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企業戰略:不讓企業無家可歸

企業戰略:不讓企業無家可歸

編者按:這篇文章選自本人新著《商業的邏輯》第四章企業管理與營商環境篇,於 2004年 11月發表於新加坡《聯合早報》,原標題為《別讓企業無家可歸》,此處略有修改。以下為文章全文:

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不斷髮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重視宏觀經濟走勢和戰略問題。可以說,一個企業在市場上表現得好壞,宏觀經濟形勢是外因,戰略是內因。這是因為,發展戰略是企業行動的指南,是企業經營活動行為所依據的基礎,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靈魂與綱領。

清代陳澹然在《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中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企業生存與發展方面,戰術上的血拼不如戰略上的佈局。有一位管理大師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

企業戰略是大智慧,不是小聰明;是著眼於宏觀的長遠發展層面的,而不是拘泥於一個個具體交易的成敗得失;是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謀劃。企業戰略看似迂闊遼遠,實則關係重大。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來看一則小故事:兩個朋友在森林裡遇見了一頭熊,於是,兩人開始逃命。跑著跑著,其中的一個人停下來換上了網球鞋。另一個人十分不解地問道:“你就是換上網球鞋,也沒有熊跑得快呀?”這個人回答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在市場上,一家企業只要比自己的競爭對手強那麼一點點就夠了。企業戰略的目的正在於此,再具體一點來說就是:找準並確定好公司在其市場領域中的位置,成功地同其競爭對手進行競爭,滿足顧客的需求,獲得卓越的公司業績,給股東以最滿意的回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國際市場上的變化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並不為過,企業戰略就是為了幫助企業應對市場、技術、產品、供求、競爭對手、文化觀念的萬端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要適應這些變化,就必須不斷加強戰略研究。

企業戰略問題千頭萬緒。不過,歸根結底也就是兩個問題,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企業怎麼向這個方向發展?許多企業家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競爭對手進行了一場錯誤的商業戰爭,做了輸不起的生意而遭到市場無情的懲罰,也就是因為沒有回答好這兩個問題。

要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光靠靈感、直覺或運氣是絕對不行的。做企業是需要一點“賭”的勇氣和魄力的,不能搖擺不定、畏首畏尾。但是,賭徒的“賭”,同企業家的“賭”,是兩碼事。前者是孤注一擲的匹夫之勇,後者是高瞻遠矚的通權達變。

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不用船就去渡河,這樣死了也不後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和我合作的人,一定是面臨任務便恐懼謹慎、善於謀略而且能完成的人。所以,真正的企業家,是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高手,看似舉重若輕,實則深謀遠慮。

企業家只有把企業戰略定得正確、準確和高明,有具體措施、有定量目標並綜合平衡才富有意義。要制定好企業戰略,需要做紮實的工作,需要更為細化的戰略分析。可以這樣說,這些細化的戰略,涉及企業活動的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

企業戰略雖然可以多種多樣,但基本屬性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謀略,都是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只不過關注的主題有所不同罷了。這些與企業在競爭、營銷、品牌、融資、技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子戰略一道,構成了企業戰略的基礎。而且,也正是在企業戰略的指導下,這些子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才能行得通。通過這種艱苦而細緻的籌劃過程,企業家的決策才是科學的,企業家的冒險才值得敬佩。

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而要根據企業和市場的情況,不斷地調整,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戰略。

一個企業不僅應該分析它現存的環境,而且,應該預測未來的環境。企業家不僅要洞察先機併為己所用,不做“事後諸葛亮”,還必須密切關注經營環境中威脅企業生存的事件、趨勢和力量。對於經營環境的戰略評估,僅靠每年一次的經理人計劃會議或管理年會來進行,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誰是企業戰略的第一推動力呢?

原則上說,企業的所有成員都與企業戰略的制定息息相關,然而,“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制定企業戰略的責任自然落在企業家的身上。企業家是“商戰”中的統帥,要把企業發展的戰略問題放在首位。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取決於企業家對企業戰略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