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因為啥?蒲松齡非得從淄川跑到周村去!

說起《聊齋志異》和作者蒲松齡,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有一個蒲松齡書館,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有一點點陌生,320多年前,一代文學巨匠蒲松齡正是在這裡設館教塾,並與仙界、鬼界和妖界等三界對話,創作出了一部亦莊亦諧、談狐說鬼的傳奇鉅著《聊齋志異》。

到底因为啥?蒲松龄非得从淄川跑到周村去!

蒲松齡書館是一座具有濃郁明清風貌的古建築群,古樸的大門,抬眼望去,前門牌匾上“蒲松齡書館”五個鎏金大字,氣勢磅礴,超逸入神。進入門內向裡走去迎面便是古樸的綽然堂,屋內古色古香的傢俱訴說著悠悠的歲月,清瘦的蒲松齡蠟像形象逼真的坐在太師椅上,面帶笑容,彷彿在說:“親,得安閒處且安閒,忙裡偷閒坐下聊聊,我這有茗茶一壺,你有故事嗎?”

到底因为啥?蒲松龄非得从淄川跑到周村去!

來到松齡書館的第二個院落,展現在你面前的是高聳的二層小樓“振衣閣”和閣前形影婆娑的“蝴蝶松”, 這棵蝴蝶松見證了一代曠世逸才非凡的創造和勞作,蒲老先生自幼飽讀詩書,一心想考個功名,進體制內捧個“鐵飯碗”衣食無憂,不料自19歲高奏凱歌,連獲鄉里、縣裡、道里第一名後,卻從此一路泥濘,屢敗屢戰。屢試不第。

到底因为啥?蒲松龄非得从淄川跑到周村去!

在夢想與現實間徘徊不已的蒲松齡,假筆於花妖精靈,遊刃於鬼狐之間,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妙筆,訴盡人間不平事,繪出花間兒女情。他白天在書館教書育人,夜晚在燈下奮筆疾書,用自己的三生煙火,換世人的一世迷離,一出出人狐情未了的大戲接連上演,於是乎一部洋洋灑灑數十萬字的《聊齋志異》在這裡誕生了!

到底因为啥?蒲松龄非得从淄川跑到周村去!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蒲松齡可稱為“搜狐先生”,當時一代詩壇領袖王漁洋賞識蒲公的才華,為他的創作稿題詩《戲題〈聊齋志異〉卷後》:“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精闢地揭示了其以傳奇法而志怪的特點,為《聊齋志異》的傳播產生了重要作用。徜徉在書館的合歡樹下,似乎感到先生仰坐藤椅,左手拿著《聊齋志異》,右手端著茶杯,濃濃眉意聚焦行行字字,字字行行,向塵人昭然世道的蒼涼。

蒲翁的筆在虛空中填充著生命暖色的花開,我欣賞著白羊井畔的睡蓮,耳邊依稀傳來嬰寧燦爛的笑聲,彷彿看到嬰寧拈梅花一枝,榮華絕代,笑容可掬……回到現實,一切塵埃落定:面對滾滾的紅塵,這樣的笑她永遠存在於愛情的星空下。不由得令人感嘆:嬰寧早已隨風去,世上再無痴情女!

到底因为啥?蒲松龄非得从淄川跑到周村去!

正是這西鋪的一方水土,和藏書閣的一部部書籍,成就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鬼狐傳說,成就了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自此以後,草根文人蒲松齡也成為了世上有名的聊齋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