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血壓會引起冠心病嗎?怎麼預防?

答題金榜題名


高血壓長期不控制當然會引起冠心病,在臨床我們總能遇到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



長期高血壓不控制,怎麼就會得冠心病?

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原名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就是心臟的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內部有很多垃圾和斑塊。由於這種血管垃圾和斑塊導致了心臟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心臟病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一般來說當心髒血管狹窄到50%以上我們就稱之為冠心病。


高血壓怎麼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呢?

患了高血壓,沒有感覺並不代表沒有損害,高血壓病初期,一些身體的症狀不易被發現,隨著病情的發展,細小動脈漸漸發生硬化,中等及大動脈出現內膜脂質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這種變化,多發於冠狀動脈,漸漸的就會形成冠心病,也就是心血管內部的斑塊越來越重,最終斑塊破裂就會形成血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如何預防?

預防高血壓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加重,那就是要積極正規的控制高血壓,血壓控制正常,那麼就不會對心血管造成損害,就會降低冠心病的風險。所以要預防高血壓導致的冠心病就得先積極正規的控制高血壓。控制高血壓的辦法就是健康生活方式+正規降壓藥。


沒有高血壓會不會冠心病?

當然也能,因為冠心病雖然和高血壓有關係,但不是唯一關係,還和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久坐不運動、抽菸喝酒、遺傳基因、不健康飲食等等都有關係。

所以預防冠心病不能簡單依靠控制高血壓,還必須依靠綜合的健康模式,還必須依靠正規控制三高!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2004年4月19日,麥當勞全球CEO在會議期間突發心臟病死亡,年僅60歲。日常生活中像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冠心病是人類的“第一殺手”。《高膽固醇與冠心病防治知識手冊》也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6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也就是每12秒鐘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由此可見冠心病的可怕之處。

那麼,冠心病究竟是什麼?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詳細些說是供應心臟的動脈,也就是冠狀動脈發生硬化後血管管腔變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引起患者胸痛、胸悶,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冠心病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有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

1.心絞痛常由體力勞動或者情緒激動(如憤怒、焦急等)所誘發。臨床表現為胸痛、胸悶、心前區壓迫感,持續時間短,約3~5分鐘,是冠心病比較輕的類型;

2.心肌梗死臨床也表現為胸痛。與心絞痛相比,疼痛更劇烈,並伴有出汗、恐懼感、瀕死感,持續時間長,可達數小時甚至數天;

3.猝死是冠心病的急性發作,短時間內,心臟可停止跳動而死亡。

降低冠心病危險重在預防:

1.一級預防-防發病

預大於防,在冠心病發生前,對多種危險因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等)進行綜合控制;

2.二級預防-防事件

有冠心病發病史的病人,要防止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急性事件的發生。

其中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關於首鋼公司男性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顯示:與收縮壓<120毫米汞柱的人相比,收縮壓在120-139毫米汞柱時,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增高40%;收縮壓在140-149毫米汞柱時,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增加1.3倍。

那麼,高血壓如何導致冠心病?

1.高血壓可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使冠狀動脈管腔變窄;

2.當血壓突然急驟升高時,可能使斑塊破裂、脫落,形成血栓,堵塞冠脈,導致心肌梗死、急性猝死。

所以,控制高血液,防止冠心病至關重要!

1.降壓宜緩不宜急,不要把血壓快速降至太低水平;

2.選用降壓藥要合理, 如魯南力康®乳酸米力農注射液適用於伴有心衰的肺動脈高壓;

3.採用綜合治療方法,降壓、降脂、減少冠心病危險因子、改善心肌缺血同步進行。

當然冠心病患者還要積極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如控制糖尿病等其他併發症,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心情愉悅)。


欣康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叫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

它包括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兩種主要類型,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沒有之一。已經超過所有腫瘤的總和,列死因的首位。

高血壓可以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同時增加心肌的需氧量。

當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管腔變窄或阻塞,就可使血流變細或中斷,前者引發心絞痛,後者引發心肌梗死。

這就是高血壓導致冠心病的發病機制。

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同樣也沒有之一。成人中每4個人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目前我國至少有2.7億人深受其害。

高血壓與冠心病的發病十分密切。因此,重視高血壓的防治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江鳳林:科普學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血管病專家

(湖南醫聊運維)


鳳林談心


  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發生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全球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病。心腦血管病患者死亡居中國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為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50%以上與高血壓有關,控制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關鍵。

高血壓可以損傷動脈內皮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血壓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程度越重,死於冠心病的危險性就越高。當存在冠脈病變時,血壓升高可能觸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小板在傷處聚集,血栓形成,堵塞冠脈,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且長期高血壓升高可使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腔變細。當血壓突然升高時,血管容易破裂發生出血或已硬化的小動脈形成動脈瘤,當血液波動時,動脈瘤破裂而造成出血。因此,控制高血壓達標可以預防冠心病,減少冠心病發作並可阻止意外事件發生。

一旦發現高血壓,應採取治療,對於如果生活方式不能改善,則應該服用降壓藥物了,選擇有保護靶器官的降壓藥物,如果有左心室肥厚,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心率過快可以選擇被β受體阻滯劑等。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降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內。

高血壓程度與冠心病冠狀動脈累及程度和範圍都有一定的聯繫。因此,預防高血壓對控制冠心病的發病及病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臨床上,對高血壓的控制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1]楊欣,黃文新,廖發榮.冠心病患者高血壓分級與冠狀動脈病變特點的關係[J].重慶醫學,2012,41(27):2829-2831.


藥事健康


高血壓當然會引起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率為血壓正常者的兩倍。高血壓1級的患者冠心病死亡的相對危險性比血壓正常者高1.33 倍;高血壓2級、3級的患者及舒張壓 ≥120mmHg 者,冠心病死亡危險性分別增加2.20 、3.64和5.88倍。

我國冠心病者70 %以上合併高血壓。高血壓病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高血壓對冠脈血管的損害,促使冠脈硬化的形成並容易導致斑塊破裂誘發急性血栓形成。

高血壓時,兒茶酚胺過多,可直接損傷冠狀動脈血管壁, 並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另外冠脈血管內血流對動脈壁的側壓加大,血中脂質更易於侵入動脈壁,形成動脈硬化。血管張力增加會引起動脈內膜過度牽拉及彈力纖維斷裂,造成內膜損傷、血栓形成。增加血管內皮的通透性,延長脂蛋白與血管壁的接觸時間,使內皮依賴的血管舒張性降低等。血壓過高時也容易導致心臟血管內的斑塊破裂,繼而形成急性血栓堵塞血管。

預防措施

要想阻止高血壓病患者變成冠心病患者,需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監測血壓,按時規律服藥,使血壓數值達標。不同人群的降壓目標要求:1)、 一般高血壓:<140/90 mmHg。2)、 老年(65~79歲):<150/90 mmHg,可耐受則降至140/90 mmHg.

3)、 80歲以上:<150/90 mmHg,且不低於130/60mmHg。4)、 一般糖尿病:<130/80 mmHg,病程長病情重則<140/90mmHg。5)、 慢性腎臟病:<140/90 mmHg,有蛋白尿<130/80 mmHg

2、符合標準的,同時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3、高血壓者大多同時合併高血脂高血糖,要同時控制好血脂、血糖。

4、不良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戒菸限酒,生活規律,按時休息不熬夜,低鹽飲食,清淡平衡飲食。

5、適當鍛鍊身體,控制體重,BMI達標。

6、保持心情舒暢和樂觀向上的態度,避免情緒激動。


醫患家


高血壓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升高均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無論單因素分析還是多因素分析均顯示,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與冠心病發病率顯著相關,而且隨著血壓升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即使血壓處於正常高值(120 ~ 139/80 ~ 89 mmHg),其危險性也高於完全正常的人群(< 80 mmHg)。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是血壓正常者的2~5 倍,高血壓長期未治療者50%死於冠心病,且與血壓升高的程度呈正相關。目前,高血壓已被證實是對冠心病發病有著重要和獨立影響的危險因素之一。


高血壓可引起冠狀動脈灌注壓增高,使血管壁張力增大,持續的張力增大可引起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脂質沉積和中層平滑肌增生,最後形成粥樣纖維斑塊。同時,高血壓對冠狀動脈壁的機械壓力增加,血管內皮易發生損傷,釋放出較多的血管活性物質,如內皮素-1,導致血管收縮。另外在損傷或炎症產生的化學介質作用下,使血管壁增厚、僵硬,在粥樣斑塊形成及其它危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導致冠狀動脈狹窄。


在高血壓早、中期,即使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冠狀動脈的靜息血流也有不同程度降低。隨病程延長,高血壓通過影響血流剪切力、冠狀動脈內皮功能、血管壁通透性、血小板粘附性改變、血管壁重塑、脂蛋白沉積及清除異常等機制,共同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成為冠心病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隨血壓水平升高而增加,整體人群的血壓水平與冠心病發生危險及冠心病的死亡率呈連續線性正相關。


冠心病的主要危險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菸、不良飲食習慣等。除了積極控制血壓,尚需控制血糖、血脂、控制體重、改善生活方式、戒菸來降低冠心病發病率及死亡率。


劉藥師話用藥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孫寧玲 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

在我國 高血壓的患病率在逐漸的增長 高血壓病人目前已經超過了2個億 每5個病人中就有1個患有高血壓而且我國每年大概有 3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佔總死亡的40%以上 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是有關的 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上看 大概有70%的冠心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 而高血壓又會導致 動脈硬化和動脈粥狀硬化的 進一步的惡化 增加再一次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從目前的研究可以表明 每升高10mmHg的收縮壓 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就會增加31%

而且目前很多的冠心病患者 對高血壓導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它的認識還非常低 而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的控制率也不高

估計現在中國的高血壓患者 合併冠心病的時候 對血壓的控制率不足70% 就是1/3的人血壓控制 而2/3的人血壓都沒有控制 當然 也有一些人只單純重視高血壓的達標 卻缺乏對整體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

因此 在這樣一個狀態下 很多的冠心病患者會出次再次風險 就是再次發生心肌梗死 所以 我們在降壓的同時 應該加重對心臟的保護 也就是說 要重視對心臟的管理問題

從降壓的內容包括兩類 一類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 和合理的藥物選擇

從生活方式干預上 主要是指膳食的干預 包括了限酒 限煙 包括適量的運動和心理平衡 在這個基礎上 要有專業醫生的指導 會根據患者的年齡 基礎疾病的情況 和適合的藥物進行管理 而最終的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而達到合理的血壓目標值 以避免血壓的過度波動 來完成有效的血壓管理


Health Talk


血壓長期升高使心臟的左心室負荷逐漸加重,繼而左心室變肥厚,會引起心臟性猝死、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各型高血壓病達到一定的時間和程度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高血壓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比血壓正常人高兩倍,特別是高血壓同時伴有其它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症、吸菸等,那麼冠心病發病率更高;

第二,高血壓與心力衰竭密切相關,70%的左心衰竭由高血壓所導致的;

高血壓影響心臟三步曲

高血壓主要影響的就是心臟和血管,心臟的受累必將加速心臟的衰老,心臟從生病到衰老往往要經過三個過程,可謂“三步曲”。

1.左心室肥厚

長期的血壓升高是動脈血管緊縮所造成的。血管的內徑縮小、彈性減退,心臟要花上比正常多幾倍的力量才能將血液輸送到必須要到達的部位。心臟的過度勞累,則會使心肌細胞增大增粗,加厚了的心臟肌肉只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由於心臟通向全身血管的最後出口處是在左邊的心室,所以,左心室承受的壓力最大,高血壓所影響的心臟結構變化的主要表現就是左心室肥厚。

2.心功能減退

增厚增大的心臟在工作時,也需要更多的血液來提供營養,這對已經出現血液供應減少的心血管系統,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心臟一方面要不斷地增加工作量,來維持人體對血液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補給,疲憊的心臟只能減少工作強度、減低工作效率。最早表現出來的是心臟的舒張功能減退,早期的左心室肥厚並沒有使左心室腔增大,反而使左心室再舒張時不能得到充分的擴張,心室內的有效血流量因心肌的肥厚反而減少,射出的血液也就減少,這就是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所帶來的後果。長期的心臟負擔過重、心肌的肥厚同樣會伴有左心室腔的擴大。由此引起心肌消耗增加和收縮功能的減退。

3.心力衰竭

當心髒的舒張功能和收縮功能都減退後,人體需要血液供應與心臟輸送血液的能力這對矛盾更進一步尖銳,迴流到心臟的血液不能如數地推射出去,造成靜脈的瘀血,心臟噴射出去的血液量減少,難以滿足人體的需要,引起缺氧狀態,這就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動輒氣喘、口唇青紫,更為嚴重時,還會出現浮腫。心力衰竭也隨著左心室、左心房直至累及到整個心臟的功能衰竭。心動超聲圖可測出心的輸出量明顯減少。

長期高血壓患者要經常測測心電圖

心電圖是高血壓病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高血壓病病人的心電圖檢查不僅可以反映高血壓的程度,而且心電圖變化也是確定高血壓分期的指標之一。

連續心電圖檢查發現高危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對於及早預防有重大意義,所以需要高血壓患者經常測測心電圖。

高血壓病人特別是患病時間長、血壓控制不好,心臟常會有肥厚、擴大、重量增加等改變。心臟的這些變化反映到心電圖上,一是QRS波電壓升高並超過正常值,這被稱之為“左室肥厚”;二是ST段與T波異常,而被稱之為“左室勞損”(左心室心肌勞損)。因此,左室勞損指的是高血壓病人心電圖的ST段與T波(即ST-T)異常。

以往高血壓患者測量心電圖需要一趟趟跑醫院,費時費力,現在隨著科技發展,已經有非常專業家用心電監測儀---大象隨心寶,在家裡面備一臺大象隨心寶,隨時檢測,隨時記錄,隨時發現心臟問題。就診時可以帶給醫生看結果,也可以直接在大象心健康康復平臺上進行諮詢在線醫生。


大象心健康


感謝你的遨請!如患有高血壓就應提前預防去醫院治療,要勤檢測血壓和血脂是否正常。多進行食療與煅煉!如吃芹菜水果,少吃油膩食品及大肉多用蔬菜和粗糧。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感覺頭髮昏時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家裡要需備降壓藥物,病情加重時家牛必需要有人在自己身邊陪護以防意外。


李秦風


如果您到過老年心臟科病房,您就會發現大多數病人被診斷為“高血壓、冠心病”,兩者是聯在一起的。嚴格的流行病學資料也證實:高血壓組合並冠心病者較血壓正常組高2~4倍,我國冠心病患者70%以上含高血壓。

日本老年人屍檢資料也表明: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清膽固醇相關。上海7279例調査說明:血壓大於21.3/14.7kPa(160/110 mmHg)者,冠心病患病率比血壓正常者高5倍。

高血壓易於誘發冠心病有兩方面的原因:

(1)高血壓病時,高級神經中樞活動障礙,神經內分泌親亂。心血管系統對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敏感性増加,這一點既是高血壓的發病因素,也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2)高血壓病時,血流動力學發生以下有害改變:①血流對動脈壁的側壓加大,血中脂質易侵入動脈壁;②血管張力増加,引起動脈內膜過度牽拉及彈力纖維斷裂,造成內膜損傷、血栓形成;③動脈壁內毛細血管破裂,造成內膜下出血、血栓形成,引起內膜纖維組織増生,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高血壓患者怎樣預防冠心病?

1、飲食要三低二高: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尤其是低動物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素(蔬菜),多吃蔬菜水果。

2、大便要通暢:這對高血壓患者非常重要,人體在排大便時腹壓升高可以影響血壓,血壓的急劇升高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患有高血壓的人,在排便困難時可服用一些緩瀉劑。平時應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儘量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3、保持情緒穩定:血壓的調節與情緒波動關係非常密切。情緒大波動例如大喜、大悲都可引起血壓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已患高血壓的病人,應養成自制的習慣,保持情緒的相對穩定。

4、房事要節制:在血壓波動較明顯的時期應禁止同房,避免加重血壓波動。

5、控制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病人的大敵。體重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血管外周阻力增加都是導致高血壓惡化的重要危險因素。

6、重視自我感覺:如果出現頭暈、頭痛、睏倦、乏力或失眠等臨床症狀,一定要檢測血壓,因為當血壓波動較明顯的時候,就會出現上述症狀。一旦發生不適應及時就醫、治療。

7、避免高空作業,避免長時間高溫環境停留。

8、起、坐、站、臥要平穩,避免突然改變體位。

9、嚴格規律口服藥物治療,同時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10、定時監測血壓,但不要天天測血壓或一天測幾次血壓.測量血壓次數過多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地精神負擔。

預防勝於治療,養生等於長壽。分享養生之道,覺得有用可以關注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