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夜話聊齋之《庚娘》:蒲松齡筆下第一烈女,究竟厲害在哪?

大家好,今天阿犬為大家帶來《聊齋》第一烈女庚孃的故事。


夜話聊齋之《庚娘》:蒲松齡筆下第一烈女,究竟厲害在哪?

一個為夫報仇的女子,緣何成為“第一烈女”?庚娘究竟厲害在哪裡?阿犬帶著您一起來分析分析。

阿犬認為,庚娘身上和其他女子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三處。

01、敏銳

第一處,是敏銳之洞察

故事以明末闖王李自成兵變導致百姓顛沛為背景。講了中州的(指河南省)金大用帶著父母和髮妻庚娘一起準備逃難到廣陵(今江蘇揚州),途中遇到一個叫王十八的人,也帶著老婆一起逃難。

於是,自稱廣陵本地人的王十八見到金大用後非常殷勤,他說:

“願為前驅”

熱情地表示自己願意給金大用一家子當嚮導。金大用聽完非常高興,很快就隨著王十八一起上了客船。

有讀過故事的人認為金大用實在太草率,如果在這一開始不輕信他人,那就不會釀成後面的悲劇。

但其實金大用當時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從北方逃難到南方,顛沛流離的路途必然是艱苦難行的,更何況人生地不熟真真難上加難。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一個免費導遊,說“我來帶你”這就好比風雨飄搖之時有人給了個臂膀與你去依靠,金大用很快被打動完全在情理之中。

再者,蒲松齡的這篇故事裡,作為世家子弟的金大用充滿了一種迂腐文人的木訥和遲鈍,對很多東西反應都慢半拍,想得也一點不周全。

所以,他一遇見王十八就“上了賊船”,是可以理解的。


夜話聊齋之《庚娘》:蒲松齡筆下第一烈女,究竟厲害在哪?

但比起丈夫,身為女子的庚娘可不是這樣,上船之前她就提醒丈夫:

“勿與少年同舟。彼屢顧我,目動而色變,中叵測也”

她說這個少年,三番四次偷窺我,而且眼神奇奇怪怪,目光閃爍(目動而色變,顯得猥瑣),一定是居心叵測。

可見,庚娘從王十八之眼神形態便推斷出其不懷好意的內心。後來發生的事情也一一證實了她的推斷。所以,庚娘厲害的第一點,就厲害在她這敏銳的洞察力,古人講“觀人於微”,庚娘不僅觀人於微並且做出了非常準確的推斷。由此可見她絕不是那種只是依附於丈夫、固守三從四德的無知女子。

而這個細節,也舉重若輕地把庚孃的人物形象勾勒了出來,為下文起到了鋪墊引導的作用。(而且仔細看這篇故事您會發現,庚娘對自己的老公全程智商碾壓)

02、沉著

而除了敏銳,庚娘身上第二個過人之處,在於其“沉著”。

沉著在哪裡呢?有兩個情節最能表現。

第一個情節是當庚娘目睹了王十八謀殺她全家時:

王邀金父子出戶一 豁,乃乘間擠金入水。金有老父,見之慾號。舟人以篙築之,亦溺。生母聞聲出窺,又築溺之。王始喊救。母出時,庚娘在後,已微窺之。既聞一家盡溺,即亦不驚,但哭曰:“翁姑俱沒,我安適歸!”

這裡邊有兩個字,阿犬初讀之時真的被震驚到了,那就是“不驚”

一個女子,看到自己的丈夫、公公、婆婆,全部被推入水中,兇手就在眼前,隨時可能對自己不利,沒準下一個被推入水中的人就是自己。在如此可怕的時刻,她居然能“不害怕”。這種沉著,再一次印證了“庚娘這個女子不同尋常”。


夜話聊齋之《庚娘》:蒲松齡筆下第一烈女,究竟厲害在哪?

而且冷靜的庚娘面對眼前這一切,腦海中很快就有了對策,您看看,她說“翁姑俱沒,我安適歸!”(如今老公和婆婆都沒了我又該去哪裡容身)其實這句話是很有意思的。此話一出,王十八馬上就上來大獻殷勤,說自己在南京有良田美宅,只要庚娘願意跟著自己,不怕沒有安身之所。(所以之後庚娘便跟隨王十八回了家並伺機復仇)

其實我們思考一下就知道,庚娘說出這句話是她權衡分析之後的結果,因為眼前的王十八夥同船伕對自己的全家痛下殺手,一開始又對自己露出猥瑣的神態,所以庚娘很清楚他要的是什麼。

說出這句話,其實就是“投其所好”,她料定王十八就是為了佔有自己,想要保命,想要復仇,就必須取得這人的信任。

可見在目睹了兇殺現場之後,庚娘依然可以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作出這樣縝密的分析和高明的決定。這魄力著實令人佩服。

而第二個表現庚娘“沉著”的情節則是在她手刃仇人王十八之時。

“庚娘力切之,不死,號而起;又揮之,始殪。”

這一幕情節實乃本章中最其驚心動魄的,庚娘把王十八灌醉了之後,一刀砍下去,結果這王十八沒有死,而是“號而起”,大喊一聲坐了起來。按道理來說,殺人這種事情(不管動機正義與否)本就會讓人神經緊繃,更何況還是在王十八的家裡。

王十八大喊一聲,要是別人恐怕早嚇得魂飛魄散,刀都掉在地上,計劃宣告失敗。可庚娘不是!她“又揮之”,馬上補了一刀,這下子,王十八死得透透的。這女子的心理素質,真不可思議。

而從這兩個情節也可以看出,這種異於常人的沉著是庚娘身上一大鮮明的性格特質。而她的“沉著”背後承載的是她的智慧與貞烈。

(在此處插一個題外話,有人問為何庚娘不報官,不尋求他人幫助?這與作者的塑造意圖有關,比起報官,比起求助,單刀復仇,更能凸顯庚娘貞烈之脾性)

03、氣量

而除了敏銳和沉著,庚娘第三個過人之處在於她的“氣量”。

《庚娘》這個故事的情節是峰迴路轉的,被王十八推入水中的金大用並沒有死,最後被人救起。而王十八的老婆唐氏因為看不慣王十八殺人,也被王十八推入江中,後來和金大用一起被救,兩人於是相依為命,結成夫妻。


夜話聊齋之《庚娘》:蒲松齡筆下第一烈女,究竟厲害在哪?

等到庚娘和金大用再次相逢時,庚娘對於“仇人的前妻”唐氏,並沒有橫眉冷對,而是:

“庚娘執手曰:“同舟一話,心常不忘,不圖吳越一家矣。蒙代葬翁姑,所當首謝,何以此禮相向?”乃以齒序,唐少庚娘 一歲,妹之。”

翻譯過來是:

“在船上的時候一起談話,情景一直沒有忘卻,不敢想後來竟然成了一家人,感恩你幫我安葬公婆(金大用的父母落水後死去,唐氏披麻戴孝,盡媳婦之禮儀),哪能以這種禮節相見呢?”

然後兩人以姐妹相稱,共同陪伴金大用。

對於曾經仇人的妻子,庚娘並沒有表現出半分的嫌棄。這是庚孃的氣量,而這氣量的背後,其實是她的愛憎分明。

唐氏被王十八推入水中的那一個晚上,恰巧庚娘聽到了唐氏和王十八之間的對話:

但聞婦曰:“若所為,雷霆恐碎汝顱矣!”王乃撾婦。婦呼雲:“便死休!誠不願為殺人賊婦!”

庚娘聽到了唐氏這句“誠不願為殺人賊婦”(實在不願意做殺人者的老婆),所以庚娘明白,唐氏是個怎樣的人,雖然曾經是惡徒王十八的妻子,庚娘卻沒有把他們混為一談。

這也才有了最後的happy ending。

04、後記:蒲松齡的官宦情結

在這裡我們要老調重彈一個話題,那就是蒲松齡的“官宦情結”。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篇故事裡憨憨傻傻的金大用卻是個“世家子弟”。(金大用,中州舊家子也),也就是說金大用的祖上必有人做官。那麼庚娘什麼出身呢?

文中說:

聘尤太守女,字庚娘,麗而賢。

庚娘可是正兒八經的太守之女,也是出身高貴。

那麼庚娘有這麼多的美德跟她的出身是不是有某種潛在的因果關係呢?阿犬認為是有的,如果蒲松齡不把庚娘身上的美德歸於出身所予,那他就沒必要給庚娘安這麼一個出身。

而其實這種人物背景設定在蒲松齡的作品裡是很常見的。

比如說:

《嬌娜》的主角孔生雪笠,蒲松齡說他是“聖裔也”。《某公》中寫道:“陝右某公,辛丑進士。”《李司鑑》中:“李司,永年舉人也。”《宦娘》主角溫如春“秦之世家也。”

諸如此類,比比皆是,他們所反映的,也正是蒲松齡內心潛在的對於踏入宦官階層的訴求。

一世無緣附驥尾,三生有幸落孫山。

阿犬卻認為,一輩子沒有登科對於蒲松齡而言,是件莫大的幸事。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