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辛安――逸聞錄:營救美軍飛行員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辛安辦事處辛安村。


“德和”號與“德源”號

1931年春,薛玉璋(字鶴舟)在辛安村南街開辦“德和”號商店,主要經營文具用品及中草藥,併為青島世界書局代銷書籍。當時膠縣所轄7個區均成立了模範小學,辛安屬五區,五區模範小學就設在辛安街。泊子、港頭、臺頭、上莊、下莊、洞門、泥溝泊、柳花泊、窩洛子等村均設有小學,全區共有小學十多處,學生幾百人。由於交通不便,加上剛剛廢除私塾,開始統一使用新教材,課本供應成了各學校的一大難題。膠縣教育局五科科長劉建衡和五區區長宋醒民瞭解這一情況後,決定五區的學生課本和農民識字課本由教育管理員薛鶴舟統一訂購。

自薛鶴舟接管代銷課本的業務後,人們便將“德和”商店稱為“德和”書店。每學期開學前,“德和”書店先到各學校統計學生用書數,再去青島世界書局購進課本。課本有國文、算術、地理、歷史、勞作等近十種。書來齊後,由各學校來領取。學生購書款由學校統一收齊後交書店,書店從書局收取代銷費。後擴大營業範圍,到膠縣大同書局購進學生作業本、鉛筆、石板、石筆等文具出售,偶爾也代銷學生字典、辭源等工具書。

1940年,“德和”進行改組並實行股份制,房子拆舊翻新擴大,又増加經營布匹、菸酒糖茶、土產雜品等業務。

1944年,薛鶴舟決定開辦“德源”酒廠,花十多萬元買了一套房子,有20多間,佔地2畝。聘請諸城一個姓趙的作把頭,實行股份制,股東為薛鶴舟、薛玉琮、李世進、陳錫三等。所生產的二鍋頭酒,味正醇香,質量上乘,很是暢銷。到1946年“土改”時,酒廠停業。

辛安――逸聞錄:營救美軍飛行員

(二戰時美國戰鬥機)


“孔聖道”院

1938年,靈山衛一個叫金鳳展的“聖賢道”道徒自稱夢見關公對他說:“眾生有難,命你前去救民於水火。”金鳳展與幾個聖賢道徒密謀,成立了“孔聖道”,金鳳展為道長。“孔聖道”不敬孔聖人,以信奉關公為名,收徒斂財。

他們到處遊說,將關公託夢一事添油加醋,散佈“三期末結,有大難臨頭”、“只有入道才能逢凶化吉,消災解難”等流言蜚語蠱惑人心。一時間,周圍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紛紛加入。短時間內,教徒就達四五百人。辛安周圍村莊也有不少人入教。

由於辛安與靈山衛相距較遠,交通不便,教徒要經常參加教內的“過會”,去一趟很不容易。於是,金鳳展決定在辛安村成立孔聖道院北分院,院址設於辛安村北忠孝寺內。

1938年10月15日,“孔聖道”院北分院正式“開光”收徒。張保南為院長,李延泗、陳景之為法師,李蓋亭為報字師,薛鶴舟為御筆,薛篤文、楊育三為扶乩童子。

每年舊曆五月十三日為關王爺磨刀日,六月二十四日為關王爺誕辰日。這兩天加上春節為重大祭日,都要進行“過會”。過會時,道徒齊集,張燈結綵,扎棚擺祭。過會的一切花銷和道會的日常費用全部由道徒捐獻。在此期間,為了道會的需要,還集資修繕了忠孝寺,並將道會與修繕等事記錄於一塊描金木牌上,懸於寺內大殿橫樑。1938-1940年,北分院的教徒發展到二百多人,“過會”十餘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徒們看到他們的付出並沒有得到什麼回報,逐漸對道會失去了興趣,紛紛退教。到1941年,該院道徒已剩無幾,失去了經濟來源,難以為繼,不久即偃旗息鼓了。

辛安――逸聞錄:營救美軍飛行員

(二戰時美國戰鬥機)


罪惡的“西大樓”

1939年,薛叢芝投靠日寇,任偽膠縣警備大隊第三中隊隊長,在辛安村主持修建“西大樓”。

西大樓位於現辛安街道辦事處辦公大樓以北不遠處。施工圖紙由日本築資工務局繪製。薛叢芝把工程交由王富巒(陳家莊村人)建造。隨薛叢芝而來的兩個日本鬼子西田和長谷川為顧問,督建西大樓。

施工期間,每天到周邊村莊抓勞工、車伕千餘人。日寇及警備中隊頭目對待民工慘無人道,只准他們幹活,不準休息,不是打就是罵。當時,天氣炎熱,民工想喝口水都不給。有的民工暈倒了,他們就用涼水噴,竟活活噴死了一個民工。有個民工渴極了,就喝濠溝的水,卻被他們摁倒,當場灌死。

第二年,大樓竣工。樓為磚木結構,共三層,四周有厚2米、高4米的圍牆,牆外又挖了寬6米、深4米的濠溝,四角建有4個高8米的炮樓子。四個炮樓子圍著陰森森的大樓,看了讓人毛骨悚然。

1940年,薛叢芝升任偽膠縣警察科長,派李春茂任中隊長,並將偽警備大隊第三中隊改編為第六中隊,仍為原班人馬,駐西大樓。不久,薛叢芝又被提升為即墨辦事處處長,很快又被提升為偽青島市副市長、青島市警備區司今。

1942年,李春茂帶領第六中隊全班人馬撤離西大樓,去小河子崖據點駐防。這時,薛樂亭當上了偽辛安警察分駐所三等巡官,住進西大樓。1943年底,駐靈山衛的膠州七區警備隊派出一箇中隊,由中隊長李樹本帶領,進駐西大樓,分駐所遷到辛安街一戶曹姓的閒房中。李樹本不久升任大隊長。

後郭立茂進駐西大樓,他的隊伍被改編為偽青島特別市自衛第九團。因辛安一帶先投日的薛嗣昌部為一團、薛小七部為二團,郭立茂是第三個投日的,因此當地人稱其部為三團。郭任團長,受相名忱領導,日寇又給補充了一部分槍支彈藥,統一了服裝,當地人稱他們為“二鬼子”。這時,郭立茂的隊伍發展到六個中隊、三四百人,地盤也擴大了。他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有二三十名護兵,不是騎馬就是坐轎。他身著長袍,頭戴禮帽,斜背匣子槍,耀武揚威,橫行鄉里。他還在西大樓東大門修建了一座兩層小樓,並找人題了“迎海樓”三個字,且署名“耀林題”。郭立茂字耀林,其實沒有文化。

1945年8月,郭立茂棄西大樓,帶全部人馬逃到黃島。在逃往青島時,將帶到黃島的5名共產黨員殺害。到青島後,郭立茂部被改編為國民黨軍第三十五旅。

日本投降後,薛叢芝被國民黨政府判了死刑,但由於時局混亂,沒有立即執行,被關押在青島一監獄。後其弟(外號薛五麻子用十根金條買通監獄長,將其偷偷放出。出獄後,薛叢芝隻身逃到香港,後去了臺灣。

1945年底,罪惡的西大樓被拆除。


《辛安偽警察分駐所》

1941年,侵華日軍在青島各地建立了偽政權。偽膠州第五區區公所即設在辛安,由膠州行政辦事處自衛第三團駐防。薛叢芝擔任膠州警察科長後,從自衛三團抽了50多人,經培訓後,於1942年4月在辛安成立了偽警察分駐所。

薛樂亭當上了分駐所的三等巡官,是分駐所的總頭。分駐所下設警務、司法、保安、特務四個系,每系設警長一人。邢秀峰任警務系一等警長,負責分駐所的後勤事務;薛蕊田任司法系二等警長,負責處理違法違警事件;張民菊任保安系三等警長,負責地方保甲事宜;孫民生任特務系三等警長,負責蒐集情報。

分駐所的警察除了站崗、查戶口外就是睡大覺、逛大街,休閒自在。薛蕊田愛好京劇,整天拉胡琴(後他在淄博京劇團成了一名著名琴師)。

1945年春,郭立茂派人包圍了辛安警察分駐所,把警察的槍支全部繳了去,分駐所解散。


營救美軍飛行員

韓福德,系膠南韓家寨村人。抗戰初期,參加了姜黎川領導的“國民黨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曾任一團團長。1949年5月,率部起義後,在解放軍膠東軍區政治部任職。1987年,被組織認定為正團級轉業軍官,享受副師級待遇。

1945年農曆正月初七,盟軍美國空軍飛行員威廉・則普利曼駕駛當時最先進的P-51型戰鬥機,轟炸青島日軍的機場,不幸被日軍的炮彈擊傷。他駕駛著受損的飛機,飛過膠州灣。在青島西海岸上空,因飛機失去控制,他不得不棄機跳傘。飛機隨即在辛安村西部墜毀,飛行員降落在辛安陳家莊村東。駐辛安的偽軍抓捕了這名飛行員,欲將其交給日軍。

當時,韓福德已任姜黎川部一團團長,駐防在山馮村(屬膠南)。美軍飛機墜毀的當天下午,韓福德得知這一情報後,意識到情況緊急,必須趕在偽軍將飛行員交給日軍之前,將其營救出來。經過緊急商討,韓福德決定一方面派人急赴偽軍駐地辛安“西大樓”交涉,爭取利用抗日遊擊隊的影響力,迫其放人;一方面親率兩個營的兵力,趕往辛安村,在交涉失敗的情況下果斷採取武力行動。同時,為確保行動成功,派遣部分兵力奔赴辛安西北部殷家河公路一帶,阻擊從膠州趕來與偽軍接應的日軍。

辛安――逸聞錄:營救美軍飛行員

(二戰時美國戰鬥機飛行員)

當晚天黑時分,韓福德率部趕到辛安村附近的西南辛村後,命令部隊就地待命。等候交涉結果。待機行動。恰在這時,先頭偵察人員報告說。發現前面有可疑情況。韓福德立即率部分上兵上前隱蔽起來。觀察到對面路上隱隱約約地有幾個人。其中一個騎著馬,正緩緩而來。他們一躍而起,迅速控制了來人。美軍飛行員得救了。

原來,因害怕抗日遊擊隊前來營救美軍飛行員,偽軍正欲天黑將其轉移至秘密地點藏匿,再伺機交給日軍。可萬萬沒料到,正好撞上了前來的抗日遊擊隊。

韓福德率部返回駐地時,在殷家河公路一帶阻擊日軍的戰鬥也打響了,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原來,一輛載著十來個鬼子的汽車,遭到了游擊隊的伏擊。鬼子遭襲後,倉皇潰逃。

威廉·則普利曼在韓福德部生活了一段時間,得到了細心地照顧,部隊給他派有翻譯,還為他找了個會做西餐的廚師;隨軍行動時,給他配備了馬匹。日寇投降後,韓福德部與美軍取得了聯繫,將威廉·則普利曼送到了濰縣(今濰坊)美軍收容總部。


辛安小學

始創於1913年。當時,膠縣教育科在辛安村成立縣立第三十七模範小學,校址設在辛安村北忠孝寺偏殿內。學校設初小部(1-4年級),只有葉清芝一名教師,招收學生50多人。採用四二學制,教授國語、修身、常識、算術等課程。從此,學生開始接受新文化教有,結束了封建社會八股文教育模式。

到1931年,先後有李紀元、王啟洲、魯覺民、薛子元、韓鳳敖、薛福三等七位先生在此任教,共培養了120名畢業生。同年,該校更名為膠縣縣立第四完全小學,增設了高小部(5、6年級),由韓永福任校長,共有5名教師。教授的課程亦有所增加,有國語、算術、歷史、地理、自然、衛生、藝體等。招生規模也有所擴大,在校生達115人。因辛安屬膠縣第五區,學校的初小部分屬縣轄,高小部分屬區轄;教師的工資也由縣、區共同負擔,學校逐步走向正規化,並且還有校歌“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春,第五區立學校新。勸爾諸生齊努力,養成一代好國民”。

1933-1935年,校長由薛叢芝擔任,在校生128名。1936-1937年,校長由王紹泉擔任,在校生136人。同年,“蘆溝橋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學校被迫解散。1937-1943年,辛安的教育事業出現了一段空白。直到1943年日偽時期,當局又在辛安南街的兩處民房中重新建起了一所學校,分一個高級班和一個初級班,共有5名教師、137名學生,教授的是經翻譯改編的日本課本。

1945年辛安解放,原學校隨之解散。1946年,當地人民政府在辛安中心街東、原日偽時期一廢棄兵工廠裡,成立了新中國的辛安小學。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辛安村西南興建了新校,80年代初投入使用。老校在道路拓寬和村莊規劃建設時被拆除。

辛安――逸聞錄:營救美軍飛行員

(二戰時美國戰鬥機)

現辛安小學,位於辛安村東部、黃河中路中部北側,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佔地50畝,建築面積達6900平方米。有24個教學班,在校生1055名。教職員工62名,學歷達標率100%,小學高級教師23人,一級教師27人。擁有設施先進的階梯教室、電化教室、語音教室、微機室、實驗室、德育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和美術教室,圖書閱覽室藏書達17000餘冊;擁有籃球場、足球場等活動場地,體育器材齊全。校內環境優美。


辛安村業餘劇團

1947年,辛安村實行了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紛紛出夫支前,解放戰爭繼續向前推進。這時,辛安村成立了業餘劇團。負責人是薛建珠、薛足民,主要演員有王德新、耿義軍、莊學善、耿義太、宋連德、李恩泰、莊月禮等,聘請港頭臧村臧來庭為琴師,鼓師是孫來祥。先後排演了《打漁殺家》、《孔雀東南飛》、《捉放曹》、《空城計》、《二堂舍子》、《拾玉鐲》等劇目,以及歌劇《小二黑結婚》。雖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當時的演員,除王德新唱青衣,是科班出身外,其餘的都是票友。在排練演出中,資金大多為演員和負責人集資,也有部分個體工商戶出資。特別是劉王大莊村的王書齋,是一個熱心的京劇票友,經常出資支援劇團。

20世紀50年代,業餘劇團在春節期間,曾到部隊營房慰問演出,還到膠南縣政府進行演出,也經常在辛安、紅石崖、黃島等地巡迴演出,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60年代,排演了《三世仇》、《江姐》等歌劇。“文化大革命”時期,先後排演了《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現代京劇。當時,有名的京劇青衣王德新被迫害致死。70年代後,業餘劇團被解散。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期待著讀者朋友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