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吉利2018年不“吉利”?

財報發佈後,吉利的股價像坐了一次過山車。

2018年8月22日,吉利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財報,在汽車市場普遍唱衰的上半年,吉利的“成績單”足夠耀眼。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收達到537.1億元,同比增長36%;淨利潤為66.7億元,同比增長54%。

靚麗的財報發佈後,吉利收穫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來自供應商們對其壓低價格、拖延貨款的指責和抱怨。

|| 壓榨供應商

部分供應商們認為,吉利所得利潤部分是從供應商的貨款中得來的,並且還在不斷壓低供應商的價格,導致大型優質的供應商不敢與其合作,長此以往會導致供應商降低零部件質量,劣幣驅逐良幣,進而影響吉利整車質量。

吉利2018年不“吉利”?

隨著事件愈演愈烈,吉利方面也意識到問題嚴重性。9月16日,一位不願具名的吉利零部件供應商高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透露:

“事件發生後,吉利要求供應商們刪除在各大網站的評論,如果不刪除,會影響未來與吉利的合作,並且不許供應商對外發表任何類似言論。”

9月17日,針對供應商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吉利相關人士求證並得到如下回應:

大家都是在按照合同做事,零部件企業也要分解主機廠的成本壓力,在成本壓力下尋求技術進步有利於整體行業競爭力的提升。未來吉利整體方向不會調整,繼續優勝劣汰,繼續靠規模和增量來控制成本。不過,也會針對個案進行微調。

所謂“個案”,指的是在溝通上存在誤解的供應商。

“因為溝通不暢導致雙方對對方的戰略意圖沒有真正理解或者是誤解的情況,我們會進行調整。”上述吉利人士強調。

壓榨供應商事件被曝出後,吉利股價大跌,8月1日開盤至31日收盤,吉利股價從18.24元跌至16.68元,跌幅高達8%。進入9月,股價仍持續下跌。

9月18日吉利汽車目標價遭摩根士丹利大幅下調,由20港元大幅降至10港元,評級由“持有”降至“減持”。

但今日吉利股價有所上漲,股價報16.58元,漲幅超過10%。但與之前的20元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 千億負債

過去一段時間,吉利動作頻頻,90億美元大手筆收購“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38億美元入股沃爾沃集團,收購寶騰、路特斯股權,全資收購美國飛行汽車等,讓人目不暇接。

但頻繁的併購和擴張帶來的後果是吉利的資產負債不斷攀升,根據公開報道,到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上漲到1842.6億元。按照銀行貸款利率來算,每年應償還利息不是個小數目。

另外據報道,相比於2014年的負債974億,三年時間數據翻了一番。儘管吉利對外宣稱收購戴姆勒股權並未動用境內資金,但人們不免會對吉利的高負債率產生質疑。

|| all in 新能源?

儘管吉利汽車作為自主品牌龍頭,淨利潤連年翻番,但吉利近年來一直沒有all in新能源,而是聚焦於SUV市場,銷量連年暴漲。相比於其他品牌,吉利在新能源車領域進展過於緩慢。

在當前環境下,尤其是在2018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發佈後,對於燃油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愈發清晰,汽車行業迎來“寒冬”,自主品牌銷量明顯放緩,傳統車企已經迎來“轉型陣痛期”。

如果不能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將會錯失各項紅利和發展良機。

最近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渠道調查顯示,吉利汽車傳統型號車型存在高庫存問題,這將使新車型銷售遇到更多阻力。該行又認為,發動機生產瓶頸是限制領克(Lynk&Co)品牌銷售的主要問題。

吉利2018年不“吉利”?

領克作為吉利和沃爾沃成立的高端品牌,吉利對其佔領中高端市場寄予厚望。目前量產形成規模的只有領克01,領克02車型還未在市場站穩腳跟。儘管領克系列在市場上的表現不俗,但領克系列是油電混動版,嚴格來講,不屬於新能源車型,另外領克現在也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遭人詬病。

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吉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吉利2018年不“吉利”?吉利2018年不“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