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很多年前,一個叫丁當的西安詩人在他的詩裡寫下了一句:“男人都有一個隱秘的夢想——妻妾成群”,這句詩給另一個名叫蘇童的作家帶來靈感,寫下了他生命中的名篇——

《妻妾成群》。

這本書後來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一舉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銀詩獎,作家蘇童也因此名聲大噪!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蘇童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已發表的作品有百萬字之多,其中代表作有《紅粉》、《妻妾成群》、《碧奴》等。尤其擅長刻畫女性形象,他認為“女性身上凝聚著更多的小說因素”。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

“蘇童作品中對女性的把握,我覺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對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準確,是我望塵莫及的。”

因此,蘇童被譽為“最瞭解女人、最擅寫女性的男作家”。

《妻妾成群》便是一本以女性命運為主題的小說,書中以女學生頌蓮為主線,寫出了她如何從一個受教育的新女性,淪落為妾,並在這個過程中與其他幾個女人勾心鬥角,最後變成瘋子的故事。

作者以清麗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大戶人家陳府裡5個女人的失重人生,同樣也寫出了那個時代下所有女性的悲劇命運。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讓女性無處可逃的“依附意識”

這本書中主要有5個女性角色:陳老爺的四房太太與一個丫鬟,每個女人代表的階層與面對陳府的態度都各有不同。

大太太毓如是忠於祖宗規矩的傳統女人,逆來順受的張羅著為丈夫迎娶其他姨太太,最後屏蔽了人性的慾望一心事佛,以此來逃避現實。

二太太卓雲因為生的是女兒,沒有爭權奪勢的資本,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活。但私下裡她卻挑撥、告密手段用盡,巴結著掌權的大太太,迫害著威脅她的三太太梅珊和四太太頌蓮。

三太太梅珊是個有著傾城之貌的戲子,她看不上陳老爺,卻不得不為了生存表面迎合,卻在私下裡“離經叛道”的出軌高醫生,最後被填井誅殺!

四太太頌蓮是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學生,因家道中落父親自殺,而不得不面對繼母給出的選擇:要麼工作,要麼嫁人。最後,

19歲的她選擇嫁了年過半百的陳老爺,但最後卻以瘋癲收場......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如果說上面四位太太因為身份,而不得不捲入這場後院“宮鬥”的話,那麼丫鬟雁兒則是另一種存在:她是陳府的下人,卻因為曾被陳老爺“寵幸”過,便生出了飛上枝頭當“主子”的非分之想。

她看著幾個太太因爭寵而“挑撥”、“用毒”、“陷害”什麼害人的手段都用盡,也仍一門心思想擠進主子行列,但最後卻成為鬥爭的犧牲品,為世間的悲劇多添了一筆!

而她所期望的老爺,從頭到尾也沒有站出來為她爭取過什麼,她所倚仗的僅僅只是她的一廂情願......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蘇童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寫盡了女人不同的悲劇,在這個可悲的世界中,她們的命運如無水之萍,只能任憑命運的安排隨波逐流,隨時有被吞噬的危險。

而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原因,首先便是她們自身的“依附意識”!

在中國五千年封建禮教的教導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在這個“男權社會”裡,女人把自己的命運都捆綁在男人的身上,她們認為除了依靠男人,沒有第二條路能在這個世上生存!

這也決定了在這個前提下,無論男人對她們態度如何,她們都得逆來順受,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與同性互相壓榨搶奪資源,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這種“依附”悲劇在文學中比比皆是,比如《呼蘭河傳》中被折磨致死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甚至包括這本書的作者:蕭紅!

蕭紅是與張愛玲齊名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在她短暫又耀眼的一生中,雖曾逃婚反抗,但最後卻一次次迫於生存需求,而依附於不同的男人,一生總被辜負,可惜了那麼高的文學天賦......

連識文斷字的蕭紅和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四太太頌蓮,都難逃這種根深蒂固的“依附意識”,更何況其他女性,這也就註定了女性整體的悲劇命運。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封建制度那口“枯井”

“依附意識”扼殺了女性反抗的可能性,而造成這種意識的無疑是那個默認“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在《妻妾成群》中這種制度被具象成了一口井,一口會“吃人”的枯井。

在這口井裡有三太太梅珊,還有陳府祖上“逾規”的其他女眷......

當頌蓮第一天住進去時就被它瀰漫著的死亡氣息誘惑:

“正午的陽光在枯井中慢漫跳躍,換變成一點點白光,頌蓮突然被一個可怕的想象攫住,一隻手,有一隻手托住紫藤葉遮蓋了她的眼睛,這樣想著她似乎就真切地看見一隻蒼白的溼漉漉的手,它從深不可測的井底升起來,遮蓋她的眼睛......一個模糊的聲音自遙遠的地方切入耳膜:‘頌蓮,你下來。頌蓮,你下來’。”

生活在這樣猶如鬼魅般壓抑的環境下,彷彿之後的梅珊被填井,頌蓮的發瘋也變得可以想象了。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陳府便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每個人為了不同的目的相互算計,人性的醜惡在這裡滋生蔓延,以一種扭曲的形式存在。

二太太卓如為了能在陳府有一席之地,不惜在三太太懷孕時,試圖用藥使其流產。在她得知三太太出軌時,更是抓住這一機會去陳老爺那告密害死梅珊!

她的笑臉掩蓋下的是比任何人都要歹毒的心,“母憑子貴”是她一直的奮鬥目標,沒有兒子的她只能用盡手段剷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人,這種觀念越根深蒂固,她的性格就愈加扭曲,悲劇也就隨之而來,她是封建制度的衛道者,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者......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而身為女學生的頌蓮,雖為知識女性卻依然選擇了妥協。從屈嫁的不甘,到對得寵太太特權的羨慕,她的自主意識也在一點點喪失,最終淪落為與她前任們一樣,為一個快要衰敗的老頭爭風吃醋。

到後來,甚至逼著丫鬟雁兒吃掉用過的草紙,間接導致其身死!

在病態的社會制度下,個體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惡毒與猙獰,一切真善美都被摒棄,每個人的基因裡都似乎帶著某種缺陷,生命變得完全失重!

頌蓮認同了封建社會中的男權文化,由一個受害者,變為了施害者,但越是妥協和認同,結局就越發悲涼......

封建社會的神權、政權、夫權、族權將所有女性都捆綁在痛苦的深淵,越掙扎越痛苦,最後都在自相殘殺中漸漸變得麻木、冷酷,這是女性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蘇童的“頹敗美學”

曾有人評餘華是“將我們生存於其中的現實生活撕開一條血淋淋的破口,讓我們看到平時無法看到的冷峻、殘酷、黑暗、醜陋的生命真相”

其實,這個評價同樣適用於蘇童。

蘇童的小說始終瀰漫著一股頹敗感,別人筆下的女性大多是溫柔善良兼具母性光環的,但蘇童書中的女性通常都身處變革時期,在她們身上看到的大多是病態與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都是壓抑與緊張的。

在這個5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故事中,蘇童不疾不徐的向讀者展示出“頹”的美學,看似他在批判封建制度下的陳府大院,其實他在借陳府後院中各人的慾望、罪惡、死亡,來探討人性的頹敗,進而折射出歷史的頹敗!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他的這種“頹”之態度,也體現在他其他小說中各種離奇又充滿美感的“死亡事件”中!

比如《一無所獲》中李蠻跳河而死,卻找不到屍體,於是蘇童在想象中模擬了李蠻的死亡“我看見李蠻躺在一塊竹排上,四肢舒展,沐浴著五月的陽光”;

《白沙》中雪萊因對生活絕望,最後選擇海葬結束生命。她在海灘上為自己做了奇妙的祭禮,莊嚴、肅穆而富有詩意;

《徽州女人》中啞佬死時“瞳仁裡藏滿了金燦燦大朵大朵的向日葵花”......

在蘇童的眼裡,死亡是富有詩意,具有美感的,連在《我的棉花,我的家園》中書來逃難最後無處可去,選擇臥軌自殺這類本應血腥的場面時,他仍是以一種詩意的語言在描述:

“他像一片枯葉在空中飄落,在喪失意識之前,書來看見的是千里之外家鄉的洪水,無數雪白的棉花仍然是大水之上漂浮,其色澤從雪白變化為淺紅色。”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衝動,這個自毀的衝動受生命本能的壓制而減弱,或改轉了方向。

“死亡”對於蘇童書中的主人公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解脫和絕好的歸宿,而蘇童也以一種單純審美的心態來看待它,中立客觀,不對死亡投射或同情或恐懼或憎惡的情感色彩,這種對缺憾報以欣賞的態度與日本現代文學史上的美學大師川端康成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川端康成一直推崇的是以靜寂、感傷為主要風格的傳統日本美文化,戰後他將這種美演變為一種頹廢官能美,這種美如同櫻花隨風而逝,在墜落的滅亡中仍有著豔麗之姿。

這種“墜落之美”與蘇童的“頹敗之美”都是用一種接近毀滅時,迴光返照的官能亢奮伴隨著的無常與哀傷來展現美。

這種美是異常的,也是妖豔的,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者心理的壓抑,從而也能窺見一個時代文化背景下的集體壓抑!

《妻妾成群》:5個女人為1個男人自相殘殺,最後誰贏都難逃悲劇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妻妾成群》這出大戲中的5個女人都以悲劇收場,但小說最後五太太文竹的到來,預示著這出人間悲劇將永不落幕。

三太太梅珊曾說:“本來就是做戲嘛,傷心可不值得,做戲做的好能騙人,做得不好只能騙自己。”

但無論是騙人還是騙自己,都不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女性只有真正的覺醒,才能擺脫被操縱的弱勢地位,期望現在的女性都可以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這樣女性才有希望徹底擺脫悲劇的命運!

  • 《妻妾成群》蘇童
  • 《男權制度下女性的悲劇命運》袁春蘭、王傑彥
  • 《淺談蘇童《妻妾成群》中女性頌蓮的形象》楊麗
  • 《墜落之美_試論川端康成在頹傷文學作品中的美學追求》楊曉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