒服,没有电梯,小区没有绿化带,停车位紧张,各种各样的缺陷,让人很难接受,最终房主基本也都是出租了事,很少自己愿意居住,这样的房子,有多少,意义不大。真正有现代居住功能的新房,其实非常有限。


中国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过剩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了大量的有现代居住功能的新房,就够了吗?我觉得还是否,这只能说够住,我们不能说房子就够了,这就要说回房子的消费属性,跟衣服、手机、汽车等消费品一样,房子有各种特点,人们对房屋的需求没法用一套房完全满足,同样是消费品,为什么没人会说,衣服,手机,汽车生产够30亿人使用的,就不用再生产 了呢?因为消费的属性就决定了,需求基本是无限放大的,只要有钱,女人永远觉得衣柜里少了一件衣服,手机2-3年换代的周期只会越来越短,汽车再贵,有钱人也大多不会只买一台,因为一台车满足不了他对汽车的所有幻想和需求,这就是消费属性,房子一样的,你原来在一个三线城市生活,父母有房,毕业了,你去北京发展,你会不会想在北京买套房?答案是肯定的,北京有了一套一居室,生了娃,你会不会觉得一居室住不开了,你想换个两居室,孩子大了,你会不会需要换套学区房,你要养老了,你会不会想找个海滨小城,安度晚年,会不会想换个大房子,跟儿孙一起天伦之乐?这还是最传统的家庭生活,现代人,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能居住一家的房子,可能现在就住一个人了,这都是需求,人的需求真的是无限的,这些还只是基本需求,是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尽可能努力实现的,那么你要事业发展好了,成了有钱人,你的需求还会被激发,你会想,独栋别墅私密性是不是更好?海南三亚是不是要留套度假房?你会想西湖边来一套是不是更雅致?CBD来一套会不会更有身份?超高大厦的顶层四合院是不是视野更好?每一个需求都可能需要一套房来满足。

中国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过剩了?


由此判断,市场需求其实非常大,而且越是一二线核心城市,越是人员流入的城市,需求就越大,剔除政策因素,资金是否充裕可能是最大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