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本期故事我們通過建安二十三年曹魏統治下爆發的三次叛亂,分析曹劉雙方實力的增長對比,共同見證劉備和關羽一生榮光的巔峰。喜歡記得點贊哦!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為了表現曹操的霸道和姦詐,有一出太醫令吉平聯合董承企圖謀殺曹操的情節,只不過曹操更加老奸巨猾,識破了吉平的計謀,將吉平和董承等一網打盡。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吉平和董承是間隔近二十年的兩次叛亂。董承是因為衣帶詔的事情在建安五年就被曹操誅殺了,而太醫令吉本(演義中的吉平)則是又過了近二十年,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的時候乘著曹操不在許昌,聯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發動了叛亂。結局也很慘,曹操都沒有出面,就被曹操丞相長史王必給滅了。

太醫令吉本叛亂這件事情,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都以為是漢獻帝和太醫令吉本等人謀劃的一次孤立事件,其實這是當時劉備關羽集團逐漸佔據上風的證明。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在《裴松之注三國志》中,引用了《三輔決錄》的註解,提到了吉本的兩個兒子吉邈和吉穆在策劃叛亂時的想法:聯合對漢室忠誠的京兆尹金禕、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先殺掉曹操鎮守許都的長史王必,然後挾天子,聯絡南方的劉備一起去攻打曹操。

吉邈等人的想法其實理由很充足,關羽在荊州幹得非常好(關羽強盛),在戰略上呈現主動,屢次配合劉備出擊,曹魏在南方壓力很大。吉本等人乘著曹操不在,打算“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差一點就成功了,可惜最後參加叛亂的人全部game over。

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間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裴松之注三國志》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而在這場叛變後僅僅十個月,曹魏統治下又一次爆發了心向劉備的叛亂:侯音之叛!雖然這一次叛亂僅持續了兩個多月,甚至名氣也遠遠不如太醫令吉本的叛亂,但是這場叛亂可以說是三國曆史上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這場叛亂後,雖然曹魏順利平定了叛亂,但是在戰略上完全陷入了劣勢,給接下來於禁和曹仁的慘敗埋下了伏筆,接下來大家跟著以史為鑑的分析,共同探討一下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先來看看侯音之叛的時間線:

1、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叛變;

2、十月,曹仁包圍宛城;

3、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斬侯音。

僅僅持續兩個多月的一次小叛亂,似乎在三國故事中根本不值得一提,在《三國志-武帝紀》中,關於此次叛亂記載字數不超過五十字,全文是: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三國志-武帝紀》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有人會問了:這場小叛亂有那麼重要?以史為鑑你是不是在騙人?

如果單獨來看侯音之亂,的確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把侯音之亂前後的時間線重新縷一縷,大家就清楚這場叛亂的重大意義了。

重新梳理的大時間線:

1、建安二十三年

正月,太醫令吉本等準備聯合劉備叛亂。

秋七月,曹操西征劉備;

九月,曹操至長安;

十月,侯音反;

2、建安二十四年

正月,曹仁斬侯音;

二月,劉備陣斬夏侯淵,佔據漢中;

三月,曹操從長安出擊漢中;

五月,曹操無奈退兵;

秋,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建安二十三年可以說是劉備和曹操都極為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劉備迅速消化了佔據的益州,並積極進取,準備佔領漢中。

一個原因是漢中在夏侯淵的手中對益州造成極大的威脅;另一個原因就是漢中乃是漢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拿下此地對於劉備有著特殊的意義。

而關羽在荊州積極配合劉備的戰略,曹操雖然派出整個曹魏集團的二號人物曹仁對抗關羽,但是關羽貌似佔據一定的優勢,不然三國志裡也不會說“時關羽強盛“這樣的話了。

這一年,曹操在平定了太醫令吉本、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後,覺得夏侯淵和張郃不一定是劉備對手,決定要親自西征。

結果在曹操率軍到達長安後,曹魏的戰略要地宛城再次發生叛亂,曹操任命的南陽太守都一度落在了叛軍手裡。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宛城可以說是曹操的傷心地,典韋、長子曹昂都死在這裡。這次宛城叛亂剛好卡在曹操西征劉備的關鍵節點,在《曹瞞傳》裡,關於侯音叛亂有這樣一句話的描述: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在曹操親自西征劉備的關鍵時間節點,在關羽被曹仁糾纏脫不開身的關鍵節點,侯音就剛剛好的爆發了叛亂,而且時刻準備”於關羽連和“,這要說侯音和關羽沒關係,您相信嗎?

不過侯音明顯充當了炮灰的角色,曹仁對宛城的重要地位非常清楚,在侯音造反後馬上率軍圍困宛城,兩個月的時間就攻破宛城,以非常血腥的手段(屠宛)收復了失地。

但是曹仁的代價就是原來對抗關羽積累的優勢幾乎損失殆盡。​關羽此時圍攻呂常於襄陽、圍攻曹仁於樊城,還攻打龐德屯駐的樊北……在戰略上完全佔據了主動。

而曹操在漢中佔不到劉備的便宜,眼看著曹仁也陷入困境,只能在“雞肋,雞肋”的口令下撤出漢中,然後派遣心腹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救援曹仁。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接下來的故事就很熟悉了,剛從漢中回來的于禁沒有估計到荊州的雨季已經到來,被關羽利用一場大水幾乎全殲了于禁、曹仁集團。之後,魏國治下的梁、郟、陸渾等地都響應關羽的叛亂,甚至遠在鄴城的魏諷都極有可能是關羽派遣的間諜。

這就是關羽威震華夏的由來,關羽的鋒芒一度逼的曹操準備遷都。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三國志關羽傳

在這樣的局勢下,再回過頭來讀一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略觀點:“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可以說劉備和關羽等人幾乎都是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在行動,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劉備率軍在漢中第一次擊敗了宿命中的對手曹操,佔據劉邦龍興之地漢中,這使得大半輩子籠罩在劉備心頭的曹操這一陰影煙消雲散,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解放;

而且隨著劉備稱漢中王,和曹操魏王的身份平起平坐,也讓劉備不再在職務上低曹操一頭;

可以說在建安二十三、二十四年期間,劉備集團的實力蒸蒸日上,而曹操集團則有陷入衰敗的趨勢,劉備集團的實力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要是按照這樣的劇本發展下去,不論是曹操還是孫權,恐怕都會很難過。

三國解密:劉備首次全面領先曹操!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分析

​於是曹操和孫權這兩個死對頭默契地聯合起來,乘著劉備返回成都整合益州勢力的機會,迅速消滅荊州關羽勢力,不但去除了曹魏和孫吳的心頭大患,更是斷掉了劉備的臂膀,從此劉備再無恢復漢室的機會了。

圖/網絡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第023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裴松之注三國志-武帝紀》

《裴松之注三國志-先主傳》

《裴松之注三國志-關羽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