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老酒有多老?看看窖池就知道

酒祖仪狄放逐至神泉镇,开启了“赊酒”的传奇;刘秀赊旗起义,御笔亲封“赊店镇”;李世民闻酒香而下马,钦赐金匾“皇封御酒”;酒仙社集齐十家老店齐心协力建设窖群,规范赊酒生产,保证赊酒品质……赊店老酒源于夏、兴于汉、盛于元,繁荣于明清。

千年的时光,历史的传承,如今的赊店老酒继承如此丰富的文化资产,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古法酿酒结合现代工艺,酿一瓶好酒。而赊店酿好酒的秘诀之一就藏在传承了数百年的元明清古窖池里。

赊店老酒有多老?看看窖池就知道

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糟,窖池还是老的好。

为什么是老的窖池好呢?

因为老窖池(浓香型)的窖泥微生物丰富,酶系复杂,驯化成熟,适宜环境,酿的酒质量稳定,品质优良。而新窖池微生物富集有限,新泥味重,酿的酒,大多香味不协调,某些成分偏高或偏低,口感较差。

那么赊店老酒的窖池有多老呢?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第二册》中“田敏征赋杂税条”记载:当时南阳县“酒课钞七十二锭四贯百文”,“全府工业以小手工业为主……以丝织、酿酒业较为繁盛。”“裕州,酒课钞三十三锭六百文。案方城酒课宋已重视,黄石山仙翁观碑:今宛属酒课以方城赊旗镇著名。”由此可知,赊店酒业明代时已成为当地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赊店老酒有多老?看看窖池就知道

因《府志》为明嘉靖年间校注,那么赊店酒业的辉煌应在嘉靖之前,文中又提到赊旗镇当时隶属于方城,而“方城酒课宋已重视”,以此推断,赊店老酒在宋朝也是有一定规模的。

而酿酒的规模,关键在于窖池,若没有足够规模的窖池,是酿不出大量好酒从而成为当地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的。以此推断,赊店老酒的窖池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

那么大家为何只知元青花不知宋朝的赊店美酒呢?

那是因为元朝的时候青花瓷才大量使用,成为士大夫阶层争相追捧的瓷器。赊店元青花产品是当代赊店人挖掘了古窖历史和青花瓷文化后相结合,为今日打造的美酒佳酿。

好的窖池关键还在于传承。赊店老酒宋朝已被重视,元朝时因青花瓷扬名,明朝时赊酒上交的税收已成为地方重要财政收入,而清朝时更是达到了新的全盛期。

据兴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刻立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之《创建春秋楼碑记》记载,仅当时为创建春秋楼捐资的山陕二省商人所开之酒馆就有二十六家之多,尚不包括外省及本地商人所开设的酒馆。

各大酒馆借此盛势,纷纷兼并整合,扩大规模,遂形成了后期的十大酒馆,并成立了酒业行会——“酒仙社”。

现悬挂于山陕会馆大拜殿正中的“浩然正气”巨匾即为“酒仙社”所献,匾下镌录着十大酒馆之名,其中尤以永禄美酒馆最大,由原天禄馆扩建而成,位于马神庙街路西(现赊店老酒集团所在地),占地更达6000余平方米,在当时寸金寸土的赊店闹市区,占地竟如此之多,足见其时酒馆规模之大。

据清《南阳府志》、《南阳县志》及后期的《南阳税务志》记载:当时对赊店征收的酒课(酒类专卖税)达三十课以上,而邻县仅征收三课以下,足见其时赊店酒业之盛。

赊店老酒有多老?看看窖池就知道

民国到共和国,赊店老酒元明清老窖池越发浓香,现在承担着赊店老酒母窖的职能。就是将不断增多的酒糟移植到新建的6400个窖池里面去,让更多的酒窖传承历史的芳香。2012年,赊店老酒独特的酿造工艺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赊店老酒的窖池老,每一口窖池都有数年的传承,每一捧酒糟都见证着历史厚重,最终成就了今日的赊香柔美,这就是赊店老酒窖池的秘密所在。(供稿:赊店老酒;编发:赵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