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別讓過度自卑毀了你:克服自卑最實在的“五步法”,人人都適用

1、“我不行”“我做不到”……,這些是你嗎?

看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傷痕實驗

在志願者的臉上做出一道逼真且觸目驚心的傷痕,讓這些志願者到人群中體驗眾人的眼光,觀察一下人們對自己面部傷痕的反應。

其中有一道程序是志願者在實驗中並不知曉的,在出門之前,志願者必須到一個無鏡子的房間,對傷痕進行一次防脫落的處理。而實際上是,工作人員用化妝紙把剛才做好的傷痕抹掉,不留下任何痕跡。

對此毫不知曉的志願者,帶著並不存在的“傷痕”出門,觀察人們的反應。

返回的志願者,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自己露出驚詫的眼神、恐懼的目光、不解與不屑的審視,以及好奇、無理的盯著自己的臉看。

這個實驗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一個人在內心怎樣認知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什麼眼光。

你是這樣的人嗎?

常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目光;

習慣性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

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喜歡給自己貼上“我不行”的標籤;

覺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失敗者,比不上別人。

如果是,那你在生活中就是個極度“自卑”的人。

有一個詞叫做“慣性自卑”,就是說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的視乎,會不由自主的自卑,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人。

蔡康永說:“其實沒有人不自卑,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把自卑太當回事。”

別讓過度自卑毀了你:克服自卑最實在的“五步法”,人人都適用

2、你不是自卑,你只是陷入了“固定思維”

自卑是一把雙刃劍,有一種人因為自卑就陷入無限的自我否定,工作不順心生活也不如意,人生越來越失敗。

可是有這一種人因為自卑變成了更好的人,他們不斷突破自我邊界,在自卑中成長,最後戰勝自卑變得自信。

這其中的差距就思維的差異。

在《終生成長》一書中有一個觀點:“人與人的差異,不是遺傳基因決定的,而是思維差異決定。”

第一種人在自卑中毀滅,他們是陷入了固定型思維,而第二種人在自卑中獲得重生,他們是進入了成長型思維。

我們先來說說自卑中的固定型思維。

我一朋友,她的口頭禪:“我就是”

在工作中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她會說:“我就是做不到,這太難了。”

在開會的時候要求發言,她都是拒絕的,“我就是天生不會說話,我做不到。”

在感情中,她會說:“我就是沒有異性緣,沒人喜歡我。”

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可能我就是比較倒黴。”

朋友的表現反應的就是固定思維模式,她相信自己不行,這是天生的,於是遇到任何問題都是逃避、懷疑、否定,陷入了死循環。

再來聽一個故事:

別讓過度自卑毀了你:克服自卑最實在的“五步法”,人人都適用

白巖松從一個北方小鎮考上北京大學,上學第一天,鄰桌女孩就問他,你從哪裡來?

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認為,小城鎮就意味著沒見過世面。白巖松太敏感了,因為這句話,他一個學期都沒敢和女同學說話。

但是後來我們看到的,都是白巖松在鏡頭前自信地侃侃而談。

白巖松說,他的自信,是極度自卑導致的,在他的身體裡,自卑心理是非常明顯的,他覺得真正自卑的人最後才能變的真正自信。

白巖松面對自卑選擇的是成長性思維模式。他的解決辦法不是逃避而是選擇直面,從不敢說話都侃侃而談。

你因為長痘痘而自卑,那你一定要更加細心呵護善待皮膚。

你因為讀書少自卑,那更要督促自己翻開書本,多學習。

你因為見識少自卑,那你更要多出去走走,學會聊天讓自己見多識廣。

你因為能力差自卑,那你要有自我提升的覺悟。

成長型思維者在遭遇挫折時同樣會難過自卑,但是他們知道犯錯也意味著自己有成長的空間。

他們會關注錯誤,從而找到突破口,想方設法提高自己。

3、終生成長,5步養成“成長型思維”,走出自卑陷阱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養成成長型思維呢?這裡我們通過《終生成長》一書中的5個步驟來詳細拆解一下。

別讓過度自卑毀了你:克服自卑最實在的“五步法”,人人都適用

(1)第一步:接受。

你允許自己有自卑心理,你也能接受腦海裡的固有思維,並告訴自己這並不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不需要給自己貼上“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標籤,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記住接受不代表認命。

(2)第二步:觀察。

這一點是激發自己直面自卑,是什麼導致了固定思維的形成,只有弄清楚根源我們才能知道如何改變。

比如:

可能是在你工作時思緒進入了死衚衕;當你覺得自己遭遇了巨大失敗時;當你遇到比你優秀的人時,當你失業的時候等。

觀察這些時候自己的內心變化,找到讓自己害怕失敗、產生自卑的心理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練習戰勝他們。

3)第三步:命名。

我們給每一個讓你產生固有思維的事情貼上獨有的標籤。比如給在工作中一遇到困難就自我逃避的心理取名多多。

然後告訴自己多多的行為和做法是錯誤的。又或者,你給了他一個你不喜歡的名字,來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意識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存在,引發自己的警覺性。當事情出現的時候,可以及時提醒自己(多多又出現了,它又要引發不好的結果了,我要如何改變...)。

(4)第四步:教育。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找到科學的思維練習方法,當固定思維出現的時候,就要提醒教育自己你要改變,要用積極地的態度去解決。

比如找出工作中的錯誤,去請教他人也不改進。或者告訴自己失敗不沒什麼,只要我下一次不犯同樣的錯誤,盡力彌補就好了。

5)第五步:制定計劃。

教育安撫自己之後,我麼要有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而且,這種計劃要越具體越好,再將計劃付諸實踐。

比如你失業了,別急著否定自己。

首先要明確造成失業的原因:工作能力、學習力、工作失誤等;

其次你要制定如何彌補這些不足的方法。報技能培訓班,看書、網上課程學習;

最後給自己設定具體期限。你要達到怎樣的程度什麼時間重新找工作,一定要是具體的數字才能督促自己完成。

4、寫在最後

成功就是跌倒了再站起來,起來的次數比跌倒多一次。自卑只是一小塊黑暗,不要讓自己掉入了自卑圈套,從而忽視了遠處的光明。

學會轉換思維,讓自己在自卑中成長。

就像尼采說的:“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討論話題:極度自卑是一種什麼體驗?你有過自卑嗎?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