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說起諸葛亮這個人,我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在後人眼中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物,那他就沒有犯一點錯誤嗎?我個人感覺這類難題實際上是很無趣的,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提出隆中對,今天就以隆中對和三分天下分別來分析下諸葛亮的功與過吧。

01 諸葛亮給劉備規劃好的宏偉藍圖(隆中對)

隆中對做為一個發展戰略藍圖,也不是完美的,那麼它的問題在哪兒呢?說白了,就是有什麼“缺陷”?如果非要給隆中對打分的話,只能說是及格的,因為東漢末年,各方諸侯的發展戰略都是有瑕疵的,沒有一個最終實現的。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隆中對

不論是袁紹的“南據河北,阻燕、代,兼荒漠之眾,朝南以爭天地。”

還是沮授的“挾君王而令諸侯國,畜士馬以討不庭。”

又或者魯肅說的“榻上策”都是一個大概的藍圖。實際操作起來都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是隆中對比前面幾個還是要稍微好一點的,至少實現了一部分。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魯肅:榻上策

實際上從劉表死後,曹操南進的那一刻起,隆中對就基本不可能成功了,這並不是諸葛亮所能控制的。我們來看隆中對諸葛亮是怎麼說的。

《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蜀漢只佔得三郡,並不是荊州全境

從這句話和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意思是佔據荊州全境,但實際卻只佔據了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隆中對是完不成的了。很多人都說諸葛亮不知道培養人才,以至於蜀漢後期人才青黃不接。

看ru但是要知道,在劉備死之前,諸葛亮是沒有任命權利的,正史中也沒有分毫這些方面的記載,等到諸葛亮可以自己有任命權利的時候,隆中對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最終,諸葛亮的貢獻大多是扶幼主於危急,拯國家於帝崩之際,算作輔國救主的功勳大臣,從這些層面來看,隆中對的失敗並不是諸葛亮的原因,這是由各個方面促成的結果,要把這一點過錯強加在諸葛亮身上是不科學的。

02 三分天下後諸葛亮的人才戰略部署

再有就是說諸葛亮忽略人才培養,這一點在正史中也沒有記載,我們只能來推測,在劉備死之前,還是培養了不少的人才的,同樣在劉備死之前,諸葛亮是沒法去幹預的。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是培養了很多人才的。

《華陽國志》記載:宰相亮開府,領益州牧,事無大小,鹹決於亮......闢尚書郎蔣琬及廣漢李邵、墨西哥馬勳為掾,南陽市宗預主導簿,皆德舉也;秦宓為別駕,犍為五梁為功曹,梓潼杜微主導簿,皆州俊彥也。而江夏區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為侍郎,稱讚太陽太陰。

從上面記載可以看出,蜀國後期的中流砥柱都是諸葛亮培養的。

在1985年潭良嘯在《諸葛亮用工四論》中分析過這樣一個問題,在諸葛亮時期,他所任用各層面優秀人才,總共有63人。假如從地理分佈看來,荊州有28人,益州有29人,兗州有3人,豫州有1人,雍州有2人。

假如以劉璋、劉備、諸葛亮三位不一樣時期的最大領導人員看來,所述的63人群中,歸屬於劉璋舊部有11人,歸屬於劉備舊部有24人,歸屬於諸葛亮新啟用的新手有28人,在其中還包含魏國降將2人。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關羽鎮守荊州

03 諸葛亮針對南中地區的戰略部署

本來開始對益州南部的叛變問題,諸葛亮是不想用兵的,這一點也是有記載的。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中諸郡並叛變,亮以新遭大喪,未便加兵。

《華陽國志》記載:以都護李嚴書曉喻闓。闓答曰:“愚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日下派敝,正朔有三,遠人惶惑,不知道所歸。”

是有一番勸導後,沒有結果後,諸葛亮才親自領兵征討的。

《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宰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省郡,又分建寧、牂牁為興古郡。”

可以看出,諸葛亮平定叛亂後,並沒有施行強行鎮壓的政策,而是採用懷柔的政策,在慎重考慮後,諸葛亮既不留駐守部隊,也不支持糧草,讓當地人擔任太守,自己管自己,就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的意思。以便平穩南中的人心。

據《華陽國志》記載:“亮收其俊偉建寧爨習、朱提孟琰及獲做官屬,習官至拔尖,琰輔漢大將,獲御史中丞。”

這句記載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魄力,敢於使用人才,破格提拔南中的優秀人才,不忌諱,同時消弱南中豪強的勢力。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諸葛亮勸解無果,討伐南中

《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依據本地“龍生十子”的傳說故事作圖普:“先畫乾坤、太陽太陰、君長、心計;次畫飛龍,龍生夷,及牛、馬、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一幅畫是在不經意中往夷人轉達漢族人的左右尊卑、國家江山社稷的觀念,諸葛丞相把畫贈給夷人,自然遭受夷人的十分重視,此外諸葛亮還贈予她們瑞祥的錦緞和鐵質的盟書,這種物品也一直被她們儲存迄今(東晉),每一次來一位新的刺史或校尉,夷人都是把盟書呈給他看。

穩定好南中後,為之後諸葛亮的北伐沒有了後顧之憂,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在處理南中的問題上是有很大功勞的。

04 蜀漢後期國力衰退,諸葛亮獨木難支

諸葛亮在世時候的治理,蜀漢一直都是很平穩的,包括到後面費禕、董允的時候,也是很平穩的,直到一個人的出現,那就是劉禪開始寵信心腹黃皓!

《三國志蔣琬費禕姜維傳》記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要以邊境線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沒有盡到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可以看出蔣琬、費禕還在的時候,蜀國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邊境沒有戰事,人民安居樂業。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諸葛亮北伐,出師未捷身先死

《華陽國志》記述:諸葛亮雖資英霸之能,而主非中興之器,欲以小小之蜀,假已廢之命,北吞強魏,匹敵上國,不亦難哉!似宋襄求霸者乎!然亮政修民理,威風凜凜外振;爰迄琬、禕,遵修弗革,攝乎強國中間,以弱為強,猶可自我保護。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國與家亦喪矣。

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可能滅亡得更早。

在蜀漢滅亡後,原先的蜀漢名臣李密被晉朝徵召,司空問他,劉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密是這樣說的:“安樂公可比齊桓,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功與失敗一也。”

說白了,說諸葛亮因為忽視人才培養才導致蜀漢滅亡的,是站不住腳的觀點,最先,劉備的夷陵之敗是直接導致蜀漢人才凋零的罪魁禍首,讓蜀漢幾乎要滅國了,內有南中叛變,外有魏吳虎視眈眈,在這樣一種絕境,是諸葛亮摧枯拉朽拯救了瀕危滅亡的蜀漢,換句話說,沒有諸葛亮,蜀漢就是個建國2年就滅亡的國家了。

次之,蜀漢是在諸葛亮死後29年才亡的國,而且在他死後,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蔣琬和費禕在主持大局,真正的滅亡事件是在劉禪親政親信小人後,加上姜維北伐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這些事情,和諸葛亮一毛錢關聯都沒有。

劉備三兄弟本可以不死的,但卻被諸葛亮隆中對中這一句給害了

劉禪:此間樂不思蜀

總結 諸葛亮是功勞巨大的

諸葛治蜀期內是啥局勢?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材利,蓄積量饒,朝會食古不化,路無迷人。】

在諸葛亮死後,蜀人自發性在馬路邊祭拜他,這說明什麼?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之後他的兒子諸葛瞻就沾了他很多的光,當時不管是什麼好的建議,平民都覺得是諸葛瞻提出來的,如果諸葛亮是過大於功的,那這些人都是瞎了眼了嗎?如果真是過大於功,那後人這麼多的大能,都要去歌頌懷戀一個無所作為之徒?諸葛亮不停北伐也是為了彌補隆中對的遺憾,劉關張三兄弟完全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