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三國諸葛瞻墓及祠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前面說過諸葛亮墓(見《 》等相關文章)。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河兩岸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漢中的定軍山下。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諸葛亮墓,雙桂護墓衛)

那麼,他的兒子諸葛瞻墓在哪裡?並不和諸葛亮墓在一起,在今四川綿竹境內。

從諸葛瞻其人說起。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征武功時,給兄長諸葛瑾寫過一封,稱“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可以知道,諸葛瞻出生於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其時諸葛亮已經47歲。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湖北襄陽諸葛亮塑像)

與父親的草根出身不同,諸葛瞻一出生就是官二代。延熙六年(公元243年),17歲的諸葛瞻當了後主劉禪的駙馬爺,娶後主女兒為妻,被授“騎都尉”,次年,又擔任羽林中郎將。

諸葛瞻很有才,“工書畫,強識念”,但更多是蜀國人把對諸葛亮的熱愛轉移到了他的身上,當年蜀漢一出臺好的政令,老百姓都會都傳是諸葛蟾提出的,所以陳壽《三國志》中稱:“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但諸葛瞻在蜀漢後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擁有實權的諸葛瞻,一定程度影響了蜀漢的政局。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諸葛瞻,劇照)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曹魏徵西將軍鄧艾(相關文章見《 》一文)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諸葛瞻率軍前往迎擊。到達涪縣後,因失利只得退守綿竹。

在綿竹,魏蜀進行了最後的決戰——綿竹之戰。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蜀漢這邊,諸葛瞻之子諸葛尚、黃權之子黃祟、張飛孫子張遵、李恢侄子李球等名將之後悉數參戰。曹魏那邊,鄧艾也讓兒子鄧忠領軍上陣。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鄧艾,劇照)

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鄧艾知道這是一場惡戰,非常重視,讓鄧忠從右路包抄,又派遣心腹師纂從左路包抄,但均被諸葛瞻打退。鄧艾為此大怒,稱如果再戰不勝,要將鄧忠和師纂斬首。

鄧忠和師纂再次出陣,決心死戰,而蜀漢將士也發誓死守到底。

據《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卷二十八),鄧艾最終擊敗諸葛瞻,諸葛瞻被斬殺,張遵等蜀漢將領皆戰死。

諸葛瞻為蜀國捐軀,其戰時表現令人敬佩,也讓人唏噓。當時,鄧艾派人來勸降,答應上表封他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了鄧艾使者,身先士卒,衝入陣地,成為鄧艾的箭靶子。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劉禪,劇照)

蜀漢綿竹戰敗的後果非常糟糕,改寫了三國史!直接導致諸葛瞻的老丈人、後主劉禪投降,魏國完成滅蜀計劃,蜀漢就此滅亡。

事後史家分析,有的認為蜀漢亡於宦官黃皓之手,他後期”竊弄機柄“。這固然有道理,但如果諸葛瞻對蜀漢的滅亡要負責,他犯了戰略性錯誤。到達涪縣後,諸葛瞻猶豫不決,盤桓不前,沒有快速搶佔要地,造成鄧艾軍隊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

而當時隨徵的尚書郎黃崇,曾多次勸諸葛瞻迅速搶佔險要地勢,阻擊鄧艾,不要讓魏軍深入復地,可諸葛瞻沒有采納黃崇建議,黃崇為此難過死了。《三國志·蜀書·黃權傳》(卷四十三)原話是這樣說的:“祟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祟至於流涕。”

如果諸葛瞻採納了黃崇建議,如果綿竹之戰贏了,三國史當是另一種寫法!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魏蜀綿竹之戰示意圖)

《三國志》作者陳壽便認為諸葛瞻有責任,稱他“無能匡矯”。

綿竹戰敗後,戰死的諸葛瞻就地埋葬,遂今天的綿竹諸葛瞻墓。

諸葛瞻墓一般稱為諸葛瞻父子墓,也就是說,埋葬的還有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父子同穴是非常罕見的,這是為什麼?

對於諸葛瞻父子的死,《三國志》上交代非常簡略:諸葛瞻,“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而其子諸葛尚之死只有4個字:“與瞻俱沒。”

諸葛瞻怎麼死的?曹魏說是被斬殺,而明人羅貫中《三國演義》是自刎。稱諸葛瞻中箭受傷落馬後,”遂拔劍自刎而死“。當時其子諸葛尚看到父親死了,”勃然大怒,遂披掛上馬“。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諸葛尚,劇照)

張遵勸阻他不要貿然出戰,諸葛尚說了這說的話:“吾父子祖孫,荷國厚恩,今父既死於敵,我何用生為!”結果,死於陣中,時年僅19歲。

《三國演義》稱:”鄧艾憐其忠,將父子合葬。“諸葛瞻父子同穴就是這以來的。

現在諸葛瞻父子墓、祠是四川境內重要的三國遺蹟,有完整的墓園,園內綠樹掩映,乃幽靜處。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墓兩側有兩棵古松,似在守墓,護衛忠魂。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諸葛瞻父子墓)

諸葛瞻父子墓不小,周長30米,封土高3米。高大的墓碑上刻有:“後漢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瞻子尚之墓”,此碑立於清康熙六十一年綿,由時綿竹邑令陸箕操辦的。

在諸葛瞻父子墓前面,有“雙忠祠”,前殿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一門三忠烈。

這是清朝時的建築,以前沒有。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諸葛瞻父子墓地)

在雙忠祠前,還有傅子仁、糜芳、郝普三蜀漢叛將的石跪像,這是1985年在綿竹關帝廟前挖出來的,放於此處。

要提醒的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雙忠祠,都是重新修復的。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雙忠祠嚴重損毀,建於清乾隆三年的啟聖殿和建於道光七年的拜殿均遭破壞,僅啟聖殿有兩方照壁比較完好。後由江蘇對口援建,安排常熟市援建工程負責修復。

蜀國滅亡怪誰?三國史本可以改寫,史家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要負責

(雙忠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