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僅7天 網上信訪件變感謝信

初春的一天,和往常一樣,國家信訪局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一上班便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當中。這時,一件通過微信信訪平臺投訴的事項進入了工作人員的視野。

僅7天 網上信訪件變感謝信

這是河南省泌陽縣高邑鄉趙貴海提交的一個諮詢類網上信訪件,雖然通篇只有一句話,沒有標點,簡短得有些語焉不詳,甚至還有錯別字,但也能看出他對儘快翻建新房的渴望和期盼。

工作人員認真核對信息,第一時間將這一事項通過國家信訪信息系統轉送到河南省信訪局處理。擔心這件信訪事項轉交地方後被當做“內容不清”事項不予受理,又專門與地方經辦人員電話溝通,督促當地認真瞭解信訪人情況,切實把政策解釋清楚,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7天后,趙貴海的又一件網上信訪件進入到工作人員的待辦界面,不同的是,這一次內容不再是簡單的一句話,也不是反映問題,而是一封長長的滿懷深情的“感謝信”:

感謝國家信訪局,感謝這個平臺......我可以開始建房了,整天發愁的爸媽臉上有了笑容,可高興了。真心感謝國家信訪局,讓我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

原來,他的信訪事項被轉交到高邑鄉人民政府後,鄉領導按照省裡的要求,立即電話聯繫到趙貴海,並與他的家人當面進行了解釋說明,幫助他辦理了建房手續。困擾他們一家的“難題”終於得到了圓滿解決。

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這是黨和政府賦予信訪幹部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群眾的每一封來信、每一次來訪、每一件網上投訴,都飽含著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期盼。這些事對信訪群眾來說,是最大的事,背後關係著一個個家庭的幸福。在推動問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的同時,一個個圓滿化解的情況報告、一封封充滿溫暖的感謝信也在激勵和鼓舞著信訪工作人員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做好工作,書寫無愧於新時代的精彩答卷。(文中“趙貴海”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