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蘇軾和王安石不容易啊,這兩首千古名篇竟然想到了一起!

大家都知道蘇軾和王安石,這兩人都是宋代的著名文學家,也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論文學成就,蘇軾更勝一籌,論仕途上的成就,王安石位居宰相,並且發動了著名的熙寧變法,顯然蘇軾不能與之相比,兩人政見不和,王安石曾經貶謫過蘇軾,在蘇軾身處險境的時候,王安石也曾伸出過援手,蘇軾後來也特地去金陵,拜訪晚年的王安石,在一個多月的相處中,蘇軾和王安石整天黏在一起,出遊觀賞山川美景、切磋文學,完全看不見兩人曾經的隔閡,這時的兩人只剩下相互欣賞和敬仰對方。蘇軾對王安石說“從公已覺十年遲”。王安石也感嘆蘇軾的才華“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所以蘇軾和王安石兩人的微妙關係也讓人難以捉摸。

蘇軾和王安石不容易啊,這兩首千古名篇竟然想到了一起!

也許是性格上的差異,蘇軾和王安石在看待問題的時候也有差異,但是有兩首詩,他們竟然想到了一起。先看看王安石的《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這首詩說明了要看清事物,不為浮雲所矇蔽,就必須身處高位,也就是必須“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蘇軾和王安石不容易啊,這兩首千古名篇竟然想到了一起!

我們再看看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這首詩說明了看不清事物的原因就在於“身處事物之中”,換句話說,要看清事物,就必須跳出事物本身這個“樊籬”,只有這樣才能看清事物。這其實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蘇軾和王安石不容易啊,這兩首千古名篇竟然想到了一起!

蘇軾和王安石這兩首詩都是宋代有名的哲理詩,王安石從正面來說,要看清事物的條件就是要“站得高”,而蘇軾則從反面來說,他講到人們之所以看不清事物本質的原因就在於身處事物之中,那麼自然聯想到欲看清事物的條件就是跳出物外。王安石將認清事物的條件歸納為“站得高”,蘇軾則將認清事物的條件歸納為“跳出物外”,仔細想來,這兩者頗有相似之處。

蘇軾和王安石不容易啊,這兩首千古名篇竟然想到了一起!

將蘇軾和王安石這兩首哲理詩結合起來看,我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蘇軾和王安石這兩位性格迥異的大文豪這一次的觀點是多麼相似,也算是兩人在文學創作上的一次殊途同歸,但是在仕途上他們的不同主張卻始終沒讓他們走到一起,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蘇軾和王安石在晚年能成為諍友,也是文人之間惺惺相惜的一種反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