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元朝統治期間,中原漢人有沒有衣冠改制?

說到衣冠改制,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滿清入關後殺氣騰騰的“薙髮令”,此後三百年間,長袍馬褂加上一根拖在腦袋後面的長辮子,成了中國人的標準樣式。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那麼,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入主中原期間,有沒有推行衣冠改制呢?

蒙古人在統治時,奉行“因俗而治”的原則,除了官吏的公服以外,並沒有對服飾進行強制性的規定。但在民間,蒙古人的衣冠髮式等影響力極其強大,以至於明代初年反覆下詔對“胡服”予以清理整頓,從而“復中國之衣冠”。

一、官場上胡服一統天下

在蒙古人統治時期,有不少漢人為了攀附權勢,主動改用蒙古習俗。

比如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江西制置使黃萬石投降,主動“削去頂發,三搭辮髮,領韃賊深入”;元軍進攻嚴州的時候,守官方回也主動“韃帽氈裘”,迎降於30裡之外。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元代初年,遺民詩人鄭思肖就親眼見到江南漢人官吏“騌笠氈靴搭護衣,金牌駿馬走如飛”,其中騌笠、氈靴都是蒙古人常用之物,搭護,則是一種便於馬上馳騁的半袖蒙古袍。

二、民間自發更改

除了官場上的衣冠改制,還有民間的自發更改,而這才是推動衣冠改變的強大暗潮。

元代統治中原期間,廢除科舉制,傳統儒生科舉入仕的道路基本被堵死。要想當官,最重要的是兩點:“根腳(家世背景)”、族群出身。

而這兩點,恰恰為南方文人所缺乏,所以,為了和蒙古官長套近乎,很多人主動在衣冠髮式方面向蒙古人看齊。

鄭思肖曾經感慨江南民眾熱衷於蒙古習俗,“今南人衣服、飲食、性情、舉止、氣象、言語、節奏,與之俱化,唯恐有一毫不相似。”

明代初年著名文士王禕回憶時,感慨地說道,“元既有江南,未數十年,宋之遺俗,消滅盡矣。為士者辮髮短衣,效其語言容飾,以自附於上,冀速獲仕進。”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很難有人堅持自己,“非確然自信者,鮮不為之變。”

千方百計討好蒙古官長,無疑會有收穫,比如無錫人錢世良“言、貌悉似蒙古,故太師帖木真兒見愛,遂以女妻之”,而錢世良也因此加官進爵,成為廣東宣慰司副元帥。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靖難忠臣之一的方孝孺,在一位儒生的墓誌中也提到,元代統治期間,江南文人普遍都“世俗淪為胡夷,辮髮椎髻”。

所以,有元一朝,儘管沒有來自上層的強制法令,但上至官員、下至庶民“其發或辮、或打沙練椎,庶民則椎髻”,模仿蒙古風俗,削髮垂髫已經成為極為普遍的社會風俗。

三、明代初年的改革

1、髮式

朱元璋即位後,為了申嚴“華夷之別”,對於頭髮樣式的要求極為嚴格,“士民皆束髮於頂”。

甚至連某些與蒙古髮式相近的也要受到牽連,據《南京刑部志》錄有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九日的榜文:

內使剃一搭頭。如有官民之家兒童剃留一搭頭者,閹割,全家遷發邊遠充軍。剃頭之人,不分老幼,罪同。

其實,頭頂剃光,直流額前一朵頭髮被稱為“一搭頭”,是漢族兒童古已有之的髮式。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不過,在明代初年的大背景下,只不過因為和蒙古人髡髮樣式相類似,因此被嚴格禁止。

法令中,所提到的允許“內使”剃一搭頭,即允許內廷宦官剃一搭頭,並非給予其特權。

而是因為明代初年,宦官大部分來自前元舊官,其中有相當多的是被俘蒙古官員後代。此外,還有很多色目、女真、高麗等族群充任宦官。

朱元璋鑑於前代太監干政的惡果,一再強調只允許宦官承擔宮廷力役,命令他們留這種髮式,是為了顯示其“賤虜”身份而已。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2、巾帽

正因為元代統治期間,胡人衣冠變得非常普遍,以至於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和洪武二十四年,連續兩次“申嚴巾帽之禁”,

“凡文武官,除本等紗帽外,遇雨許戴雨帽,公差外出許戴帽子,入城不許;鄉村農夫許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親農業者不許。”

其中,就連對何人、何時、何地可以戴雨帽、帽子、斗笠這種小事都不厭其煩的加以規定,可見蒙古習俗的強大慣性。

3、衣裳

蒙古人為了便於騎馬而採用的“辮線腰褶”、“袴褶窄袖”被一律禁止,此外,兩截胡服也被“禁止官民步卒人等用”。

朱元璋要求官員穿著圓領袍、士庶禮服穿盤領衣。

此外,婦女也被禁止穿著受胡風影響的“窄袖短衣”,要求穿“大袖交領,衣長至足”的團衫為禮服。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當然,明代初年統一全國的時候,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先後經歷了遼、金、元三代大約300多年的統治,因此在衣冠制度上早就不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邊境民族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即位第二個月,就發佈詔令,革除“胡服”,衣冠復古。此後,才一遍又一遍地發佈命令,全方位消除外來影響。而經過朱元璋的不懈努力後,終於“一洗胡俗,民皆復古”。

元朝统治期间,中原汉人有没有衣冠改制?

經過洪武年間持之以恆的“清理胡服”運動,影響中國上百年的女真、蒙古服飾影響逐漸消退,胡漢之間的界限變得清晰起來:

束髮於頂、戴四方平頂、穿著盤領衣,此為“華制”;

辮髮椎髻、深簷胡帽、窄袖短衣,則為“胡風”。

最後,“大明衣冠”更是成為明亡以後,無數遺民心中念念不忘的故國精神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