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孩子叛逆 試著“冷”處理(下)

上一篇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教訓,說了面對叛逆行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兩件事——關閉自己的情緒,客觀分析叛逆的原因。今天再來分享一些我平時對於叛逆行為具體的應對辦法。


1、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讓一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體驗後果。

追著吃飯、不好好吃飯、挑食,這是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我的做法是,不吃可以,因為吃飯本身就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不管是因為貪玩不願意吃、還是看見不喜歡的就不吃,都可以,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但等你真的餓了、想吃的時候,還是這碗飯這些菜,我會給你留著,隨時想吃再去吃,但不會有零食,更不會做新的飯菜,這就是今天你的食物。也就是說,不給孩子預備第二方案,家裡今天做什麼就是吃什麼,孩子不搞特殊化,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飯菜涼了給他熱一熱,吃不吃、什麼時間吃,讓他自己看著辦。大人也不必因此擔心,孩子餓一頓沒關係,而且沒有孩子會傻到真讓自己餓肚子,大人要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叛逆 試著“冷”處理(下)

2、善於做約定。

有時候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間,兒子還想玩,我就會和他商量,再玩10分鐘,10分鐘一到就關燈;遵守約定的話,明天還可以繼續按正常時間玩,但如果超過10分鐘還不睡覺,就是破壞了約定,那就從明天玩的時間裡提前扣除,多出了幾分鐘,明天就扣掉幾分鐘。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約定,沒有剝奪孩子玩的權力,同時是讓他知道了提前預支,明天肯定會少的道理,讓他自己算賬,看選擇哪一個。

平時去超市和商場之前,我也會提前與孩子商量。

“去超市你可以買零食,挑一件你最喜歡的;但如果破壞了約定,那今天就什麼都不買。”

“在商場看到喜歡的玩具,可以跟父母說,但不能立刻就買,我們會和網上同款商品比較後再決定,如果太貴超出我們的計劃,那就先不買,或者換別的。遵守約定的話,你一定可以得到一樣玩具,如果不遵守,連換別的玩具的機會也會失去。”

做約定時,既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對他合理的要求給予滿足,但同時要明確這件事的邊界。最好給孩子一個選擇題加計算題,列出遵守約定會得到什麼,不遵守約定會失去什麼,讓他自己掂量;只有孩子自己算計清楚了,哪個方案他更“划算”,他才會乖乖地履行,而不是約定的時候連連點頭承諾,執行的時候又任性哭鬧。

孩子叛逆 試著“冷”處理(下)

3、表達“共情”,語氣平靜而堅定。

所謂的共情,就是要表達你對孩子此刻的感覺是感同身受的。大多數父母是一上來就開始給孩子講道理,當孩子還陷在自己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時,哪可能去聽一通又一通的道理。所以,共情是你與孩子能夠順利對話的第一步,讓孩子明白他的感受是被你理解的,被你接納的,他不是孤立的,父母不是與他對立的。與孩子溝通時的態度和語氣也很重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大部分信息是靠非語言信息傳遞的,在你與領導、同事、朋友的相處中,你也會非常在意他的眼神、語氣、態度,同理,孩子更是會察言觀色。要對孩子堅定地說出你的看法,速度不要太快,平靜地、不急不躁地告訴他,讓孩子感到愛和權威的同時存在。舉個我生活中的實例。我兒子愛吃甜食,但我不許他多吃,有時他就會突然因為這件事鬧起來,我與他溝通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

“寶貝,你現在很想吃甜食對不對?媽媽也很喜歡吃甜食,甜食的確很好吃,吃了以後嘴裡又甜又香,心裡還特別高興。”(表達共情)

孩子會平靜下來一些,開始聽我說話。

“但喜歡吃,卻不能多吃,每個人都一樣,都不能多吃。”孩子會問,“為什麼?”

“我們以前看的繪本里說過,甜食會讓人發胖,老了以後會早早地掉牙,記憶力也不好。而且你在換牙期,更是應該少吃。”(借繪本或故事說明自己的觀點)

孩子反駁,“我還沒有老,我才不管以後的事,我就要現在吃。”

“媽媽讓你少吃,並不是不讓你吃。現在只吃一點點,你就可以把牙齒保護得更好,那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你都可以隨時吃到各種好吃的;但如果現在甜食吃太多,牙齒不好了,那可能還沒等你老,你就已經不能吃很多東西了,世界上的美味食物有好多好多,你就沒機會嘗試了。”(適當讓步,同時給他算賬,讓他自己選哪個更“划算”)

孩子當然會選擇現在也能吃、將來也能吃的方案,雖然現在少吃一點,但將來可以吃到更多美味,他覺得自己不虧本,自然就接受了。

有一個溝通中常見的誤區,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提醒寶爸寶媽們。

在與孩子“較量”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為了讓他聽話,而使用謊言嚇唬或是情感威脅。謊言,你說的時候無心,但孩子會記住並會找機會去印證,當他有一天發現事情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你的權威性會砰然倒塌,再想樹立就很難了。比如,“再吃甜食的話,你的牙不用幾天就全掉光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將來肯定長不高。”“看電視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這些絕對的、你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的說辭就此收起來吧,不要給聰明的孩子留下把柄哦。情感威脅,則是非常傷害親子關係,父母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一句氣話而事後懊悔。比如,“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我不要你了。”這些話既不能讓你自己真正痛快,也不能解決問題,還傷害孩子,那就把它們從你的語言系統中永久刪除吧。

孩子叛逆 試著“冷”處理(下)

很多父母會說,不是我們想嚇唬,乾巴巴地講道理,孩子是真聽不進去。沒錯,連我們自己都討厭別人對我們的說教和指手畫腳,又怎麼可能要求孩子成了聖人!這就需要我們動腦筋,如何能生動地講道理,不用嚇唬,而是用童真的、與孩子貼近的、形象的方式把道理傳達給他們。再舉一個我自己的實例。我兒子最初兩年去幼兒園,總是會跟我膩歪,表示不想去幼兒園,想呆在家。

“每個小朋友到了三四歲的時候,都要去幼兒園了。”

“為什麼你和爸爸不用去幼兒園?我也要像你們那樣,不去幼兒園。”

“爸爸媽媽也要去幼兒園,去的是我們自己的幼兒園。我們有領導,就像你有老師;我們去那裡工作,就像你玩耍學習;我們有同事,就像你有同學一樣;我們的幼兒園也有紀律,有規則,和你的幼兒園一樣,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為什麼姥姥就可以每天呆在家?我要像她一樣。”

“姥姥上了幾十年的幼兒園了,她現在的年齡太大,沒有幼兒園要她了,她因為沒有幼兒園可以去,還很寂寞呢。你可以把幼兒園的事情跟她講一講,再問問她以前在自己幼兒園的事情,看看是不是一樣。”

每一次我都不厭其煩地跟兒子講這些,把工作單位比作是大人的幼兒園,讓他明白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都要在不同的社會組織中成長。這樣的解釋,孩子很接受,也就能接受自己必須去幼兒園的這個事情了。

教育沒有定法。這些只是我自己一些粗淺的經驗和看法。但唯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的,那就是要敢於正視我們自己,身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先從檢討自己、改變自己做起,教育的根源在我們這裡,孩子的任何行為的根源也在我們這裡。三省吾身,是我們必要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