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建盞,為何如此珍貴?

建盞,為何如此珍貴?

由於建盞的燒成處於眾多缺陷的包圍中,一件沒有丁點缺陷而斑紋效果很優的建盞幾乎難覓。對於高品位建盞的某些缺陷,要寬容,隨緣不執。要有“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的審美心態。如三件曜變都有脫釉缺陷,如果光看表面,也有可能就成了廢品,而它的美藏在深處。

建盞,為何如此珍貴?

孫建興老師建盞

所以深層次的美,需要深層次的眼力和審美心境。否則,會被表面現象所障。其實,也正是這些缺陷或不足存在,記錄著宋代窯匠挑戰的極限,這些作品才是真正的高難度藝術品。



孫建興老師建盞

建窯的興起的外因倚靠宋代文化思想和“鬥茶”這部驅動機,內因是紮根閩北這塊茶的沃土,它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從山區民間逐步走向中原大地,走出國門,並被上層階級接納,成為世界陶瓷星空一顆耀眼的明星。但是,由於文化轉型帶動審美趣味轉俗的變遷,至元初,這座創造出奇珍神品的絕代名窯,最終隱去其魅力四射的光芒,湮滅在景色秀麗的丘陵之中。



建盞,為何如此珍貴?

孫建興老師建盞

宋代鬥茶傳入日本後,其轟烈程度不亞於中國,屬於上流社會娛樂活動的貴族文化。建盞成為“書院茶道”指定的唯一名貴茶碗,供人們鑑賞和收藏使用。到16世紀,武士集團爭戰,發展到一個茶碗可值傾城之價,甚至為爭奪一個茶碗而引起戰爭。但鬥茶對於日本國是外來文化,沒有根底。在中國已經結束的戲轉到日本舞臺上演,終究會閉幕。茶道的出路早就成了日本茶家尋找的嚴峻問題。

孫建興老師建盞

紀錄片《隱身東瀛的瑰寶》,大篇幅的介紹了建盞在日本得到了傳承和發揚。片中結尾部分,採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孫建興老師。



孫建興老師建盞

日本茶道的特點是“意不在茶”,茶道文化活動的一項內容是藝術品鑑賞,衡量茶道文化人的最高標準是鑑賞藝術品的能力如何,所以茶道長期以來是日本國民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

孫建興老師建盞

日本茶道開山之祖村田珠光(1423—1502)有一句審美名言:“沒有一點雲彩遮住的月亮沒有趣味”。其實質就是對“精美”、“均齊美”的否定,講究韻味美。他還有一句至理名言:“草屋前系名馬,陋室裡設名器,別有一番風趣”。這種劣襯優,貴賤相諧,“草屋藏嬌”是真美的思想,符合自然規律,是深層次美的體現。

孫建興老師建盞

建盞深層次釉色的質感,其根源是:不穩定,變數多,落差大。其精髓是:隱中富有活力。宋代茶家選擇建盞,是中國文化進取精神的一個必然結果。

中國藝術在迭宕起伏的艱難歷程中,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幷蓄,生生不息,頑強推進。隨著新一輪的文化變革,建盞這一蘊藏巨大潛力的民族藝術必將崛起,並勃發出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