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騰訊,壟斷的思維該換換了

一家之言

5月24日晚間,騰訊發聲明稱:“關於騰訊興趣內容基金(TOPIC)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在業界引起較多爭議,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也在朋友圈中表達對此事的看法:“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騰訊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收到了眾多差評。原因就在於“差評”被指長期存在洗稿嫌疑,而騰訊又一直強調要加強微信公眾號的原創保護。這一自相矛盾的做法自然引發質疑和不滿。這件事所反映的,與其說是騰訊價值觀的問題,不如說是壟斷思維在作祟。

作為體量巨大的互聯網頭部企業,騰訊拿出3000萬元投資給“差評”,當然是九牛一毛。但正如早前另一篇《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所分析,當騰訊依靠遊戲和社交佔據大量用戶心智,並以此為基礎繼續擴充競爭賽道,其一舉一動就具備了某種公共性。

何為公共性?首先是公眾性和批判性,尤其是後者,不僅包含來自輿論和社會的外部批判,也應有個體或團體的自我批判。恰恰在這一點上,騰訊當年曾因為壟斷話題,被某媒體以《XX的騰訊》為名猛烈批判。經此之後,騰訊據說開始反思,並推出開放合作生態。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騰訊的壟斷影子仍不斷浮現。從前不久被指為封殺其他短視頻競爭對手的微信朋友圈外鏈出臺最嚴新規,從出臺到取消僅幾天時間,到此次投資“差評”、被炮轟後表態重啟盡職調查。這都反映出騰訊在某些重大戰略上的壟斷態度,最後是迫於公眾壓力,才不得已放棄非正當的競爭及擴張。

綜合以上事件,作為一家市值數千億美元的巨無霸公司,騰訊目前最該關注的,究竟是公眾公司應有的社會責任,還是為了保住或提升股價所採取的激進擴張模式?近年來,騰訊在遊戲領域的天價投資,以及針對友商、轉而扶持其競爭對手的做法,頻頻引發爭議,就在於騰訊似乎擺出要贏家通吃的姿態,將一切有利可圖的領域據為己有。

如果說這是在商言商,那麼其責任邊界被推遠到何種地步?包括“差評”在內的所謂財務投資也好,戰略投資也罷,都會讓人感覺到騰訊的價值觀重走虛無老路,被利益主導的特定方式加以過濾,漠視公共輿論或者內部少數人的企業倫理訴求。

而當互聯網的“帶頭大哥”之一騰訊如此做,是否也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互聯網行業所應秉承的市場與社會責任互動張力逐漸消失,企業的責任約束被擱置一旁?

騰訊這幾年給外界的印象是比較低調,有點悶聲發大財的感覺。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可以就此脫離社會責任範疇,刻意保持與外界的距離,進而導致企業發展與文化的排他性。雖然我們有時也看到馬化騰對於騰訊某些問題的回饋,但如此龐大的一家企業,在文化建設上不能僅僅依靠個別管理層的對外表態,而是要不斷探討和打磨,最終形成自上而下的共識和行動。顯然,在這一點上,騰訊做得遠遠不夠。

騰訊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了。很多人都在擔心騰訊會在錯誤的企業價值觀上越走越遠。在良性的社會生態中,公眾輿論對於一家大企業的監督,就應具備這種時刻在場的能力。

□楚天(財經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