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阿里與騰訊的“流量”新戰役

阿里與騰訊的“流量”新戰役

電商巨頭阿里都缺流量,不信你看它最近的動向——

7月18日,阿里入股分眾傳媒

7月19日,阿里投資蘇寧體育

7月20日,傳阿里投資分拆的抖音

分眾是樓宇廣告“老大”, 目前覆蓋逾300個城市的2億城市中產;將和優酷合作的蘇寧PP體育有國內最大的足球體育賽事版權,(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旗下電競俱樂部也在多個聯賽征戰;抖音則不必多說了。

再把時間向前拉一個月:

6月1日,阿里投資小紅書

6月4日,阿里投資寶寶樹

6月13日,阿里和微博 “U微計劃”

小紅書和寶寶樹都是社區+電商模式,通過社區內容對精準用戶產生社交黏性,並引導用戶的消費決策;“U微計劃”主打社交+消費全域解決方案,以廣告主需求為核心,阿里Uni Marketing(全域營銷)和微博共同推進社交場景和消費場景的融合。

顯然,阿里為緩解“流量焦慮”,正在密集投資佔據社交、內容場景,從而獲得流量。

“保增長”是首要的,阿里既要把整個平臺做大,又要讓商家能在阿里平臺上把貨賣出去,而為商家提供營銷等服務,“倒賣流量”是阿里收入的主要來源。

為此,阿里需要儘可能多地覆蓋各類消費人群,例如PP體育的內容會帶來體育運動愛好者,小紅書和寶寶樹則通過內容分別聚攏了美妝時尚和母嬰類的消費群體。

與騰訊“搶人”這事,阿里一直沒有放棄過,只是我們需要對現在的形勢做個全新認識。

如果說線下流量的競爭是空間的卡位,那線上流量的競爭就是對用戶時間的爭奪。

阿里与腾讯的“流量”新战役

據QuestMobile數據,6月,平均每人每天上網時長高達5小時,而微信的月活用戶規模達9.3億,滲透率為84%,覆蓋範圍從從一二線到四五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流量池。

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騰訊就是一堵牆,圍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半壁江山。人在微信,時間在微信,微信自然有了更多的機會,單單基於社交關係帶來的低成本流量,就讓微信“淘金”成為風口。

圍牆內的熱鬧

除了基本的社交功能,微信在變“臃腫”,通過小程序、搜一搜、公眾號、看一看等功能,微信佔領用戶越來越多的時間,也觸達越來越多的場景,而微信也主動、被動地增加微信生態內的電商玩家。

1. 京東

實體電商方面,微信錢包已經給、京東、唯品會、蘑菇街、轉轉、美團外賣開設了入口,不過能在綜合搜索電商方面與阿里剛一下的,國內就只有京東了。

京東在微信的錢包頁入口和發現頁入口都已經設立很久,從2014年開始騰訊一直在給京東流量支持。7月中旬,劉強東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微信對我們非常重要,近四分之一的新增用戶來自於微信。”

6月,微信“搜一搜”開設“商品”類目,助力京東618,而“搜一搜”是搜索引擎式入口,能最大程度發揮京東搜索電商的特性。618之後,“商品”成為微信固定類目,電商成為微信的內部功能之一。

2. 社交電商

微信雖然給京東的入口多,但京東在微信獲得的更多是純流量,是拼多多的奇蹟,讓社交+電商模式成為真命題。淘寶 5 億多用戶,微信 10 億多用戶,通過低價切入中間的4億人群差,2017年,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GMV突破1400億,移動平臺的總訂單數量達到43億,2018年6月以3億用戶和據說高達300億美元的估值遞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隨著拼多多走出微信準備獨立上市後,7月17日,騰訊又投資了做微商庫存分銷,但同樣用低價切入低線人群的好衣庫,又一次對微信群、朋友圈的傳播場景進行佈局。

阿里与腾讯的“流量”新战役

微信的流量紅利也讓傳統電商玩家動了心,事實上除了阿里,大家過得好像都不怎麼好,據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報告顯示,阿里佔據中國電商市場58.2%份額,遠遠甩開第二名佔16.3%份額的京東,唯品會佔1.8%的份額,噹噹、一號店連1%的份額都拿不到。

只有拼多多在阿里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快速逆勢而起,指明瞭流量窪地的方向。唯品會做了雲品倉,網易嚴選做了網易推手,貝貝網做了貝店,楚楚街做了楚楚推,達令做了達令家,隨著微信小程序的門檻降低和社交電商玩法的開發,苦於流量壓力的中小型平臺紛紛轉型社交電商。

3. 小程序電商

2017年開始,微信電商的聲量越來越大,與之伴隨的,是小程序功能的完善。去年11月,小程序新增“微信小店”功能,起初和微店沒太大區別的小程序,隨著小程序入口和觸達場景的豐富,成了創業風口。

今年一月,騰訊投資了為公眾號自媒體提供技術、供應鏈、選品、售前售中售後等一整套電商運營服務的SEE小電鋪,扶植小程序電商生態。4月24日,京東正式推出了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序,開始做小程序的平臺服務商。京東微信手Q事業部張靜也有透露,今年京東會將微信購物小程序作為重點。

從去年1月小程序上線以來,微信小程序的入口就不斷更新、持續開放。目前微信上的小程序入口已超過60個。小程序的留存一直是問題,通常與有訂閱機制的公眾號綁定,在最新的微信版本中,小程序終於能固定在了頂部,變成比較穩定的入口。

微信電商有一點讓人詬病,那就是低端,2017年12月微信上線“官方精品店”功能,一開始就瞄準了奢侈品和國際品牌,不過買賬的品牌少之又少。

5月30日,微信官方出品的WeStore小程序精品店已經正式上線,試水售賣微信周邊商品。精品店小程序會展示三個部分:品牌主頁、品牌精品店、官方公眾號,其中,品牌微主頁是在 4 月 26 日新上線的功能,品牌精品店則進行了升級。這意味著微信想繼續吸引品牌方入駐進行展示和售賣。

4. 朋友圈廣告

7月8日,微信官方宣佈全新開放“數字營銷新能力”,可在朋友圈進行廣告投放。這可能會戳到阿里命脈,因為阿里是國內最大的廣告商,主要收入都來自給平臺上的商家提供引流服務。

微信宣稱,朋友圈廣告可以帶來億級曝光,抓住顧客碎片時間,同時支持智能化定向投放,依託微信支付精準消費數據,向新老顧客投放廣告。廣告可以與電商形成營銷閉環,拉動微信內電商發展。

微信圍牆內的電商生態,正變得越來越熱鬧。

阿里撒幣,共築“牆外牆”

除了阿里,大家好像都去微信“淘金”了。

為什麼微信上的流量便宜呢?因為社交流量是私域流量,微信群、公眾號粉絲,其他社交平臺例如今日頭條、微博、抖音等有社交鏈和粉絲留存的平臺也同樣如此,這些都是私域流量,能反覆利用,而不是像公域流量一樣需要不斷購買。

微信的圍牆內有十億用戶,並且微信在豐富功能佔領用戶越多的時間,觸達越多的場景,微信營銷價值越凸顯。

而阿里平臺是公域流量平臺,其商業模式就是提供精準廣告營銷,將公域流量效率最大化。

在搶人搶時間上,阿里一直沒有停手。手淘月活5.5億,是阿里系用戶數量最多的APP,現在的手淘,有淘寶頭條、有好貨、微淘、必買清單等內容類模塊,涵蓋圖文、短視頻、直播、問答等不同內容形式。

其中最明顯的是淘寶頭條和微淘,淘寶頭條類似今日頭條,以信息流形式推送自媒體內容,(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微淘則能讓店鋪給粉絲推送店鋪動態,還有曬單展示,形成一個消費者互動、商家運營私域流量的社區。

阿里与腾讯的“流量”新战役

淘寶頭條和微淘

短視頻則是淘寶的下一站,現在視頻已經進入淘寶主搜,寶總裁蔣凡認為未來淘寶上可能90%的內容都是視頻的方式來承載,包括直播,而短視頻和直播,也都是私域流量的運營方式,淘寶越來越強調淘寶的內容化。

除了手淘,阿里系用戶數量較多的還有支付寶、釘釘。

支付寶裝入了很多與微信相對應的功能,比如生活號對應公眾號,支付寶小程序對應微信小程序,生活圈對應朋友圈,此外,在支付寶搜索,可以看到資訊入口。

釘釘有過億用戶,但本質是智能移動辦公工具,跟社交關係不大,釘釘最新的動向是上線“智能導購”功能,主要還是私域流量的留存與管理,對標了微信小程序的部分功能。

阿里內部的一系列社交、內容佈局有作用嗎?肯定是有用的,但可能沒有很大。2017年6月,阿里系APP使用時長佔比為6.7%,2018年6月則下降為6.4%。阿里沒有搶到用戶的時間,而每人每天5小時上網時間,應該很難再有大增長。

所以在圍牆外,阿里為了保持增長,穩固廣告地位進而穩固電商地位,不得不通過投資來更大範圍、更多場景、更長時間觸達消費者。

根據央視市場研究(CTR)的多年跟蹤研究顯示,主要媒介日到達率的發展趨勢中,OOH的到達率從2013年之後,一直維持在84%的高位,是到達率最高的媒介。

從2018年廣告主對各類媒體的費用分配比例計劃來說,OOH是僅次於互聯網(37%)和電視(22%)之後的第三大媒介形態。並佔市場絕大多數的、(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營銷規模在50億以下的中小型以及微小型企業,會把全部廣告支出的23%以上投放在OOH上。

因此阿里投資分眾,是對其全域營銷能力的又一次加強,凱度諮詢認為,分眾擁有基於電梯的線下營銷資源。阿里巴巴有線上消費者、線上媒體和大數據積累。二者合作應該能夠催化出新的充滿創意的營銷形態和商業機會。

阿里与腾讯的“流量”新战役

同樣,佈局短視頻也是搶奪流量賽道,據QuestMobile數據,短視頻是用戶使用時長增長最開的行業。抖音7月17日消息,抖音對外公佈國內日活達到1.5億,月活達到3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而今年春節前,抖音的日活也僅僅4000萬人,發展速度已經讓騰訊忌憚。

而且相較於圖文,短視頻更具形象性和可讀性,也更容易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通過短視頻可將娛樂和營銷進行深度融合,而移動通信技術也在發展,電商內容的形式正從圖文向短視頻轉變。

早在5月份,便有消息傳出淘寶短視頻獨立客戶端“獨客”將在6月份上線,但現在仍無消息,而抖音出海的戰略業餘阿里國際化的戰略一致,投資抖音,恐怕是板上釘釘是事情。

從昨日阿里自造“來往”,到今日阿里“撒幣”流量佈局,阿里對社交聚人已有“不死之心”,或許新的大戲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