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滿族的發源地是哪裡?有什麼歷史淵源?

聯和品牌



我講一下努爾哈赤家族的由來。

這裡有個神話的故事,在很久很以前,上天有三個仙女,在天庭覺得煩悶,就一起下凡到人間,來到長白山天池,那時的天氣很熱,他們就在池中洗澡,上岸以後,在岸上休息,天上有一隻仙鶴,口中叼了一隻通紅的果子,掉在了三姑娘的近前,老三撿起這個果子,一看香氣逼人,三姑娘把這個果子含在口中,剛放入口中,不知什麼原因,一下就進了肚裡,這個果子進了肚以後,肚裡一翻攪鬧,然後這個三姑娘的肚子逐漸變大,而且是越來越大,三姑娘對那姐倆說,你們不要在人間耽擱太久,我可能懷揣有孕了,你們先回去,我把這孩子生下,我就回到天庭去,一般孩子都是懷孕十個月,這個三姑娘整整懷了13個月,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又黑又壯實,把這三姑娘喜歡的了不得,這三姑娘就在長白山天池把孩子培養成八九歲,這個孩子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這個孩子問她娘,我爹是誰?他娘編了個瞎話,說你爹是上天的一個神仙,說我爹姓什麼?他娘給他啟了個姓氏,叫愛新覺羅,名字叫布庫裡雍順,這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而且沒錯。他娘對布庫裡雍順說:你已經長大成人,你要好自為之,你娘是天上的人,我要回天庭去了,小愛新覺羅戀戀不捨,隨後一陣風,他的娘在天空飛走了,回到了天上。



這個愛新覺羅在長白山天池生活一段時間,覺得沒啥大意思,於是,他就弄些木頭和柳條編成了一個大木筏,他就順河流而下,不知走了多久,看見一夥人正在打鬥,雙方各能有幾十號人?於是他就上了岸,這個愛新覺羅大喊一聲助手,大夥一看來個黑大個膀大腰圓,身高過丈,開始把大夥嚇了一跳,後來也沒聽他的,還是打鬥,這個愛新覺羅從地上拔起了一棵樹,他也不管是哪夥的,就用大樹掃了起來,結果把雙方都打倒在地,雙方的人都就地跪在地上告饒,愛新覺羅問他們究竟是咋回事?雙方各說一詞,是對方搶了他們的獵物,愛新覺羅給他們調解了一下,最後雙方和解了,並讓愛新覺羅當它們的頭領,就這樣愛新覺羅,帶領這些人在這一帶打獵為生,並擴大地盤,久而久之,他們的地盤已經擴大到幾百公里,並管轄著幾百個土城。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這個勢力傳到北京,當時的皇帝是朱棣,他說要把努爾哈赤的祖先,招到北京,見上一面,結果努爾哈赤的祖先進了京城,到了北京城,到那以後,一看這個北京這個大,到了北京皇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朱棣皇上親自接見了努爾哈赤的祖先,並設宴款待,給了努爾哈赤祖先不少的金銀財寶,而且封了他的官,叫建州都督史,並給了他都督史大印,讓他在北京遊幾天,然後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回到了建州,也就是現在的撫順新賓縣,這個都督史一直傳到努爾哈赤的父親,當時由於地盤不斷擴大,徵得朝廷的同意,又分為中衛史,左為吏,右衛吏,到後來,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爺爺和努爾哈赤的姥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都被朝廷給殺害,並滅了門,努爾哈赤帶領他的弟弟逃走,並以七大恨發兵造反,最後在1616年,在瀋陽建都,1664年建立正式的大清國,南下北京,第一任皇上是福臨,年號為順治,1911年,溥儀正式在北京退位,清朝在瀋陽做兩帝,在北京做十帝,一共是12帝,從瀋陽算起是293年,從北京算起,到清朝結束,是267年。


遼北老代


滿族,全稱為滿洲族,清代官稱滿洲,因以紅印為傳統帽飾,固有紅纓滿洲之名,人口大約1000萬,是中國第四大族群,僅次於壯族和回族。滿族在我國的王朝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滿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經先後建立渤海國、金朝和我們最熟悉的清朝。

一、白山黑水發源地

至於滿族人的發源地,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古籍所記載的肅慎。也就是發源於現在的長白山以北,東臨大海的黑龍江流域。可以看做是那個時期的東北人吧。

二、歷史淵源

在堯舜時期,肅慎就曾向中原王朝進獻箭矢弓弩。到了西周王朝時期肅慎也多次派使者來朝賀,聯繫十分的密切,所以當時也有人認為肅慎是周王朝的領地。肅慎在此後的歷史之中先後改名為靺鞨、女真。在靺鞨時期建立了有“東海盛稱”的渤海國,但後來歸附契丹而改名女真、契丹也就是後來的遼國,女真一直以首領冊封的方式接受遼國的統治。

接下里的事情大家就都比較清楚了,女真不滿遼國統治,起兵反遼,建立了金國。女真很聰明,他知道單憑自己是不能消滅遼國,於是和北宋一起聯手幹掉了遼,但又馬上翻臉不認人,對北宋下手,致使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俘,與南宋相立,並且多次促使南宋向其稱臣。

到了元朝末期,反政府武裝四起,遼東地區也進入不穩定局面。由於元朝實力下降,對地方的統治力度不如以前,高麗人曾一度控制遼東,在這種局勢下,很多女真顯赫家族都選擇依附於高麗,與他們產生密切聯繫。

再到明朝,1388年,明王朝從高麗手中奪回遼東控制權,與高麗劃界於鴨綠江,並阻止高麗對女真進行管制。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央王朝對女真的管理達到了頂峰。直到1499年土木堡之變,殘餘蒙古勢力的一次痛擊明軍,不僅使中央損失慘重,也有很多女真人所在地也遭到洗劫和屠戮,並且削弱了女真與中央的聯繫,自此以後,明朝對女真的威信降低不少,而且開始失去控制。

終於,女真又一次想到了建國,1583年,努爾哈赤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他的建國道路。期間經歷了無數的磨難,通過兩代人的辛苦經營,直到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成功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追封其父努爾哈赤為清太祖。滿族又一次建立起了政權,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一直致力於徵服整個中原,中國再次進入由少數民族統治時期。

滿族自古以來就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的發源地也在中國境內,他的歷史淵源也與我國曆史密不可分,是組成我國王朝史的重要部分。

農夫三拳工作室-七月七

實說歷史


做為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滿族,其民族史漫長而豐富,滿族也是為數不多的一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漢民族亦步亦趨、與漢人如影相隨的民族。雖然“滿族”這一稱呼出現的比較晚,但它的前身卻源遠流長,刻盡歷史滄桑。

滿族人的發源地

準確的說,關於滿族的發源地有中西兩種觀點:中國考古學家認為是長白山與黑龍江之間,故稱為白山黑水;而部分外國曆史學家則認為是黑龍江下游,現屬俄羅斯遠東省份的森林山地。前者較後者籠統,而兩者又都沒有超出白山黑水的範疇。



滿族人祖先的發展歷程

滿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個原始的漁獵部落。靺鞨在先秦的時候稱為“肅慎”,劉漢至曹魏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自稱“勿吉”。隋唐之前,勿吉化分為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朝時正式更名“靺鞨”。唐帝國的光芒點亮了世界,也吸引了深山老林人的目光,一部分靺鞨人成為了唐朝忠實的學徒。

其實,最終只有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人從落後封閉走向開化,跨出森林,來到平原,接受文明的洗禮。然而,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的崛起,卻先後經歷了200餘年的時間差。唐高宗時期,大將李勣滅高句麗,內遷20萬民眾,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之後,臣服高句麗的白山靺鞨歸順唐朝;伯咄部與安車骨部化整為零,鳥獸散盡;粟末靺鞨則遷劇營州(今遼寧朝陽市);黑水靺鞨繼續在北部叢林中摸索和掙扎。


(粟末靺鞨)

渤海國——東亞文明記憶中的海東盛國,滿族人祖先輝煌的第一章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表示歸順唐朝,並送次子大武藝入唐充當人質,玄宗皇帝賜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隨後,一個名叫渤海的國家在白山黑水間冉冉升起,其光芒也在東北亞閃耀了整整200年。

渤海國在大仁秀時期(817~830)達到鼎盛,成為聞名於世的“海東盛國”。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征服,並淪為其附庸。此後,渤海國大量王室成員遷徙到朝鮮半島,成為高句麗及新羅國民的一部分。



黑水靺鞨的崛起,離滿族人魂牽夢縈的大金

出於對粟末靺鞨的羨慕,那個在北部叢林中摸爬滾打的黑水靺鞨蠢蠢欲動。五代十國時期,他們將名字改為“女真”,寓意“東方之鷹。遼國顯然不會給這隻鷹展翅高飛的機會,他們把實力較強的女真人編入直接管轄的戶籍,遷到遼陽府以南,與漢、契丹雜居,被稱為“熟女真;而生活在輝發江一帶的女真與遼有著半羈縻關係,被稱為“半生不熟女真”;仍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以漁獵為生者稱為“生女真”。遼聖宗耶律宗真繼位後,為避自己“宗真”名諱,將女真人的“兩隻腳”去掉,改稱“女直人”。

屈服只是一個過程,英雄總會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1113年,女真完顏部的一名名叫完顏阿骨打的年輕人被推薦為都勃極烈。從此,這個部落聯盟首領舉起了抗遼大旗。1115年,阿骨打滅遼建金,一個喻意唯金不腐,萬世不朽的國家誕生。


隨著金國的建立,施政大綱也隨之出臺。在政治上,推行勃極烈制:皇帝稱都勃極烈,其次稱諳(尊貴)勃極烈、國論(貴)勃極烈、忽魯(總帥)勃極烈。

軍事上,實行猛安謀剋制:每300戶為一謀克,10謀克為一猛安,謀克首為百戶長,猛安首領為千戶長,各戶壯丁平時務農,戰時出征。

文化上,將漢人正楷和女真言語雜糅在一起,創造了“女真大字”。
(女真文字)

而綜上三種制度在二十年後就逐漸趨於廢止。從三世皇帝金熙宗開始,到六世金章宗的近百年和平歲月中,金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漢化改革浪潮。在朝廷廢“勃極烈制”,建中央集權體制;在地方壓縮“猛克安制”適用範圍,設立路、府、州、縣地方行政機構;在人才選拔上,採用科舉制度,教授儒家經典,大量漢人、契丹人、渤海人被授予官職;在法律上,參閱唐宋法律體系,出臺了《皇統制》;為加對南部強疆域控制,金國又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遷到中都燕京。


蒙古興起,金國滅亡,元朝滅亡,明朝興起。明朝後期,女真人經歷一個輪迴,再度興起,滿族人成為歷史的句號。

蒙古滅金後,被打散的女真人輾轉返回白山黑水之間。退居東北的女真人像被泡透的茶葉一樣沉入杯底,一時變得規行矩步,大氣不出。元朝在東北設置了五萬戶府、東征元帥府,嚴密的監視著女真人的一舉一動。明朝在女真人的地盤上設置了300多個衛、所,並設立了奴兒干司,把女真人分成海西、建州、野人,三大部落予以分化管理。海西以居於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以西而得名,建州以居於建州境內得名,野人又稱東海女真,因靠近東海得名。


有時候,倒下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在為重新站立積蓄力量。萬曆末期,一位名叫努爾哈赤的女真人走入了我們的視線。他出身於貴族世家,從他的六世祖開始就世襲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不幸的是,努爾哈赤幼年喪母,15歲時與弟弟被繼母擠兌出家門,投奔到外祖父門下。不久,外祖父與父親被遼東總兵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兄弟僥倖活命,淪為書童。後來,努爾哈赤到遼東都司“討要公道”,李成梁出於理虧,給了努爾哈赤許多好處:敕書30道、馬30匹、準其收葬祖父與父親屍體,封其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從此,努爾哈赤算是有了起家資本,對明朝陽奉陰違、韜光養晦,對內統一女真各部。最終,除葉赫部,其餘如海西、建州、東海各部全部聽命於努爾哈赤。從此,女真人如一隻伸展五指的手掌,併攏為一個有力的拳頭。


1599年,努爾哈赤重新創立了女真文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又創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以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壯丁被分別組織在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之中,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平時耕獵,戰時出征,一個全民皆兵的組織體系刻入史冊。

1616年正月初一,58歲的努爾哈赤稱大英明汗,建號大金國(史稱後金),定年號為天命。後來,他對稱明朝為“南朝”,開始與明朝公然挑釁。

1618年,努爾哈赤誓師伐明。1619年,薩爾滸一戰殲滅明朝10萬精銳。從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鐵騎席捲遼東。1626年,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進攻寧遠,原本以為蕩平東北指日可待,不曾想寧遠城下損兵折將,自己也身負重傷,寧遠守將袁崇煥讓他人生旅程如惡夢般結束。

努爾哈赤死後,八子皇太極繼位。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族名改為“滿洲”。次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國號為大清。1641年,清軍與明軍在松錦展開激戰。明軍損失殆盡,薊遼總督洪承疇投降,清朝逐鹿中原已成水到渠成之勢。1644年五月二日,清軍進入夢寐以求的紫禁城,開啟統治中國267年的歷史序幕。



結語:辛亥革命後,滿洲人改稱“滿族”。滿洲貴族帶頭將姓氏改為漢姓。皇族愛新覺羅氏改姓伊、肇、金、德、洪、海、依。八姓中的鈕鈷祿氏改姓郎、卜、鈕,富察氏改為富,佟佳氏改姓佟,齊佳氏改為齊,瓜爾佳氏改姓關,馬佳氏改姓馬,索綽羅氏改姓索,那拉氏改姓那。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世代居住在南起長白山、北達外興安嶺,西起黑龍江上游和嫩江兩岸、東達海濱及庫頁島這片遼闊富鐃的"白山黑水"地區。

三千年前的肅慎人就是滿族祖先。

當時肅慎是西周時東北邊境上的一個部落。史稱"渤海國"。

從五代起,靺鞨改稱女真。公元947年契丹建大遼,遼對女真管理嚴格,把女真分為兩部份,以開原為分界,以南稱為"熟女真",以北稱為"生女真"。

傑出領袖阿骨打於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興兵伐遼,第二年建立金國,定都上京。

1234年,金被蒙古滅掉。

明初,女真分為三個大部:看圖(示意)

第一部份:建州女真分佈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




第二部份海西女真分佈在松花江流域。(上圖)


第三部份野人女真分佈在分佈在黑龍江和庫頁島等地。

三大部份女真不斷髮生互相兼併和掠奪戰爭。

而建州和海西惹不起"野人"女真的侵擾,在明初開始向南遷移。

洪武5年(公元1372),建州女真胡裡改哈出部率眾向牡丹江南進,遷移到圖門江以北,渾春河以西居住。永樂元年明朝設建州衛,命阿哈出為指揮使。

李成梁差點殺了小兵努爾哈赤

明萬曆二年,遼東都督僉事李成梁率6萬大軍奉旨征討王杲部落(建州女真),城破,李大帥屠城,當他揮舞大刀突遇16歲少年努爾哈赤時,卻刀尖垂地。


原來努爾哈赤已經無家可歸,孤單一人,絕望之際,抱著李成梁戰馬大哭:"叔叔,你殺了我吧,俺不死也活不下去了"!

李大帥服軟不服硬,於是翻身下馬,"憐之,不殺,留帳下卵冀如養子"(明.姚希孟.巜建夷授官始未》),把努爾哈赤帶到撫順城中。

這個中間的傳說較多,比較可信的是努爾哈赤跟著李成梁在大小戰中,得到鍛鍊,學到知識後逃走。

最後再說一下"大清"一詞的意思。

1635年努爾哈赤改女真為滿洲,發音與"曼殊"相似,而曼殊一詞來自佛教,本來是一尊佛的名字,意思為"清之帝王"。

皇太極用"清"代替"金"作為國號。


良人執戟2


滿族到底從哪來

經常有人戲說“乾隆很忙”。在影視作品中清朝的歷史故事被當代人一遍又一遍的演繹。清朝這個封建皇朝由滿族人建立,滿族及其先人們,在中華大地上曾三次建國,兩次問鼎中原。他們是經過怎樣的發展、演變,一步步走到歷史中央的?讓我們回望4000年前,走進白山黑水間尋找答案。

1.肅 慎

肅慎,是我國東北地區三大古族之一,是最早被中原地區古籍所記載的古族。早在舜帝之世,即有肅慎之名。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之國”。其中提到的“不鹹山”就是今長白山。《竹書紀年·五帝篇》稱:“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

當時的肅慎人“穴居、無衣、衣豬皮,冬以膏(豬油)塗體,厚數分,用卻風寒,”肅慎人以穴居和養豬而名於史冊。

他們還能製作,以楛木做杆、石頭為箭頭的箭。並把這種箭作為貢禮,獻給中原王朝。肅慎人以狩獵為生,同時其漁獵生產也在興凱湖一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肅慎先民在漁獵生活中不可缺少獵鷹(海東青),歷來受到當地人們的珍愛和崇拜,肅慎人後裔女真人的語言中,“海東青”的音義與“肅慎”相近。有的史學工作者認為“肅慎”有東方海青之意。肅慎一族是以海東青作為圖騰的原始部族共同體。

2.挹 婁

挹婁是緊接肅慎之後的第二個族體,《魏略》中記載“挹婁一名肅慎氏”,《後漢書》中有“挹婁,古肅慎之國也”的記載。

散居在廣袤地域的挹婁諸部,因自然條件的不同及經濟形態的差異,分別形成以相關邑落為中心的不同的部落或部落群,但其生產生活方式大體仍以漁獵為主。

畜牧主要對象是養馬和豬,尤以家庭的養豬最為普遍,所謂“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

《三國志》記載“挹婁處山林之間,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為好。出赤玉好貂,今所謂挹婁貂是也”。挹婁人習慣以搖籃作為育嬰器具。

3.勿 吉

五至六世紀,南北朝時期,在高句麗北,古肅慎之地,即漢代的挹婁改稱勿吉。史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其人勁悍,於東夷最強。言語獨異。

勿吉在南北朝時期,勢力發展強大,已經從事農耕,有了種植業,能“嚼米釀酒”畜牧業也很發達。在今完達山一帶發現的遺址證實其“築成穴居”的記載

其造船業比較發達,到5世紀後期還曾與百濟密謀從水道進攻高句麗,足以證明其所造船的數量已是相當可觀。

4.靺鞨

南北朝與隋唐之交“勿吉”改稱“靺鞨”。(“靺鞨”實為“靺羯”在後世轉寫中被訛傳)

靺鞨時期農業和種植業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兩人協作的耦耕方式。廣泛使用鐵質農具。“靺鞨罐”是靺鞨人典型的器具。靺鞨族有部落數十個,其中較大的有七個,到了唐初只有“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二部。

“粟末部”居那河(嫩江)南為最強。武則天時代遼東混亂,粟末部酋長大祚榮於698年自立為王,唐朝無力管轄,封其為鎮國公。762年建立了該族系的第一個民族政權 渤海國。



半旅


滿族曾經自稱是女真人,又宣稱和朝鮮人是同一個祖先,入關後又自稱是宋徽宗的後代。這些說法都是為了方便其統治的,可信度極低。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滿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長白山地區,以漁獵文化為主。

我們梳理一下東北地區的族群歷史,就會發現始終有兩個類型的族群存在,不管他們自稱什麼,一個是東部長白山地區的漁獵族群,一個是大興安嶺地區的遊牧族群。

這兩種族群一直到現在也都還存在,在極北地區,有一個族群自稱為林中人,音譯為"鄂溫克",另一個族群自稱為打鹿人,音譯為"鄂倫春"。

兩者在俄語中的音譯不同,靠近遠東地區的林海苔原地區主要以林中人為主,包括楚科奇人,那乃人,薩哈人等等。其特點都是黃種人,漁獵文化為主。

在靠近貝加爾湖和呼倫貝爾湖周邊的草原地帶,主要以打鹿人為主。這些民族都被蒙古化,並被認為是蒙古人的一支。

事實上,蒙古人的起源恰恰是這兩個地區,而不是蒙古草原。馬都訓話是從西亞地區傳過來的,最早在蒙古草原上縱橫的族群肯定不是蒙古人,而先後出現了匈奴,鮮卑,回紇、契丹,之後才有了蒙古人。

最早帶來養馬技術的肯定是從西亞過來的族群,打鹿人本來是養鹿的,在學會了養馬之後,逐漸開始向草原遊牧文化轉變。養鹿是離不開森林的,但是養馬是離不開草原的。

話題跑遠了,回到東部的漁獵族群來,東北地區不斷出現不同的漁獵族群,這些族群之間有相似的生活習慣,但是卻沒有統一的族群紐帶,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

這裡要補充說明一點,東北地區不僅僅適合漁獵文化,同時這裡也適合農耕文化,而且漁獵文化和農耕文化本質上沒有矛盾。兩者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所以東北靠近東部地區,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相對穩定的政權。

最早是高句麗和漢朝幾乎同時代,之後是和唐朝同時並存的渤海國,之後被契丹遼國剿滅後,女真人建立了金國,被蒙古人剿滅後,明朝控制遼東地區時,逐漸發展處了建州女真,就是後來的滿族。

從這個歷史發展軌跡看,東北地區的族群一直是從兩個方向遷入,從背面來的漁獵族群和從南面來的農耕族群。漢朝設立的遼東四郡,實際上控制的是遼東半島和大同江流域。高句麗鼎盛時期也只是名義上控制這些地方,當地漢人還是奉東晉朝廷為主的,而且當地的墓葬發掘也證實了當時漢人領導是接受東晉朝廷冊封的。

唐代之後,四郡的實際控制權再次迴歸中央,北方出現的渤海國不斷嘗試南下,但是也都被四郡的漢人頂了回去。

契丹遼國統治北方時期,四郡的漢人和幽雲地區的漢人一起接受了遼國的管轄,成為遼國重要的構成部分。

女真金國反抗遼國,和宋朝聯合也都是通過四郡地區的漢人來實現的。

麻煩的事情是出現在明朝,朱元璋北伐過程中,打到長白山地區後,無力再繼續北上,又被李氏朝鮮欺騙,錯誤的將大同江流域賞賜給了李氏朝鮮。從此漢人在東北的戰略縱深不足,建州努爾哈赤能夠成功控制整個遼東,原因就是漢人失去了大同江流域的縱深。

建州部是明朝管理者從北部山區請來的,這個事情比較搞笑了。因為蒙古人和朝鮮人經常從兩個方向,對遼東地區發動搶劫,明朝的遼東總督從背面調來了能打的獵人族群,安置在撫順本溪一線。這個錯誤的根源還是放棄大同江流域的後果。

滿人可以肯定的說,其祖先是北部的林中人,是逐步南下的部落中的一支,在接受漢人管理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特徵。滿語和鄂溫克語的相似度最高,很多名詞是通用的。歷史上被稱作海西女真的就是鄂溫克部。


學大南國雨


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曾用名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滿族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改的名字,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王朝。皇太極繼位後為了問鼎中原,減少中原百姓的敵意,1635農曆10月13日,改女真定族名為“滿洲”。

滿洲族發源地是長白山


喀達喇庫巴圖魯


經過現代考古被發現和歷史文獻記載滿族最早的發源地在興凱湖一帶,當時他們被稱為肅慎人,4000多年前肅慎人遷徙到長白山和黑龍地區,並開創了早期的漁獵文明。漢代時期肅慎人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被稱為勿吉,隋唐時期被稱為靺鞨(mohe),遼宋金元時期被稱為女真,明朝時期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1616年努爾哈赤起兵用武力將女真各部落統一,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族號廢除改稱滿洲,將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以及漢人,蒙古人,朝鮮人,呼爾哈人,索倫人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族名之下,中國歷史上的滿族就此形成。

肅慎人長期以漁獵為生常年刀劍在手,也形成了肅慎人勇猛尚武,兇悍好鬥的性格,而他們的後代則延續祖先的基因,穿行於山林大河之間,飛土逐肉,歷史上形容女真人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可見女真人的戰鬥力是多麼強悍,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尚武精神的民族在我國曆史上曾三次閃亮登場,在我國民族歷史的發展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唐朝時期靺鞨人得到唐朝冊封建國是為渤海國,傳國197年,渤海國全盛時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韃靼海峽和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和內蒙交界的白城和大安,南至朝鮮咸興道,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個縣,後唐時起被遼國滅亡。

北宋時期女真部落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金國建立之後聯合宋朝滅亡了宿敵遼國,遼國滅亡之後起兵侵略宋朝,將北宋滅亡,北宋滅亡之後趙構在商丘稱帝建立南宋隨後南下在杭州正式建國,兩國保持了長時間的對峙局面,一百多年後蒙古在北方草原崛起,這兩個王朝先後被蒙古帝國滅亡。明朝末期女真人在東北再次崛起建國,並很快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國,主宰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命運。


微風書房


我簡單的回答一下。

首先,我必須指出,這個提問很不嚴謹或者說是外行。

滿族這個概念是建國後出現的,它的主體源於清朝的八旗滿洲,在建國後劃分民族有小部分八旗漢軍歸入。

八旗滿洲的主體源於努爾哈次時期的女真八旗,在皇太極時期勢力壯大,有部分漢人、蒙古人、朝鮮人加入了女真八旗,皇太極為了籠絡人心、團結一致,更改了國號大金為大清,民族從之前的女真改成滿洲,可以說滿洲在當時是一個新興民族共同體。

如果問滿族的祖籍地是哪?根本沒有答案。只能回答你女真的發源地在長白山,古時候的肅慎、莫褐是女真的先民。


更上一層樓g


滿族名為滿洲族,源於古老的肅慎人,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靺鞨人、渤海人等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形成了女真人,女真在建立金朝的過程中,融合了契丹、朝鮮等東北地區民族,還有部分蒙古高原的民族,大致形成了滿洲人的雛形。金朝滅亡後,經歷了元明,後金崛起,建立了清朝,大部分的滿洲人都入關了,這部分人隨著清朝的滅亡,出於自身考慮,絕大多數都變成了漢族,東北地區的滿洲人在1911年被民國政府命名為滿族,部分滿洲人脫離滿族,變成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等。本身東北古代民族都是一個族源,生活習慣相差也不大,民族的歸屬和政權變更關係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