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最怕的不是債務危機,而是貨幣變成廢紙,是這樣嗎?

天量債務的襲來必定引起貨幣貶值,而貨幣的本身就是在從白花花銀子變成紙幣再成為紙的過程。

在30年前,1980年我國的GDP才4500億,人均可支配月工資收入才20多元。如今的20多元不說一個月生活,即便是吃一餐便飯也不夠花。而把當時的一個月工資全部存入銀行,到如今的本息也只不過100元錢,只能湊合著一天的生活費用,這也是一種從錢變成紙的過程。

有人說:最怕的不是債務危機,而是貨幣變成廢紙,是這樣嗎?

今天的債務高起,不僅是我們。全球都是如此,以252.6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務來平均分攤,平均摺合人民幣達到23萬元。比居民的財富收入(20萬元)還要高,這就是一個高債務的時期。只不過這種債務危機在沒有出現爆發前的騷動不安。

以津巴布韋為例,在80年代幾乎1津巴布韋幣還是換取1美元以上的貨幣,可是經過了津巴布韋的大量貨幣擴張和債務危機,在貶值最高時的貨幣面值將以百萬為單位,吃份早餐估計也需要1000萬津巴布韋幣;同樣,委內瑞拉也是出現大量的債務危機,最終演變為經濟大蕭條,貨幣年貶值率高達100萬%。賣廢紙的價值都比貨幣本身的價值高,錢還不如紙貴!

有人說:最怕的不是債務危機,而是貨幣變成廢紙,是這樣嗎?

當然,貨幣出現崩潰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而不是全面開花。就如同老虎吃豬一樣,被吃掉的是跑得最慢或跑錯方向的豬。而同樣出現貨幣大危機下的資本就是在矮個子裡面選可以規避風險的相對穩定的貨幣。這是一些較好的貨幣就會出現增值而變得相對穩定且逃過一劫。

最怕是貨幣變成廢紙,這是正確的!

因為當貨幣變成廢紙其實已經說明了這個國家, 這個市場的流通和貨幣價值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可能是戰爭引起的,可能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引起的,也可以能使通貨膨脹過大引起的。

這已經不是債務危機的問題了,可能昇華到更高一層次的危險。一旦出現了貨幣變成廢紙的情況,其實說明了市場出現了嚴重的動盪,甚至社會出現了混亂。這個死後,別說什麼負債了,生活都會成為問題,大量的實體企業會倒閉,大量的人員會沒有工作,甚至無家可歸。

有人說:最怕的不是債務危機,而是貨幣變成廢紙,是這樣嗎?

債務危機是債務危機!貨幣變成廢紙,是經濟危機!兩種有一定的聯繫,但是又可以獨立看待。也就是所如果是合理的個人債務危機,那麼對於社會的影響較少,對於個人的影響也是有限。但是,如果是一個全面的債務危機,那麼就有可能造成經濟危機,社會動盪,也就導致最終貨幣變成廢紙!所以,貨幣變成廢紙可能會比債務危機更嚴重,而債務危機不一定會引發貨幣變成廢紙的結果。

總之,在債務危機來臨之際,最初大家一起降速,甚至面臨著經濟衰退。可是一旦出現一些債務危機更嚴重國家大蕭條後,也會出現這些紙幣變成了紙那樣不值錢。而另外的一些具有相當保值型貨幣反而可以在危機過後迅速反彈。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錢一定會越變越小,只有不斷地努力讓錢跑贏貨幣貶值才我們可以爭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