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虧損,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蔚來的未來不在人間?

這次是年少的蔚來。

美國集體訴訟專業戶的每次出手,都能讓國內輿論和投資者“沸騰”。畢竟,這種,在國內基本沒有發生過,很多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再者,真要是立案了怎麼辦?又不幸,蔚來輸了官司怎麼辦?

尚沒有進一步消息,媒體也只能報道這則快訊,而投資者估計徹夜難眠。

倒是主角兒蔚來看似比較淡定,回應稱指控無依據,會積極辯護。

只不過,最近蔚來遇到的煩心事不少:鉅額虧損、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被質疑補貼員工購車、裁員流言......偏偏,在這個時間點上又出現此類“利空”,難免讓外界對此足夠“關心”:蔚來為什麼會成為目標?這幾個集體訴訟只是在蔚來周邊飛來飛去的討厭的蒼蠅,還是會成為壓倒蔚來的最後一根稻草?

01

日前,亞信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獨董張亞勤牽涉一宗紐約州金斯郡最高法院針對蔚來汽車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該訴訟指稱,蔚來汽車於2018年9月11日提交的登記聲明及2018年9月12日提交的招股章程有失實陳述。

該公告的發佈,讓蔚來在美遭遇集體訴訟的事件得以曝光。事實上,據報道,今年3月以來,蔚來汽車在美國至少遭到了三家律所提起的集體訴訟。


鉅額虧損,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蔚來的未來不在人間?



那麼,問題來了,蔚來為什麼會成為目標?

綜合媒體的報道:美國集體訴訟“狙擊”蔚來的一大理由是,蔚來曾表示在上海建設自己的製造工廠;但不久前,蔚來在發佈去年四季報的同時表示,近期公司已與有關主體達成一致,停止了上海嘉定區蔚來生產基地的建設計劃。

其實,就上海建廠一事,蔚來也曾引起輿論譁然。有輿論認為“蔚來是被特斯拉擠出上海的。”更有機構表示,蔚來此次痛失良機,未來很大概率將永遠失掉獨立建廠的機會了,更不大可能成為“中國的特斯拉”了。

蔚來汽車隨即回應稱,認為這些指控沒有依據,會積極為自己辯護,該訴訟目前處於初期階段,後續有進一步的信息再和大家溝通。亞信科技就此也表示,雖然判決結果未知,但該訴訟毫無根據。

蔚來的回應表明,這樁訴訟尚沒有被立案,事情還沒有發展到多麼嚴重的地步,但同時,這毫不妨礙也意味著風險仍然存在。此刻,蔚來面臨的現狀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02

蔚來的這個遭遇,很多中概股都經歷過。

隨手在百度上搜一搜就會看到,除了阿里、京東、拼多多、中通快遞、恆大、趣店、微博在內,甚至美國本土的特斯拉、Uber、蘋果等都被集體訴訟過。


鉅額虧損,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蔚來的未來不在人間?



這些公司為何被“狙擊”?根據綜合報道分析:信息披露存在問題;股價下跌;負面新聞等。

以拼多多為例,被多家美國律所集體訴訟,即與股價下跌有關。上市之初,拼多多股價盤中一度漲幅達到40%,市值超過300億美元。但隨後幾天拼多多股價一路下跌,上市僅5個工作日,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市值蒸發近百億美元。

那麼,如果被集體訴訟的公司敗訴會導致什麼後果?有律師表示,像這種類型的案件,不論是和解還是判決,都會涉及到賠償問題,而且多是特別大規模的賠償,常常使得公司經營出現困難,但一般不會導致上市公司退市。

不過,這並不能讓涉及公司保持樂觀的態度。此前,聚美優品上市半年後,就遭遇集體訴訟,市值一度縮水近60%,並在2017年私有化退市;安博教育在2012年被指控公司高管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的相關規定,給投資者造成了損失,應給予賠償,後來安博教育在2014年被紐交所摘牌。

客觀說,就集體訴訟這件事,在美國稀鬆平常,很多律師、律所,包括做空機構,甚至投資者都專門幹這個,而目的只有一個:賺錢,律師、股民、做空機構都想賺錢。

據瞭解,美國集體訴訟不需要每個股民都站出來,只要有一個提出訴訟,只要告贏了,利益歸大家所有。倘若勝訴,集體訴訟代理律所將名利雙收。此外,美國的中小股民告上市公司一般不用出錢,因為官司一旦打贏的話,和解費的30%左右歸律所。

有業內人士表示,美國的集體訴訟頗有點國內“職業打假”的意思,但這又是規則允許的,是防止上市公司欺詐的一種生態循環。

03

不過,眼下確實是蔚來的多事之秋。

從今年3月份開始,蔚來的故事開始曲折。李斌贏了何小鵬,但輸在了2018年的Q4財報。數據顯示,蔚來汽車第四季度淨虧損為35.03億元,較上季度環比增長24.6%,同比2017年增長了106.1%。2018年全年,蔚來汽車的淨虧損為96.39億元,同比上漲92%。其中,經營性虧損為95.956億元,同比上漲93.7%。


鉅額虧損,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蔚來的未來不在人間?



鉅額的持續虧損,在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廣被詬病之後,很難讓人不質疑作為新造車勢力代表的蔚來,到底有沒有未來,或其價值何在。

麻煩不斷。從補貼員工購車到裁員流言,再到前幾日的蔚來ES8高速拋錨......蔚來疲於應對。多重利空消息的疊加,蔚來加速下跌。美東時間4月8日蔚來下跌1.12%,以5.3美元收盤。

尤其是在新能源補貼政策大退坡的新政下,在接下來的3-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必將進入淘汰期,分化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關鍵詞。

這對於蔚來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被拔了“奶嘴”,少了“奶水”的蔚來憑何成長?當投資者看著大盤,信心難免動搖。

刻薄的人說,股價下跌,錯失建廠之機,蔚來,你的故事講到了哪裡?

迴歸A股,好伐?至少國內沒有集體訴訟這個土壤,麻煩少一樁是一樁。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