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宰相,他們在官場政見各有不同。我們來講下他們的故事!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人,他少年時期就喜歡讀書,記憶力驚人,王安石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還沒有引起別人注意,但寫成之後,文章精妙得讓別人一看就佩服得五體投地王安石考中進士後擔任了知縣,他上任後興修水利,並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借貨糧食給農民只收取很低的利息,等壓稼收穫後再償還。
當地老百姓因此獲得了很多便利,官府也增加了不少當時宋朝制度上的弊端已經暴露無遺,王安石決心要改變這種局面,曾經向宋仁宗上萬言書,要求改革,這份萬言書也成為他日後改革的藍本,但是宋仁宗剛剛經歷了慶曆新政的失敗聽到"改革"兩字就頭疼
沒有理會王安石王安石和韓維關係非常好,宋神宗當時還是額王,韓維是王府的官員,韓維每次和宋神宗討題,受到稱讚時總是說:"這些不是我的見解,而是王安石告訴我的。"王安石這個名字在宋神宗心裡紮了根,宋神宗剛即位不久,就把王安石調入朝廷天退朝後,宋神宗把王安石留了下來
宋神宗說:"唐太宗有魏微輔佐他,劉備有諸葛亮米輔佐,所以他們才有所作為,我覺得魏微和諸葛亮真是天下少有的奇才王安石回答:"下要成為君,一定要有人才米輔佐才行,現在國家那麼大,人口那麼才並不是沒有,但降下卻擔心沒有人才來輔佐。我黨得主要原因是隆下選擇治國之道還不確,沒有讓天下人看到下的意,所以即使有人才,也讓小人矇蔽了神完以了一日氣說:"哪個朝代沒有小人呢?即使是堯師時期,也有三苗,共工,四因這分一
安石不模不忙地說:一正因為堯,舜能夠識別這些壞人,所以世人才稱他們是賢王啊所人怎麼能為國家出力呢某神宗覺得王安石說得很有道理,不久後把王安石提為宰相,然後問他:"如果讓你把書上面,你會先用在哪兒現變風俗,確立法度,王安石任命呂惠卿為自己的助手,先後制定出了青苗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等法令,統稱新法。
又任命40多人為提舉官,把他們分到各地推行新法討論變法的時候,大家都認為行不通。但王安石排除眾議,把他們說得啞口無言。反映了他的改革思想王安石的新法本質上來說對朝廷是有利的,但是壞就壞在去執行這些法令的人身上,比如青苗法就是當年他當知縣的時候借糧食給農民的指施,本來對農民是有好處的。
但是那些含官強追農民借糧,即使不需要借糧食的人也必須借,後來更發展到不借出糧食,但收穫的時候還要農民出利息,實際上成了盤剝百姓的手段保甲法也是個例子,保甲法就是把十家歸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一家人如果有兩個兒子就派一個兒子出來,在農的時候接受官府的調練,作為民兵。
這樣既能節省開支,又增加了朝廷的軍事後備力量,但後來發展到不管農忙農閒,都要從每家當中抽走一個壯丁訓練,而且一練就不準回家,直到家人送上購路才讓走人,這樣下去人民怎麼忍受得了?所以反對王安石新法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宋神宗的母親和祖母都天天哭著要他廢除新法,宋神宗很快就動搖了,幾年後,有人以天早來攻擊新法,宋神宗迫於無奈,只好暫時將王安石兔職。
雖然後來重新任用了他,但一年後又罷免了他,馬光小的時候很聰明,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有個小孩爬到水缸上,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裝滿了水,眼看小孩就要被淹死了。別的孩子都嚇得亂跑,年僅7歲的司馬光卻拿了一塊石頭把水缸曬破,把小孩救了出來。
這件事讓司馬光出了名,很多人還把這事畫成圖畫到處傳播。司馬光20歲就中了進士然年輕,但很討厭奢侈華麗,在朝廷招待新科進土的酒席上只有他沒有戴花。別人告訴他新科進士戴花是朝廷的禮儀,他才勉強戴上了一朵這龐籍很賞識司馬光,任命他到幷州當了通判。
當時西夏一直在打這個地方的主意,經常官塊土地,龐籍命令司馬光調查此事,司馬光建議:"修築兩座城堡來制約西夏,並招那百姓來開墾那裡的土地,等耕種的多了糧價就降下來了,還不用從遠處運糧過來。"龐籍聽從了他時策。後來龐籍因為部下的硫忽而獲罪,司馬光連續3次上書把罪名攬到自己身上,請求放免度籍但沒有得到答覆。龐籍去世後,可馬光對待龐幕的妻子如同自已的母親,把他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兄弟來照顧。
當時的人都認為司馬光很講義氣,是個賢明的人。仁宗生了重病,還沒有確立繼承人,天下人都很擔心,但誰都不敢說這事,諫官範鎮首先發起了立太子的討論,司馬光接踵而至,並寫信給範鎮要他堅持下來。後來他又當著宋仁宗的面說:"我當初呈上的三份勸陛下立太子的奏章,希望陛下能夠馬上施行。"
宋仁宗沉默了很久才說:"我能不想選個宗室出來嗎?這是忠臣才敢說的話,但一般人不敢跟我說啊。"司馬光說:我說這事的時候,以為肯定沒命了,沒想到陛下居然能夠採納。"宋仁宗說:"這又不是麼壞事,以前就有過先例的嘛。"司馬光退朝後並沒有聽到皇帝立太子的留命,又上書勸諫,宋仁宗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司馬光又聯合韓詩等人一起上書催促
很快就立了後來的宋英宗為太子宋仁宗死後給百官的財物價值100多萬,司馬光認為國家本來就不富裕,所以這筆錢不能要。但朝延沒有批准,司馬光就把自己得到的那份錢一部分獻給公家,一部分給了自已的自己沒有拿一文錢王安石變法後,司馬光堅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上書列畢了新法的危害,朝廷讓他在徹堂和呂底辯論,司馬光把呂惠卿駁得無話可說,B惡卿腦著成豎,就用別的事米返毀司馬光
宋京不下去,對日說:"相互爭論是非,不要掛別的東西。"司馬光針對青苗法說:"老把錢借出去吃利息還能盤刺窮人,更何況官府催債,誰敢說個不字?"呂惠卿說:"青苗法定的是誰思意借就借,不圖意借也不釣強。"司馬光說:"那些百姓只知道借錢的好處,不知道還錢的壞處,當年太宗皇帝實行和集法的時候,一斗米價值十錢,百姓都意和官府交易。以物價費了,和法反而成了當地老百姓的負擔,我只怕青苗法以後也是一樣。"
呂惠卿說:在當地買米,就可以省去東南的清運,省下的錢就可以供給京城。司馬光說:"東南地區錢少糧多,現在不果東南的米而要東南的錢,這不是損不足而補有餘嗎?"有大臣站起來說:"司光的話是對的。司馬光知道自己受王安石排斥,幹拋閉門寫書,司馬光精通曆史,他決心寫一部歷史書出來,作為市王的歷史教科書。
宋神宗雖然不贊成司馬光的政治見解,但對他寫書還是很支持的專門把自己收藏的2400卷書送給司馬光,讓他參考。司馬光花了19年時間才把書稿寫完,呈進給宋神宗看,宋神宗看了之後非常滿意,將書名定為《資治通鑑》,就是可以當成鏡子來看待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的意思,司馬光雖然並沒有當宰相
但天下人都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連一般的勞苦大眾都稱他為司馬相公宋神宗去世後,司馬光去奔喪,衛士們遠遠看到他過來,都為他行禮,說:"這就是司馬相公,"百姓們聚眾觀看,都想一睹真容,把路都堵住了,百姓大喊:"司馬相公不要回洛陽了留下來輔佐天子,讓百姓存活吧!朝廷見司馬光威望很高,就任命他為宰相。司馬光上臺後,把新法全部廢除了。
王安石聽說自己的新法被廢除後,氣得說不出話來,很快就病死了司馬光畢竟歲數太大,身體又不好,很快也病倒了。當時遼和西夏的使者來宋朝,都要問候司馬光的身體,還對他們的官吏說:"宋用司馬光為宰相,我們可不能輕易惹事啊。"司馬光彌回時,已經說不清楚話了,只能有氣無力地自言自語,但說的都是朝廷的要事。不久,司馬光去世,太皇太后和哲宗親自去為他哭喪
閱讀更多 窺探歷史成就未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