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人人都可爲——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戰略,人人都可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這是戰略嗎?

例一

A君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收入不算太高,但過得很開心,沒有什麼大理想,每年一次的省外旅遊,是他最大的願望和滿足。他的朋友B君,是個有追求、有抱負的人,通過一步步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請問,A君和B君誰有戰略。

案例二

C君是個急於致富的人。某天,他在媒體上看到某支股票一直上漲的信息。在對這支股票作了簡單的瞭解後,毫不猶豫的將他多年積攢下來的錢,全部投到了這支股票上。假如他成功了,人們會誇他有膽識,可是如果他投的錢全都賠進去了呢?請問,他有戰略嗎?

案例三

D君是一家小型企業的老闆,隨著市場的飽和,企業出現虧損,資金鍊面臨斷裂的風險。這時,他面臨如下選擇:

(1)減產、停業止損;

(2)通過產品的大幅降低,迅速回籠資金,保證債務的及時清償;

(2)出售公司;

(3)業務轉型;

(4)採取新營銷模式;

(5)資產變現。

D君有可能選擇上述任何一種方式來給自己和企業解困。但由於企業規模很小,D君既是企業的投資人,也是企業的實際經營者。企業的任何事務均由他一人決定。他的經驗、認知,以及一些業內朋友的意見,是他決策的最主要的依據。假設他依據自己的判斷採用了其中的一個選項。請問,他這算是戰略嗎?

戰略,人人都可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戰略是什麼?

按照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對戰略所下的定義:戰略是一系列或整套的決策或行動方式,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即計劃性的)戰略和任何臨時出現的(或非計劃性)戰略。

戰略是企業為達到終點所尋找的途徑,而不是終點本身。戰略的形成是在內外情況不斷暴露的過程中,不斷規劃和再規劃的結果。

對企業而言,戰略是基於對企業自身與外部環境進行深度洞察與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實現企業目標的基本路徑、策略,以及配套的組織形態、資源配置,決策、管理、風險應對機制。

戰略不僅僅用於企業。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很多問題,如個人職業前景、職業選擇、專業選擇、生活方式的選擇等,於個人而言同樣屬於戰略性的大問題。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早已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高度社會化、職業化的群體。人需要掌握的已不再是單純的謀生技能,而是更全面、更豐富的知識、特長與技能。因此,企業的戰略智慧,對個人的人生安排和發展,同樣具有借鑑意義。

戰略,人人都可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都是戰略

上述三個案例中,A、B、C、D君的行為都是戰略性行為。

戰略的本質是企業家、個人在對企業、自我,以及相關環境認知的基礎上,為實現企業、個人的目標所選擇的途徑。不論這樣的選擇是否符合客觀規律。

案例一

A君的人生目標是過知足、快樂的生活。他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安排人生。安穩、不爭,也不作過多的奢望,這正是他為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所選擇的途徑。這同B君為實現其理想而選擇奮鬥是一個道理。可能有人會說,A、B君的選擇是由他們的人生態度決定的,與戰略無關。但人生態度是什麼?不就是人對自我、他人、社會所形成的特定認知、看法、觀念與堅持嗎?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由每個人自己來決定。人在根據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時,自然就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目標,同時也大致勾勒出了實現目標的人生路徑。哪怕這樣的目標和路徑模模糊糊、隱隱約約。

人生戰略完全是個人的主觀選擇,沒有好與壞之分。在不傷害他人、社會的前提下,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戰略,人人都可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案例二、三

C君、D君在作投資、經營決策時,雖然沒有按照標準的戰略制定程序與邏輯進行系統的規劃。但其決策對企業、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卻是重大和長遠的。他們的決策都屬於戰略性決策。按照亨利.明茨伯格對戰略的分類和定義,這樣的戰略屬性自發性戰略。整個戰略思維過程全在他們個人的頭腦中形成。

總之,只要我們的決定對企業、自我產生的影響是重大的、長久的,這樣的決定就是戰略性決定,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略——人人皆可為。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決定對自我、企業產生的深遠影響,而僅僅把它們當作普通的決定去執行,從而給企業和自我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障礙、甚至傷害。

戰略,人人都可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解讀(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