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初為什麼清政府留下了吳三桂?

陳嗣謙


自古以來,異姓王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清初時,之所以留著吳三桂,完全是因為拿吳三桂沒辦法!

沒有吳三桂,滿清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統一天下!

滿清能夠入關,完全是因為吳三桂這個軍閥向滿清倒戈。沒有吳三桂倒戈,與李自成血戰一片石。滿清不可能入主北京。之後,在收拾南方各種反清勢力時,也是吳三桂等人打頭陣!

清軍的人力有限,滿打滿算也就能湊出十來萬人。這些人在中原撒開了,根本開不見。所以,滿清必須依靠吳三桂這樣的降將。吳三桂也趁機把自己實力培養起來。

清朝統一天下以後,滿清把八旗主力放在北方,拱衛京師。而南方就交給了吳三桂等降將。三藩在南方,互通聲氣,廣佈黨羽,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勢力。滿清要想動他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清朝初年,三藩遙相呼應,割據一方,誰也惹不起他們。

吳三桂鎮守雲南,其賬面上說是有5萬人,其實應該超過十萬人。而且,陝西提督王輔臣,貴州提督李本深,四川總兵吳之茂等人,都是吳三桂舊部!可以說,西南都是吳三桂的兵馬。

再加上與吳三桂遙相呼應的另外二藩:耿精忠15萬人,尚可喜10萬人。三藩共計35萬人!而滿清在全國號稱四十來萬人,其實能夠機動的部隊也就十來萬人。也是因此,三藩叛亂初期,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迅速被三藩佔領。提出撤藩的康熙皇帝自己,都覺得不該這麼魯莽的撤藩(移藩)。

最後,滿清自己忙著內鬥,還沒來得及處理吳三桂這樣的“異姓王”!

順治雖然是皇帝,但是,他上面還有一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順治肯定很記恨多爾袞,畢竟,多爾袞大權在握,還和他的生母孝莊皇太后關係不一般!而且,就算是多爾袞死後,順治還是需要依靠吳三桂這樣的漢族大臣的支持,培植自己的勢力,與滿清勳貴奪權,鞏固自己的皇權!所以,順治不動三藩。

而且,吳三桂為了表明忠心,殺了南明皇帝朱由榔。這也算是向滿清交了投名狀。所以,滿清對於吳三桂還是比較放心的。

等到康熙繼位時,才六歲。康熙的第一個敵人是權臣鰲拜,還不是吳三桂。十年後,也就是康熙16歲時,才扳倒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此時,已經是1669,滿清入關25年了。

(西漢初年,異姓王分佈圖)

康熙又用了四年時間,鞏固自己的權勢,才開始對三藩下手。如果不是順治康熙繼位時年後,早年忙著內鬥,吳三桂可能早被處理了。就如同劉邦當皇帝以後,馬上開始對異姓王動手。劉邦只用了7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所有異姓王。

其實,也是吳三桂命好,趕上兩個年幼的皇帝。把他放到劉邦手下,早死翹翹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如果沒有了吳三桂,滿清政府的建立至少推遲十年。

明末守將袁崇煥以一萬寧遠城守兵拒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大軍,還將努爾哈赤打成重傷然後羞恨而死。因此皇太極一上任就將袁崇煥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通過離間計使得崇禎帝開始懷疑袁崇煥,最後將袁崇煥斬首。從而大明王朝的最後防守希望落在了吳三桂的手中。

在李自成率兵進攻北京時,崇禎帝都不敢把吳三桂調回來防守皇城,因為擔心滿清鐵騎入關後,大明江山將不復存在,這足以證明吳三桂駐守的山海關的重要性。最終李自成攻入皇城,崇禎帝上吊自殺以後,吳三桂不知所措。此時他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投靠滿清政府,幫他們打下江山後,自己會獲得榮華富貴,但會成為漢人的千古罪人;二、投靠李自成,抵禦滿洲鐵騎,然後顛覆大明王朝;三、自己獨立成一支軍隊,反清抗李,會使自己成為千古名將,但會使山海關十幾萬將士前後受敵,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思索再三,選擇了投靠李自成,但他萬萬沒想到李自成挾走了自己最愛的小妾陳圓圓,吳三桂一怒之下投靠滿清多爾袞(怒髮衝冠為紅顏的由來)。帶領滿洲鐵騎進關,先後擊敗李自成守軍,大肆屠殺農民起義軍,甚至對南明朝廷痛下狠手,短短十幾年就為滿清入關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立下了赫赫戰功。滿清統治者看這位漢族將領吳三桂對滿清忠心耿耿,於是將他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兼管雲南、貴州兩省事務,後又晉升為親王。

這些足以見得吳三桂對滿清忠心耿耿,最後反清造成“三藩之亂”也是康熙為了過河拆橋,削藩,將吳三桂等人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上。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因為吳三桂為滿清入主中原立下赫赫功勞,雲南又需要他去鎮守。等天下安穩,他失去利用價值,肯定要裁撤。所以,對於任何人,只能利用,不能相信。



阮景東


因為吳三桂開門獻關,可以說是潑天大的功勞,沒有正當理由根本不可能處理掉吳三桂,且吳三桂手下有軍有將,實力也比較雄厚,清朝一個做的不好,便會損兵折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當時滿清士兵戰力較強,但要統一全國壓制漢族,人數還是較少的,所以若是沒有必要,他們會盡量避免損失)。


洛水獻瑞


吳三桂為大清入關立下了功勞,後又鎮守西南。


貝貝127554956


政府研究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