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C2B和C2G是騰訊做產業互聯網的優勢所在。

全文4200字,讀完約需要5分鐘。


中國古人將男子二十稱為弱冠,這一年要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


從深圳賽格科技園的幾人小作坊,到今天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正好用了20年。


如果說前20年是得益於人口紅利、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經濟形勢利好,那麼“成年之後”再出發的路,騰訊就需要新的摸索。有人說,目前騰訊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遊戲、短視頻等承受壓力,市值一度縮水。


然而,騰訊卻並不迷惘。“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升級,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對騰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機會,騰訊最優先的是聚焦在自己能做而且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創始人馬化騰在20週年司慶活動中公開表態。


相信這不是公關說辭。


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11月9日,騰訊內部舉行的20週年司慶活動,馬化騰與多位創業元老。


從騰訊新一輪的業務佈局中,我們看到,這個傳統的互聯網企業,正在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平臺轉型。


前兩天,騰訊發佈了20週年主題曲《全新出發》,在20年巨大發展成績和企鵝帝國基礎上,要重新出發。產業互聯網,就是重新出發的目的地。在這裡,我們是否能看到不一樣的騰訊?


01

2B+2C雙輪驅動,新姿態迎接“產業互聯網”

20歲生日前,騰訊啟動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這是騰訊時隔六年首次大規模做內部架構調整,備受矚目。


這次調整主要有兩點,一是進擊To B業務,從消費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二是通過梳理融合,尤其是內容平臺的融合以及社交與內容的互動,打破內部壁壘,喚醒競爭和創新能力。


這次架構調整,也被視為騰訊大舉進軍產業互聯網的標誌。


究其原因,其實馬化騰此前就已經公佈了答案。在10月18日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他就公開表示“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正在拉開序幕。”


騰訊的高調進駐,讓產業互聯網一下子推到了更多人面前。


產業互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下半場的典型特點。如果說上半場是人的互聯網,實現了衣食住行遊等消費領域的全面線上化並積澱了豐厚的大數據,那麼下半場便是從人拓展到了產業,變成了B端的互聯網,互聯網將以工具的形式去向產業上游延伸,從而改變產業。


工信部早在2016年初就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其他巨頭,諸如華為,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聚焦雲計算的虛擬化研究部,2011年就成立了華為雲。


可以說,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炙手可熱的疆域有待開發。為什麼?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滲透,互聯網在C端的紅利已被充分挖掘,而B端則尚處空白;另一方面,國內產業面臨數字化的轉型升級,通過科技、管理、創新提升效益。


“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升級,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對騰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機會”,這也是騰訊著力轉型的原因。


根據美國通用電氣的白皮書給出的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五個領域如果引入互聯網支持,假設只提高1%的效率,那麼在未來15年中預計可節省近3000億美元。


那麼,騰訊要怎樣做產業互聯網?馬化騰給未來騰訊定義的三種角色可以稍作詮釋:做連接、做工具和做生態,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行業提供接口;提供最完備的工具箱;生態共建,成為共建數字生態的共同體。


然而,大概是由於社交軟件和遊戲太過火爆,一直以來,騰訊這一中國最大的C端平臺反而被認為是BAT中最不具備B端基因的。如今,聲勢浩大的組織架構調整,被不少人質疑,騰訊優勢何在?


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騰訊此次做的是社交、內容、技術的戰略性梳理與融合,仍未脫離C端市場,相反,C端市場仍是基礎,用其沉澱的近11億的用戶基礎大數據,打造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用其自身的話說,是“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共建連接消費與產業的新生態”。C2B和C2G是騰訊的優勢所在。


比如,廣東省依託微信小程序開發的“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平臺,群眾通過登錄進行實人+實名認證,實現眾多政務民生事務“掌上辦”、“指尖辦”,實現了“一機在手,證照全有,辦事無憂”,廣受好評。


另一個案例是騰訊開發的一個名叫靈鯤的金融產品,嗅覺靈敏,專門保護錢的安全,它是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研發的金融安全產品,對付非法集資、金融傳銷、騙貸、黑中介等金融機構及用戶深惡痛絕的問題,及時預警。


這些C端能力整合後通過騰訊雲等輸出,服務了超過6000家金融客戶,包括150多家銀行、40多家保險公司、20多家證券公司,以及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為業界防止銀行卡盜刷達400億人民幣,挽回經濟損失超過250億美元。


這些案例應和了馬化騰在20週年司慶講話中說的,“騰訊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02

騰訊的另一面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10月23日午夜,馬化騰的時隔六年再次在知乎發出疑問,一時間引發行業內外關注,紛紛指出“騰訊要轉型”。


然而,我更關注的是“基礎科學”這四個字。


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20年前,仰望星空的馬化騰。


基礎科學,通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邏輯學七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一直以來,由於基礎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概括性,與生產實踐的關係比較間接,需通過一系列中間環節,才能轉化為物質生產力,因此其成果雖然重大,但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追逐效率優先的形勢下。


然而,基礎科學往往能夠發現重大原理、定律。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就曾公開表示,未來基礎科學將進一步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為平臺型企業,騰訊的眼光也放在了這裡:引領科技發展未來,支持基礎科學研究。


馬化騰透露,幾個月前他和一些科學家溝通,發現了科技獎勵機制的一些弊端、痛點。比如很多獎是終身成就獎,只是錦上添花,卻沒有人做雪中送炭的機制。科學家本人的薪酬和能力難以匹配,商業公司通過市場化的薪酬機制將其吸納,學術領域便形成了人才真空。


鑑於此,騰訊拿出大量資金,設置獎項,支持基礎科技研發。


成立20週年之際,馬化騰聯合知名科學家推出了“科學探索獎”——騰訊基金會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資助該獎項。每年將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6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還設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被外界稱為“中國的諾貝爾”。


以高精尖領先的騰訊,為何要重視基礎科學?


有人說馬化騰是在放長線釣大魚。的確,如果從遠期戰略看,目前對基礎科學的重視與研發其實是在栽桃樹,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也能夠讓騰訊享用。同時,也打破了企業傳統的培養內部研發人員的傳統方式,相當於大眾研發。


然而,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提出的“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利潤”一說畢竟是在經濟滯漲的上世紀60年代。而今,單純著眼於利潤的“企業社會責任”已延伸至環境治理、社會發展、救助貧困、公平就業等更大範圍的“企業社會精神”(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要求企業在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事業上,有更多的作為。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從社會責任角度出發,重視基礎科學,是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回饋社會的表現,從在商言商的企業經營轉向胸懷家國的責任擔當。


“騰訊作為領先互聯網企業有一份責任,希望能切切實實為社會出力,也是為行業出力”,這是馬化騰的詮釋。


根據一項針對全球33個國家的1200個CEO的調查,大部分CEO都認為企業社會責任(CSR)並非一種公關手法,而是對企業與社會都有利的重要因素,而且CSR應該在企業行為中佔有優先地位,即使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CSR依然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騰訊所為,我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向善”的力量,正如馬化騰所言的“科技向善”:繁榮騰訊開放平臺博百家所長各盡其能,讓大數據與騰訊雲取之於民又用之於民。


事實上,早在2006年,騰訊就成立了公益基金會,通過這個平臺和社交網絡,把數千家NGO組織和網民連接起來。如今,在醫療、教育、政務等和國計民生相關的重要領域,騰訊的數字化助手成為了一個重要基礎設施。


由此,我們也看到了平臺型企業的責任——企業行為的目的從企業一傢俬利擴展為行業、乃至社會公共利益。


03

20年,邁步從頭越


因為信任,20年前,當馬化騰拉著陳一丹創業時,陳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那個時候如果Pony叫我做的不是互聯網,是去開面包店,可能我也去了”。


於馬化騰而言,如果不是張志東及時把他從尋呼系統推到互聯網,可能也不會有今天。


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騰訊創立時的五位元老


1998年11月,騰訊由馬化騰 、張志東 、許晨曄 、陳一丹與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騰訊當時的主營業務是做網絡尋呼系統。在從1998年年底創業到1999年年底的整整一年裡,騰訊只完成了100萬元的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擱淺,資金入不敷出。


幸好,騰訊靠著一股韌勁堅持下來;幸好,幾個夥伴彼此信任。


“騰訊最初的夢想,不過是‘活下去’、希望更多人用我們的軟件”。創始人之一的張志東回過頭來看,直言騰訊“已經成為具有非常大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企業,完全超出當時的想象”,這意味著騰訊這個平臺應該承擔更多的東西,不僅僅是商業。


不斷迭代是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因,有時,這種迭代可能需要清零。


正如此次騰訊在20歲之際發起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都面對不同程度的挑戰,騰訊在挑戰中其實找到了新機遇。”一如20年前,馬化騰對於未來依舊充滿信心,因為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升級,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對騰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機會。


為了加速新陳代謝,騰訊公司在20週年司慶活動中宣佈啟動青年英才計劃,每年將有20%晉升機會提供給青年員工。


新開啟的下一個20年,騰訊會長成什麼樣子?


事實上,今年不止是騰訊20週年,也是新浪、搜狐20週年,所有的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巨頭都在思考下一個20年該何去何從。


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說,騰訊的願景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時代國家的利益保持一致,和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和業界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


從騰訊業務佈局中,我們看到了企業家的“主人翁意識”。比如騰訊在此前業務積澱基礎上,考慮社會效應:針對此前C端數據積澱,下一步將著力於數據安全保護;針對遊戲,開始實施目前最嚴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輸入個人身份信息,甚至嘗試人臉識別……


覆盤騰訊發展史不難發現,這是一家對時代環境變化相當敏感的企業,這種敏銳的觸覺使其能夠不斷迭代進化。


可以預料,下一個20年的騰訊,一定不是單純運營盈利的企業,而是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民級企業”,幫助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引領科技創新,減小數據鴻溝。

騰訊,弱冠之年再出發

與作者交流

加微信號:zhaojicheng4218

更多互動,請關注新浪微博:趙繼成

訂閱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搜狐、網易、ZAKER、新浪看點、雪球財經、大魚號:趙繼成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