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01 何為利維坦


利維坦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它經常出現在一些科幻小說、遊戲和末日題材的電影中,象徵著黑暗、巨大、邪惡的力量。

雨果的《悲慘世界》第五部第二卷就名為《利維坦的肚腸》,利維坦比喻強大輝煌的巴黎,而肚腸則比喻巴黎下水道的黑暗與骯髒。雨果用文學的方式,表達了巴黎光彩表面下隱藏的黑暗。

利維坦為什麼和黑暗、專制、強大、邪惡等等這些特性聯繫在一起?這還得從利維坦的來源說起。

利維坦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希伯來神話中,意思是「盤繞起來的東西」,它的形象是一條彎曲的蛇。

而在基督教《聖經》中,耶和華上帝給約伯描述了兩種怪獸,一種是比希莫特(Behemoth),它是一種在陸地行走的惡魔化身。另外一種代表水上的邪惡力量,這就是利維坦。

《聖經》中的利維坦是一頭巨大的海怪,擁有鋒利的牙齒,身上有著堅硬的鎧甲,口噴火焰,以獵殺海洋生物為生。

《舊約·約伯記》第41章對利維坦的形象刻畫得非常生動:

「它打噴嚏,就發出光來;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線。從它口中發出燒著的火把,與飛迸的火星。從他鼻孔冒出煙來,如燒開的鍋和點著的蘆葦......」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基督教《聖經》中的利維坦形象

而耶和華上帝描述這兩種怪物的目的,是為了反襯自己主宰萬物,擁有絕對權威,維護著世間秩序,即便像比希莫特和利維坦這樣的巨大魔怪也同樣掌握在自己手上。

這一神話的利維坦形象,被17世紀著名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運用到他的政治哲學體系中,具有了新的含義。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17世紀英國政治家、哲學家、機械唯物主義的創立者,代表作有《論政體》《利維坦》《論公民》《論社會》等。

利維坦的形象在托馬斯·霍布斯的筆下被刻畫成了:

「一個碩大無比的巨人,全身由數不清的小人集合而成,象徵世俗的右手握著一把劍,象徵神靈的左手握著一條主教權杖,護衛著身下的高山與和平之城。在每隻手的下方各有一排五幅組圖。在右邊劍的下方依次是城堡、王冠、火炮、步槍、長矛和旗,戰場。」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霍布斯政治哲學中的利維坦形象

霍布斯政治哲學體系下的利維坦,手持利劍與權杖,配有王冠、火炮、長矛......由數不清的個體集合構成,擁有著最強大的權力,捍衛著身下的高山與和平,掌管著世界萬物。《聖經》中的海怪就此出現在了陸地的上空,從「神話的利維坦」演變成「人造的利維坦」。


02 霍布斯學說中的利維坦


霍布斯關於利維坦這一神話形象的再建構,集中在他政治哲學的重要作品《利維坦》裡。在這本書中,霍布斯將利維坦神話中的怪獸形象比作擁有「超級權力」的國家,並且分析國家主權的起源、性質與作用。他認為人有著自私的天性和無休無止的慾望,而他這一對人性的思考,也成為後來洛克、盧梭社會契約論的重要來源。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 《利維坦》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85年

他構想了一個「前政治」的自然狀態。在這種自然狀態之下的人,是不受任何權威與法律約束的。人人自由而平等,然而這種不受約束的自由是沒有原則、沒有限制的。所以,在這種自由之下,出於人性的自私與無休止的慾望,人們會生髮出一種自負與虛榮,認為自己擁有對於整個世界的支配權。

這種情況下,自由就成為了一種悖論。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之下,

「人們不斷處於暴力死亡的恐懼和危險之中,人的生活孤獨、貧困、卑汙、殘忍而短壽。」

人人為了自己的自由,可以隨意地威脅、踐踏他人的自由。同時,在自然狀態中,人人平等而自由,這就意味著人們也擁有著「最極端的平等」,即「殺戮的平等」。每個自然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安全而相互競爭,相互侵犯甚至殺戮,這就造成了「每一個人對於每一個人的戰爭」,人人都生活在恐懼與死亡的威脅之下。

那麼,如何解決自然狀態之下的自由困境?在這種狀態下恐懼不安的人們,如何更好地令生活延續下去?

霍布斯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一方面要藉助於人們的理性,另一方面要藉助於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這兩種力量,特別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促使人們開始尋求與他人訂立契約,理性地保護個人的安全。

然而,《利維坦》中認為,契約是隻有在「每個人都有遵循的意願並且在遵守後可以確保安全時才會遵守」,如果沒有一種力量和權威能使人們遵守契約,受到「趨利避害」的天性支配,履行契約的人會互相擔心彼此失約,雙方都難以信任,那麼這些契約就變成了一紙空文。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這些契約變得有效,如何真正保障個體的安全?霍布斯認為,

「把大家所有的權力和力量付託給某一個人或一個能通過多數的意見把大家的意志化為一個意志的多人組成的集體。」

簡單說,那就是將個人之間的契約變成個人與一個多數的集體之間的契約,人人都將個人的權力授予「主權者」,把個人的權力讓渡給一個「共同權力」,並且每個人的意志與行為都服從於它。

在這個觀點之下,就有了霍布斯政治哲學的重要理論——「利維坦的誕生」。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這樣論述到:

「我承認這個人或這個集體,並放棄我管理自己的權利,把它授與這人或這個集體,但條件是你也把自己的權利拿出來授與他,並以同樣的方式承認他的一切行為。這一點辦到之後,象這樣統一在一個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稱為國家,在拉丁文中稱為城邦。這就是偉大的利維坦(Leviathan)的誕生。」

神話中的利維坦是身形醜陋、窮兇極惡的海怪,人們對其充滿恐懼。而在霍布斯的國家學說中,他將這種擁有毀滅力量的惡魔,解釋成了個體因為「積聚起來的恐懼」而形成的,一個凌駕於所有個體之上的怪獸,也就是國家。

利維坦的誕生,也預示著現代政治逐漸確立。人們因恐懼建立國家,而國家誕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個人的安全與利益。在國家的概念之下,又衍生出我們今天所說的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等國家制度的不同類型。


03 「內在困難的和平之路」


對於霍布斯理論的利維坦以及國家學說,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助理教授張新剛老師,可以說有著非常深刻的見解。這位優秀的青年學者,醉心於學術,主攻古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史、現代早期政治哲學,對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施特勞斯等哲學家的思想研究都有所涉獵。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 北京大學西方古典學中心、歷史學系助理教授。譯著有《施特勞斯的政治觀念》《柏拉圖的政治理論:以及施特勞斯與沃格林的闡釋》《柏拉圖的次優城邦》等。

他對於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興趣,最早來自他高中讀的《在北大聽講座》中一篇關於韋伯(Max Weber)的演講記錄稿。這位德國著名思想家激發了張新剛老師對於政治思想研究的好奇與興趣,令他走上了探索西方政治思想的軌道。

說不盡的利維坦,可還得說

| 馬克思·韋伯(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古猶太教》等。

究竟西方的政治秩序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呢?這成了張新剛老師在學術之路上一直探尋的問題。而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也引領他回到西方文明起源處——古希臘、羅馬,去挖掘西方政治秩序的根基。

張新剛老師曾在英國牛津大學交流,有著優秀的語言能力,這使得他在西方與東方的異質化語境中,對於西方政治哲學的研究也能毫無阻礙。

為了使國內更多的人認識古希臘、羅馬,瞭解歐洲政治思想的真諦,他活躍在一些探討歐洲政治哲學的沙龍,還將一些關於政治哲學思想的外文作品如《柏拉圖的次優城邦》《施特勞斯的政治觀念》等,轉譯成了中文。

霍布斯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以及政治哲學思想,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領域是無法避開的。張新剛老師認為,霍布斯的政治哲學從自然狀態到國家的確立,提供了一條具有「內在困難的和平之路」。

霍布斯的理論認為,要擺脫人與人之間的戰爭狀態,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權力,即一個擁有強權的利維坦。而利維坦在自然狀態之下是不存在的,人們通過契約人為地創造了一個共同權力。但是,那麼多不同利益導向的人之間,該如何相互信任,憑什麼能夠自願放棄自然權利?契約何以訂立並且對於訂約的人具有約束力呢?

這個問題引發了更多政治哲學家的進一步思考。張新剛老師在他的《微動/努力(Conatus)與利維坦的人性基礎》中,就此總結出四種關於霍布斯政治思想的解讀: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自然激情論、瓦倫德(H.Warrender)等學者主張的神法論、奧克肖特(M.Oakeshott)的國家法論以及大衛·高蒂耶(David Gauthier)為代表的理性契約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