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魯北農村500年稀罕美食南方看不到,農民大姐賣1.7元,銷1000多斤


每次回農村老家總會買上一大袋簽字饅頭捎回城裡,有時也會替同事和朋友捎回一些,他們都說好吃。這次回家買籤子饅頭,恰巧碰上農民大姐的饅頭剛出爐,滿滿的擺了一地,滿屋子全部是饅頭的香氣。

大姐的饅頭房叫做“老二饅頭房”,蠻有意思的一個名字,讓人一看就記住了。大姐說,做這行很辛苦,早晨4點多就要起床忙活一天的生意。我們除了日常零售,還要向各大超市送饅頭,也有來批發的商販,我們三個人一天要做六七百斤的乾麵粉饅頭,能蒸1000多斤。因為我們賣的便宜,1.7元一斤,很多鄉親們都喜歡來我們這兒買。

籤子饅頭又稱籤子饃饃、尖饃饃,此饅頭的起源據說有五百年的歷史了,興起於清乾隆年間,以前人們的生活不富裕,只有過年才會蒸上一大鍋“籤子饅頭”,現在饅頭已經成為北方的日常主食,南方人可能見不到。


記的小時候每到過年就等著饅頭出鍋,爭著搶吃饅頭尖,因為當地流傳著一個說法:吃饅頭吃尖,長大了做官。

大姐這兒做饅頭的麵粉除了選購的正規廠家的麵粉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收購老百姓的麥子,自己加工麵粉,所以做的饅頭味道很正宗。大姐還用收購的麥子加工成麵條,鄉親們不用拿錢買,用麥子交換就行。圖為大姐記錄的鄉親們用麥子換饅頭的記錄本。

為了方便交易,大姐的饅頭房特製了麥子換饅頭的“糧票”,人們拿著“糧票”來買饅頭就行了。

特製的“糧票”。

這是大姐收購的麥子。

籤子饅頭。農村、農民、農業,三農更多精彩圖文敬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小魚兒遊世界。

準備送往超市的“籤子饅頭”。

蒸籤子饅頭的籠屜。

帶鐵絲的籠屜見過麼?

加工饅頭的設備和和麵機。

大姐製作饅頭的面板。

蒸饅頭的大鍋爐。農村、農民、農業,三農更多精彩圖文敬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小魚兒遊世界。

籤子饃饃軟而有勁,香甜可口;好的籤子饅頭彎成圈,皮不裂肉不斷,以前籤子饃饃是插在筷子上蒸熟而成,筷子又名籤子;所以叫籤子饅頭.籤子饅頭是插在籤子上蒸熟的,面軟了,是立不住的,嗆了很多幹面,籤子饅頭的技術含量很高.沒有經過學習是不會把饅頭插好蒸熟的,你吃過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