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戰日本戰列艦和航母是怎樣的設計風格,從歷史照片和電影中都給人非常霸氣的感覺?

你這個小屌


日本戰列艦是出了名的違章建築,亂搭亂建。

至於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主要有三點。

1、由於早期建造沒有預留足夠的改裝空間,後期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及戰爭形式的變化,需要進行改裝卻沒有太多的餘地,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拼湊,戰列艦為了獲得更好的觀瞄效果,不斷的加高上層建築,為了加強防空作戰能力,加裝了大量中小口徑防空火炮,改出來的結果就是上層建築奇高無比,整艘戰艦佈滿炮塔,給人一種暴力美學的感覺,當然這不是主要的。



2、當時的戰列艦、航母都擁有巨大的排水量,動輒三五萬噸的排水量,本身就是個巨無霸,以日本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其滿載排水量高達72810噸,當然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了。


3、攝影技術的問題。這點很重要,像拍攝角度啊、參照物襯托啊、光線啊、拍攝人員所處位置等,都會對拍出來的照片產生巨大的影響,拍好了就是霸氣十足的巨無霸,拍不好就會像055拍成導彈艇,遼寧號拍成大漁船一樣。


淨鄴


違章建築這個梗挺無聊的,我就不再扯了

說到戰列艦設計風格的問題

實際上二戰中除了大和級以外,日系戰列艦均有著十分濃重的英系早期戰列艦的風格

這主要也是因為日本戰列艦技術早期便是師從英國,一直到長門級才勉強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英國人的影響

先從日本最早的超無畏艦說起

日本稱之為超弩級,為什麼要說超無畏艦呢?

主要是因為從這個時候日本才開始大規模設計建造國產戰列艦,在無畏艦以及前無畏艦時代,日本的核心主力艦其實也就那樣了

而日本最早的超無畏艦還是英國人設計建造的

也就是著名的金剛級戰列艦

(金剛級戰列艦三號艦——榛名)

金剛級最早是“戰列巡洋艦”由日本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建造,這不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武器進口,同時也是日本趕英超美(實際上只有趕英,因為日本認為英國是潛在對手)計劃的一環

所以金剛級雖然是由英國維克斯公司完成的主要設計,但除了首艦金剛號是由維克斯公司進行建造以外,其餘三艦均由日本船廠使用維克斯公司提供的圖紙進行建造

金剛級可以說是開啟了日本國產超無畏艦的序幕,雖然金剛級只能說是半個“國產”甚至半個都算不上,但卻為日本造船業積累了寶貴的大型建建造經驗

並且金剛級還為日本的大口徑主炮設計製造打下了基礎,金剛級是日本戰艦首次使用14英寸炮,雖然依舊是由維克斯公司研製,但後期通過仿製依舊為日本的大口徑火炮技術帶來了許多經驗

但這個時候日本人就被英國人帶歪了

我們看看金剛剛建成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和上面的榛名差得很大對吧

但正是這艘金剛給日本帶來了難能可貴的超無畏艦建造技術,並且影響了日本超無畏艦設計風格一直到長門級

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的金剛級是幾乎沒有上層建築的,起碼是沒有後期那麼明顯的上層建築

取而代之的是兩個超級顯眼的桅杆,也就是早期英國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上經常出現的大三角主桅

(早期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可以看到也是明顯的兩個大三角主桅杆設計)

(獅級戰列巡洋艦,也兩個明顯的主桅杆)

當然這個設計並非只有英國人在用,在無畏艦以及超無畏艦時代早期,大部分國家的戰列艦設計基本都是這種樣子

但日本的無畏艦技術源自英國,所以重點提一下英國而已

日本人也學的很實在,在後續設計建造的戰列艦中基本上無一例外全都用上了這種風格

大三角主桅也成了後來日系戰列艦塔式艦橋的基礎

這個說起來有點搞笑

因為扶桑的違章建築就這麼來的

由於戰鬥需要,日本對金剛級戰列艦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改裝

其中第二次就將老舊的主桅杆改成了塔式艦橋

但改裝畢竟是改裝,在金剛級設計時便沒有建造高聳的上層建築的打算

所以只能在原有的上層建築上進行改裝搭建,進而產生了我們沒事就要調侃的“塔式艦橋”

實際上在模型上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出來這個後期改造的痕跡

不難發現,在金剛的艦橋位置能明顯的看到曾經的主桅杆的結構

這也證明了塔式艦橋是在主桅杆的基礎上搭起來的

受害者可不只是金剛

日本實際建造的超無畏艦並不那麼多

除開金剛級,後面也就只有扶桑級,長門級和大和級

扶桑剛完工的時候是這樣的扶桑級作為日本的第一型純國產超無畏艦

身上仍然能看出明顯的英系血統

那兩個超級顯眼的主桅杆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而我們最喜歡調侃的違章建築也就是因為這個主桅杆而產生的

接近改造完成的扶桑

主桅杆已經變成了經典的塔式艦橋,而為了避免艦橋被煙囪廢氣所影響,所以建的超級高

違章建築就這麼來的,這不單單是主桅杆設計的後果,也是扶桑級自身設計的問題導致的結果

但是觀察扶桑的塔式艦橋

我們還是很容易看到曾經的桅杆的結構特別是扶桑這個看上去就像是用柱子支起來的感覺......

還沒完呢,長門也是受害者之一

不過長門並非桅杆設計的受害者

而是日本人的塔式艦橋的受害者

日本人大概是塔式艦橋用上癮了

即使是新造的長門級戰列艦依舊使用了塔式艦橋,導致長門的上層建築看上去和金剛以及扶桑很像

雖然在設計初期長門就摒棄了兩個大主桅的設計

但是在艦橋上卻依舊使用了塔式艦橋

這個設計實際上是相當奇怪的

因為世界上另外兩大海軍使用的艦橋設計均和日本不相同,塔式艦橋算是日本人獨一無二的設計了

如果說金剛級和扶桑級尚可以說是因為原始設計而限制了艦橋設計

長門本身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卻依舊使用了塔式艦橋設計,可見日本人是多中意這個設計

相比之下,英美的艦橋設計就要顯得更為規整

納爾遜使用的是英國戰列艦上常見的箱型艦橋包括現代化改裝後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英王喬治五世級以及前衛號戰列艦,均使用的是這種設計

甚至包括胎死腹中的獅級戰列艦也使用的是這種設計

科羅拉多級使用設計叫不上名字,我也沒找到相關的文獻記載這種設計有特殊的名字

當然,舊式美國戰列艦上使用的籠式桅杆在科羅拉多級上看的還是很明顯的

科羅拉多的艦橋實際上也是圍繞著籠式主桅建造的

但並沒有像日本人那樣建成一個塔

到了大和級,日本人總算是捨棄了塔式艦橋

大和體積龐大,所以上層建築也說不上小,但大和的艦橋總算不是跟搭塔一樣搭起來的了

總的來說,日本戰列艦的設計異於他人的地方主要還是在艦橋上

如果要說技術細節,那風格特點扯不完了

什麼艦艏設計啊,主炮設計啊,防空炮設計啊,艦體設計啊能扯上個三天三夜

所以這裡就挑一個最無關緊要,但是卻最被個所謂熟知的

也就是這個塔式艦橋來講了

至於航空母艦

日本的航空母艦的設計相當的工整

整體而言,除了一航戰長得有點歪瓜裂棗以外,後面設計的正常的大型航空母艦都還算比較正常的

日本航空母艦起源於鳳翔

早在鳳翔設計建造的初期,就出現了艦島的設計

不過後來日本人開倒車把艦島給去掉了,有點奇葩

鳳翔是日本,乃至全世界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指以航空母艦為目的而建造,並非中途改裝)

所以也為日本的航母設計風格打下了一個基礎

但日本的第一型大型航空母艦卻有些奇葩

也就是加賀號和赤城號

由於這兩位是由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改裝而來,所以在造型上相對於後來從零開始設計的大型空母來說相當的奇怪

更別說加賀和赤城在最初還使用了三段式甲板這種詭異到不能再詭異的佈局

當然,日本人也不傻,後來就發現這種設計意義不大,因為他們低估了航空業的發展速度

由於航空業的飛速進步,飛機變得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重,這對起降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所以最後加賀和赤城還是改成了常規的全通式甲板

值得注意的是,赤城的艦島在左邊

赤城和飛龍是世界上唯二將艦島佈置於艦體左側的航空母艦

這種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照顧雙艦並行時的避免航空管制的相互干擾,以及重量上與右舷的煙囪配平,可以增大艦橋體積搭載司令部(第一航空艦隊指揮所就設於赤城艦橋下方顯眼的裝甲堡內,IJN具備同樣設施的只有大鳳和信濃了-------聯合艦隊曾經用剛服役的翔鶴接替赤城作為第一航空艦隊的旗艦,但由於翔鶴空間內部太小難以工作,所以僅僅13天后南雲忠一又將司令部搬了回去

當然,左側艦島的設計實踐證明這是一種不實用的設計,並且存在與右舷煙囪引發亂流和降落事故方面的問題。飛龍之後,世界上所有擁有島式艦橋的航母一律將艦橋設計在右舷

由於這兩艘船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航空母艦,沒有人知道未來航空母艦的運用方式,所以仍配置可以和巡洋艦一搏的火力

赤城號的三年式20公分艦炮分別有單裝、聯裝炮塔型號,聯裝炮塔的俯仰角度可達正70度,具備有限防空機能,加賀號也裝有20公分艦炮

到了蒼龍號和飛龍號的時候,日本大型航空母艦的設計已經步入正軌

除了飛龍依舊使用了奇怪的左側艦島以外,這兩艘船的設計已經趨近於後來典型的大型航空母艦了

蒼龍號在設計時仍具有一定的舊時代色彩,由於1930年代初期航空兵力尚未成熟,當時艦載機單靠水平轟炸想摧毀具厚重裝甲的大型艦還相當困難,因此當時的海軍專家們仍認為艦隊最終還是要依靠艦炮的打擊力決勝負;早期的蒼龍號基於“航空巡洋艦”這項定位,需要與巡洋艦部隊共同行動爭奪海上制空權,且以擊毀敵方航空母艦為主要設計方向

蒼龍號的設計仍假想可能要與美軍巡洋艦進行艦炮作戰,為此基本速度不能低過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或波特蘭級重巡洋艦,初期設計極速便以34節為目標,且具備防禦巡洋艦的8吋主炮的防禦力

但是這些指標一改再改,到了1937年完工時,蒼龍算是作為一艘標準正規空母完工了,但為了追求超高航速帶來的高達10:1的長寬比,以及幾乎可以被忽略掉的裝甲都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大型航母中十分獨特的一員

飛龍本來是作為蒼龍級的二號艦建造的,但是技術指標改來改去就和原本的蒼龍級相去甚遠,最後就獨立為一級

除了已經說過的左側艦島,還有發生友鶴事件之後,日本海軍便不再以較為先進且快速的電焊法施工(因日本發現當時電焊法強度低於鉚接法),而回頭採用較傳統而緩慢的鉚接法

飛行甲板雖與蒼龍同長,而寬度卻更多了一米,但船體本身並無加寬

除了因為排水量比蒼龍更大而減慢速度之外,有別於蒼龍的雙舵設計,飛龍則改為單舵。艦艏甲板幹舷高於蒼龍號

在飛龍和蒼龍之後就是著名的雙鶴

翔鶴級航空母艦可謂是IJN(舊日本帝國海軍)航母科技之大成

在埃塞克斯級沒有誕生之前,翔鶴級可稱為當時最強的航空母艦之一

由於翔鶴級設計時日本已經擺脫了條約限制,所以翔鶴級雖然是以飛龍級作為基礎進行擴大改進型的,但同樣為雙層機庫設計,卻因為艦體大幅放大使搭載飛機超過飛龍號許多

翔鶴號的動力系統是當時日本動力科技的最佳結晶;在公試時瑞鶴號達成輸出168100匹馬力,航速34.58節的紀錄。為達成高航速,因此安裝了球狀船首降低流體阻力,是首批運用此技術的日本主力軍艦

艦體防護部分,翔鶴級只維持飛龍號標準,彈藥庫可防止800公斤水平轟炸或20公分艦炮直擊,輪機部門與重要艙間可抵抗250公斤水平轟炸或驅逐艦等級炮轟,以一艘三萬噸級的軍艦來講有些脆弱。但翔鶴號的基本設計想定是較多的艦載機來充實防空能力,如果還有漏網之魚則靠強力的對空火網處理,對於俯衝轟炸機則靠艦艇首、尾部的防空機炮逼退。不過後來的作戰經驗則顯示了原初想定太過樂觀,所以在珊瑚海海戰時翔鶴號被俯衝轟炸機一發炸彈掀翻前段機庫與飛行甲板,證明了翔鶴級的艦體防禦有著許多缺失。雖然在艦體裝甲無法強化,但在每一次受創進塢後,翔鶴級的損管就強化一部分;從原本只有配備液化二氧化碳滅火器,到後來配備全艦泡沫滅火管線,注水指揮所也增設成前、中、後三處增加損管機能。

但相比起其它戰前完工的航空母艦,翔鶴級因完工時間已瀕臨開戰,因此許多細節設計因機密而無從得知;戰爭中又多次強化與更動設計,加上戰後資料銷燬的結果,使得兩艦艤裝的細節部分目前仍為戰史學者考據的主題。

新技術的試驗品,卻也是不成熟技術的犧牲品,大鳳號

雖說大鳳應該才是IJN的黑科技集合體,但由於戰績太渣並且新技術用得太多資料又太少,很難說大鳳級和翔鶴級孰優孰劣

大鳳的誕生正是因為日本人意識到了現有航母均存在防護問題,特別是甲板防護太弱完全無法防護俯衝轟炸機的問題

大鳳雖然是翔鶴級的次級,但二者之間的差距相當大,另外,為了建造大鳳號原本因第四艦隊事件大量禁用的電焊造艦方式也重新啟用

大鳳的艦體由翔鶴級放大修改而來,但由於整體的防護加強直接導致了重心上移的問題

並且為了增強操作性,大鳳是IJN唯一一艘使用封閉式艦首的航空母艦,這個設計某種意義上也為後來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大鳳的裝甲總重達到了8940噸,這是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字,水線裝甲最薄也有55MM,最厚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60MM,這對於航空母艦來說已經相當強悍了

飛行甲板是大鳳最大的特點,不同於IJN曾經的全木質甲板,大鳳終於使用了裝甲甲板來增強防護

但最開始的防護要求會是的大鳳變成一艘四萬噸+的超級航空母艦,技術問題且不說,預算已經完全超標了

所以裝甲甲板的要求和設計一改再改,實際上並沒有想的那麼可靠

IJN航母的絕唱——信濃號

雖然這個一般我都懶得拉出來說了

信濃是大和級三號艦的艦體改過來的,所以和赤城加賀一樣,擁有著戰列艦級別的防護能力

並且受到大鳳的影響,信濃的防護並不只在艦體上,飛行甲板也保持了相當強悍的防護

但信濃並沒能完工,所以導致這貨都沒參戰就被擊沉了

由於是戰列艦改,實際上七萬噸的滿載排水量絕大部分都是裝甲,設計時能搭載的飛機少得可憐,著實是對不起其排水量

算了太丟人,不多說

要說IJN航母最大的特點

我個人認為還是這個煙囪

之前的照片實際上看的很清楚了,這裡在特寫一下

從一航戰到五航戰

六艘正規航空母艦,均使用了這種煙囪,也就是所謂的向下彎曲的橫臥式煙囪

這個設計也是日本獨有的,其他國家均沒有這麼玩過

大部分航母的設計還是將煙囪佈置在艦島位置

但IJN在大鳳號的設計時也捨棄掉了橫臥式煙囪

改為了比較常規的煙囪設計,並且最後的信濃也保持了一樣的設計

其實還說漏了一個

雲龍級航空母艦,IJN正規航母最後的絕唱

但整體而言,雲龍級可以看做是改良版本的飛龍級

整體上基本是大同小異的,整體上來說很普通

真的很普通,沒啥好講的

以上!~


響寶寶改二甲


從04計劃的大鳳開始,日本海軍就確立了近距離肉搏彌補數量劣勢的思想,因此特地突出對空防護,一改以往日本航母只重視攻擊能力和速度,這也是對中途島的教訓吸取

因此說大鳳和埃塞克斯的對比,比較類似早期日本航母和英國的光輝級裝甲航母

後期的日本海軍航母發展,以大鳳家族和量產的雲龍級中型航母為主,類似瑞鶴這樣高速,大載機的大型航母開始被放棄

事實上大鳳以致於改進的信濃更多的開始注重近程攻擊的能力,具備較多的前線航空中轉基地的能力,特別是信濃,這也就是信濃的飛機和體積不符合的因素所在

因此從各方面分析,大鳳可以說是一艘英國風格的日本航母,有趣的是,大鳳的改進型同樣具備戰後英國航母發展的影子,比如斜角飛行甲板,這是為了日後飛機的噴氣化而特地設計的.並且繼承了大鳳的優點:封閉式艦首,抗風暴能力的很高,同時內部的消防設施進一步加強.同樣,在雲龍型後幾艘開始,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


八賢之聲


能夠有能力造大船的,國力都強大,所有各行各業,艦船均要用到,所以是大國的體顯


用戶6247271256583


都說"大艦巨炮才是男人真正的浪漫"也不是沒有道理,戰列艦那寬大的艦體、高聳的艦橋、高昂的炮口,展現在工業革命時期巨大的鋼鐵力量。每一艘鉅艦彰顯的是國家的軍工科技和工業實力,是國家實力的象徵,所以就顯得特別威武霸氣。而日本的戰列艦之所以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主要來源於它那高聳的艦橋,高聳的艦橋給人的視覺一個很強大的衝擊感,在中近距離上看的話,人的視野里根本容納不下如此巨大的物體,本來戰列艦就擁有龐大的艦體,再加上高手的艦橋,給人的衝擊感更加強烈。
這是英國的戰列艦,可見日本的違章建築就是學自己的老師的。



其實日本的戰列艦除了長門級以外,其他的戰列艦高聳的艦橋都是後面改裝的,在20世紀初的時候,日本戰列艦普遍採用都是英式三腳桅,龐大的艦艇上只有兩根細細的圍杆,如果那時看的話日本的戰列艦看起來一點都不雄偉,只不過經過後期的改裝增加了許多位置,也就成為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那些照片。而真正開啟日本戰列艦高聳艦橋的其實是長門戰列艦,他放棄的是三腳桅的佈置,而採用了7根桅杆圍成一個塔籠型的艦橋,而且這個高度非常大,也就開啟了違章建築的風格。




二戰時期日系戰列艦的建築風格其實別具一格,寶塔型的建築不僅增加了上層建築的面積,而且也一樣觀測設備能放置更高,在進行遠距離炮擊的時候能擁有更加優良的視野,而在那個雷達技術相對落後的年代,艦炮遠距離炮擊的主要觀測設備還是光學測距儀,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長門級戰列艦保持著戰列艦的最高命中記錄,而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有限的幾次炮擊記錄中,日本的戰列艦炮數都保持著一個相對較高的命中記錄,可見日本的戰列艦炮術之優良,不過相對於美、英、德,日本戰列艦都沒有超過20公里的遠距離炮擊命中記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造大船的,國力都強大,是大國的體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