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人們總是忙著生,忙著死”。這是女作家蕭紅《生死場》中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句話。生與死是自然界規律中對立存在的兩個面。所有的事物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循環往復。人類社會中有人將生看做新的開始,也有人將死視為新生。這其中的緣由便是各人在各自的生命週期中所經歷、承受地苦難不一樣罷了。

《生死場》主要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至30年代,東北哈爾濱近郊鄉村裡,一眾村民“生與死”之間的故事。其中主要的人物有二里半、王婆、趙三、月英和金枝。在酷冷嚴寒的東北,這些人連最基本的生都難以解決,更別說個人精神方面的追求了。書中的角色們像動物一樣亂七八糟的活著而且每天都面臨著生與死的挑戰。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蕭紅

蕭紅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女性,雖出生在地主家庭,但是因為性別的原因經常受到家族長輩的輕視。她清楚地瞭解一個東北女人在生活中的難處和不易。在被軟禁的時間裡,她將對黑土地上女性們生活苦痛的敏感,全寫在了《生死場》。她用一場貼近現實的悲劇,來為女性吶喊,呼喚女權,為生死不易的女人們尋找新世界的光明。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簡說生死場中的女性人物

《生死場》中刻畫了許多經典的人物,但是蕭紅筆下的對女性人物的把握真的讓人記憶深刻。全書中麻面婆、王婆、金枝等女性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她們在同一片悲苦的黑土地上挑戰著生與死。

麻面婆是二里半的老婆,是一個不愛抱怨的人。丈夫對她打罵、村裡的孩子惹她,她都不會抗爭。對她而言,丈夫就是她的一切,任勞任怨就是她給自己的命。她的身體與思想從未離開過破舊的屋子和村莊。幾十年如一日地活著,對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經麻木了。

王婆是個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女性,她的婚姻是失敗地。在第三次婚姻之時嫁給了趙三,可令人悲傷得是她的孩子先後離去。對於她而言,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是人世間最難吃的苦。她曾因內心崩潰而選擇自殺,但老天爺不收她,依舊讓她體驗人世滄桑。王婆的人生,沒有太多任勞任怨,更多的是失敗與抗爭。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生死場》

金枝是全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角色,讀她的故事更能直接的感受到那個時代下女性的悲劇之處。十七歲那年他和成業發生了關係,未婚先孕成為了他人指指點點的對象。成婚後,因為丈夫性情大變,金枝直言“她怕男人”。即使身懷六甲,她還要承擔家裡的勞務,在成業眼裡這都是她應該做的。沒有愛情,沒有生活,期望還有孩子,可當小金枝生下來後就在吵鬧中被摔死,扔在了亂墳崗。

後來成業死了,金枝成為了寡婦回到了孃家。日本人的到來讓她做了去城裡謀生的決定。而這也是她另一個苦難的開始,城裡她就像弱小的螻蟻一樣,無人在意。為了謀生,被人欺負,失去了自己。人世間的冷漠與無情,金枝體會的淋漓盡致。即使當她想出家做尼姑時,尼姑都跑了,這偌大的地方根本沒有她能停留的地方。用金枝的話來講:她恨男人,因為她所有的苦難都沒能離開男人。

20世紀20年代在傳統思想固化的鄉村,底層女性們沒能逃脫時代對自己的束縛。當這一切融化在生命裡時,就是苦難。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生死場裡女性人生悲劇成因

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20世紀20年代開始也正是中國面臨新生與困難的開始。《生死場》中像金枝那樣的女性悲劇則是外在與內在雙重因素的作用。

1.外在:傳統男權思想在農村的根深蒂固。我國曆經過數千年的封建制統治,在封建統治中男權制思想尤為嚴重。上到國家管理下到家族家庭,男性在這其中往往被認為是掌有絕對權力的群體。他們既可以決定國家大事也可以決定家庭小事,女性在這更多扮演的是服從者。在傳統的男權思想下,男女兩性在社會地位方面是天差地別的。兩性之間遵循的是“男尊女卑”的秩序,而這種秩序在傳統社會中被看做是正常秩序。就連我們熟知的大思想家柏拉圖也曾說過:“一個男人可能會因為膽怯或不正經,下輩子被罰做女人”。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東北

即使社會正在發生著巨大變革,但在偏僻的東北鄉村,傳統的男權思想依舊是這裡人生活的基準法則。性別在這裡只是符號,家庭裡的一切必須聽從男人的。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女性的身體行為完全受控於男性。書中麻面婆任勞任怨裡的麻木不仁;月英姑娘被丈夫折磨致死;金枝懷孕還要做體力活;小金枝被摔死……作為女性在這裡甚至連支配自己身體或者生命的權力都沒有。

傳統男權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了黑土地的鄉村裡。這種思想影響的不止是男性,更成為了女性思想和身體的禁錮,也成為了當時女性命運悲劇的在外原因。

2.內在:女性的自我缺失,在精神與情感中找不到自己。外在環境是現實中的因素,一時之間是難以改變的。而當時女性內在上的自我缺失,也是造成她們人生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這一因素主要體現在精神與情感兩方面。

精神方面,書中所刻畫的女性在傳統男權思想的壓制下,時常保持著一種被馴服的狀態。她們被所謂的家長制所控制,被自己的丈夫控制,日常生活中沒有個人的決定權,只有個人的任勞任怨,這一點在麻面婆的身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話劇《生死場》

作為女性她們深受傳統教化思想的影響,在精神上表現的麻木不仁。對於不利於自己利益的事情,她們總是無條件的服從和接受。這種方式既顯示出自己的愚昧又增長了男性的權威思想,無形中將自己置於一種循環的悲慘中。但這種悲慘在她們看來反而是正常的生活狀況。在書中小團圓媳婦因超出常規的行為而死去,但這件事在女性群體看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見,書中的女性在精神方面早已被傳統思想所教化,暫時還未滋生出獨立自我獨立思考、認知的精神。

精神意識中的深度訓從和傳統教化精神,讓書中的女性們成為了“無動於衷”的一群人。而這種狀態也直接成為了她們悲劇人生的一部分。

情感中她們完全沒有選擇與依靠,甚至不知道愛情應該是一個女性應有的權利。我們知道作者蕭紅曾經為了逃避家長制婚姻而離家,後又被在家中軟禁數月。但是書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可沒有蕭紅這樣的反抗精神。金枝曾對情感有過期待,但換來的是絕望,婚後丈夫成業將其看做為自己服務的工具。女人金枝根本找不到為人妻子,為人母親的感覺。另一個失去情感依靠的就是月英,在書中她被刻畫成美麗的女子,但她的情感與婚姻也是以悲慘收尾。

作為女性,她們本應感受到愛情的甜美、丈夫的尊重。但事實是都沒有,她們不明白女人應該在情感中擁有選擇權,以為跟了男人,有了丈夫一切就穩了。甚至可以理解為沒有意識,進而不懂得如何去爭取,當情感面臨絕望時也不會主動將其拋棄。

現代社會中擁有情感選擇權,是一個女性自信和受尊重的體現。但在蕭紅筆下的那個年代,底層女性們根本不知道情感對自己的重要性。她們始終在毫無自由的情感中經歷自己的悲苦。

 生死場:女作家蕭紅用一場場生死悲劇發出女性吶喊

魯迅

蕭紅作為東北作家群中極具特色的一位,她用女性特有的眼光,帶讀者們瞭解了一段時光下東北底層女性生活的不容易。揭露了傳統鄉村女性人生悲劇的來源,為後來的女性群體逐漸打開光明的人生道路。成書之後魯迅先生對蕭紅的《生死場》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並親自為這部書撰寫了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