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愛拖拉怎麼辦?

孩子寫作業愛拖拉怎麼辦?


拖延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和行為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孩子一味拖拉,家長若也一味包辦代替,隨意遷就,孩子就會在拖拉中嚐到甜頭。孩子一旦習慣了,就會把自己當成"國寶熊貓",事事都等著家長操辦,後果將不堪設想。

案例:

開學才幾個月,我家孩子就被老師批評了好幾次,原因是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總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我們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皮子,情況會好轉幾天,然後依然如故。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分析:

"愛拖拉"就是喜歡把該做的事情儘量往後拖,懶散、低效、耗時。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排斥,不僅在競爭中常處於劣勢,而且長此以往,還會弱化孩子的自信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愛拖拉,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拖拉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原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有的孩子拖拉是因為自己遇到了作業中的難題,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思考,幫助他解決困難;有的孩子拖拉則是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擾,那就需要清除孩子學習桌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作業;還有的孩子拖拉是沒有明確的目標,那就需要規定孩子多長時間做多少道題。

其次,孩子的自制力的培養是否到位,孩子時間觀念的強調是否到位,都值得家長思考。

愛拖拉,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做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注意力的集中與否。而注意力的培養又與嚴格的要求有關,要求的隨意性,必然會給孩子帶來鬆懈的理由。好的時間觀念的培養也非常關鍵,比如說家長是否以身作則,在家庭活動中是否也能定時、守時、按時完成每一件事呢?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時間觀念的形成。

建議:

"愛拖拉"看起來是小問題,但不進行矯正,就可能發展成大毛病。建議家長朋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

目標像路線圖,沒有路線圖的人,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隨意停歇,難以按時到達目標。生活中,孩子不妨採用記筆記的方法,記下今天必須完成的學習目標,越具體越好,例如今天必須背誦10個單詞,或者必須完成某科作業。然後,根據筆記,隨時監督。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的方法

這裡可以採用"小鬧鐘"的方法,也就是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家長朋友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量和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需要的時間,和孩子商量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然後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上鬧鐘,讓鬧鐘在規定時間10分鐘前響起。

鬧鐘的響聲,可以替代家長朋友們的嘮叨,成為對孩子最好的催促。慢慢地,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按任務定時間,孩子在自己給自己定鬧鐘的過程中,學習就會慢慢自覺起來。

送給孩子的故事:

冬天就要來了,動物們都忙著準備過冬,有一隻猴子卻並不著急,它躲在家裡精心規劃著自己的過冬計劃。

刺蝟告訴它:"老弟呀,快儲存食物吧,不要拖延了,大雪不久就要把森林封上了。"

猴子說:"做一件事之前不計劃怎麼行?一定要勾畫出藍圖,做起事來才會有成效。"猴子越想越美,困累之下抱著計劃睡著了,等做完一個美夢醒來,森林早已被皚皚白雪覆蓋了。就在那個冬天,猴子餓死了。

看完這則故事,聰明的你肯定不願意成為這隻愛做美夢愛拖延的猴子了吧。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