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地一體化”是終極目標,詳解吉利“造星”計劃

3月3日,“平地一聲雷”,吉利一則官宣新聞激起無數漣漪。新聞稱,作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其衛星項目正式在臺州開工。而且由其控股科技公司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新聞雖簡單,背後的涵義卻極其深遠。通過對吉利有關人員的採訪以及多方瞭解,我們來挖掘一下吉利的“造星”計劃蘊含的深層意義。

“天地一体化”是终极目标,详解吉利“造星”计划

為何“造星”——為自動駕駛鋪路

吉利為什麼要造衛星?這是許多行業外朋友看到此消息後問我的第一個問題。

“吉利低軌衛星佈局將為未來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定位服務。”吉利公關部有關人員一針見血。事實上,低軌衛星的低時延和高精度,將直接助力於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落地。此前,業內將自動駕駛的實現邏輯倚重於車輛自身的雷達、攝像頭的精度提升,及道路與車之間的即時通訊上,但其均面臨投入成本高、全面普及難、特定場景下低效等問題。

據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50%的汽車實現無人駕駛,全球無人駕駛4/5級的汽車也將達到8000萬輛左右。

“在沒有網絡覆蓋的地方,衛星會成為剛需,”業內專業人士表示,衛星在東部地區高速、城市是提升服務體驗,而在更廣袤的地方,將成為提供相應服務的必需品。國家北斗重大專項地面試驗驗證系統副總設計師盧鋆撰文表示,相比中高軌衛星,低軌衛星重量輕、軌道低,衛星造價和發射成本較低,理論上高精度定位的收斂時間可達1分鐘級;其信號落地功率高出中高軌衛星1000倍(30dB),可改善遮擋遮蔽條件下的定位效果、帶來更高信息速率或更大信號帶寬、有利於地面用戶用更小型化的終端設備接收信號,以更小功率發送信號。

誰在“造星”——“時空道宇”低調浮出水面,吉利成新技術產業孵化器

在吉利汽車的官方新聞中稱:“作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吉利於2018年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開始佈局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至此,“時空道宇”低調浮出水面。

其實,時空道宇早就存在。早期內部稱為GeeSpace,2019年就完成首發雙星原型設計,並通過鑑定試驗與測試,投產正樣。更早以前,在2014年團隊核心成員開始創業,成立中國首家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聚焦低軌衛星研發。據透露,時空道宇成立於2018年11月,註冊資金5億元年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吉利科技CEO徐志豪。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持股63.06%。我們在某招聘網站看到,時空道宇位於徐家彙的上海公司還在尋找大量高科技人才,看來前景不可限量!

“天地一体化”是终极目标,详解吉利“造星”计划

另據瞭解,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吉利科技集團聚焦於大出行生態科技領域的產業投資。通過幾年發展,已經投資孵化出一大批頗具前景的公司,並持續在新能源科技、材料科技、出行服務、航空航天等領域重點佈局。截至目前已投資運營企業30多家,包括曹操出行、國鐵吉訊、錢江摩托、巨科鋁業、吉利百礦集團、時空道宇科技、太力飛行汽車、“空中飛的” Volocopter等,資產超1000億元。

“造星”不止是“造星”——吉利轉型科技公司,天地一體化佈局未來出行戰略

“造星”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吉利的“野心”。如果說半個月前宣佈合併沃爾沃是想成為國內第一家跨國汽車企業;那麼這次“造星”則是想真正實現天地一體化,把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變成現實。

吉利控股集團方面認為,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未來的交通工具一定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所謂的天地一體化顧名思義應該是地面交通與太空技術通信的徹底融合,用強大的衛星導航來指引吉利自動駕駛汽車的行駛。而自動駕駛這一兩年遇到的精確度瓶頸莫過於衛星導航的技術,於是,吉利決定“不求人”而佈局自己的衛星,這為日後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系統必將是定海神針一樣的存在。

“天地一体化”是终极目标,详解吉利“造星”计划

回顧以往我們發現其實吉利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頗為積極。 地面上,從2020年起,吉利汽車將在35萬公里高速公路(包括參與了全球第一條支持智能駕駛,無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紹甬智慧高速)、22000公里城市高架路和30個城市率先實現L3級自動駕駛。並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區域內,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運營;在空中,吉利則已全資收購城際低空出行公司太力(Terrafugia)飛行汽車,與戴姆勒共同投資城市內點對點達到的低空出行企業Volocop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