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我們都知道,油滴可分為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不少盞友對於他們還不是特別瞭解,今天咱們就來講解下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三大區別。

▼建窯油滴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建盞斑紋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宋代人給予建盞的名稱是對於具有典型特徵的建盞而言,其他的只能按類近行歸類。如日本稱的「油滴建盞」在中國宋代謂「鷓鴣斑建盞」,因流傳到日本後,被日本人稱為油滴天目,故國人也慣用油滴來稱呼建窯中斑紋呈點狀的釉色。

然而日方口中的油滴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建窯油滴,一種是華北油滴。

建窯油滴即位於南方的宋代建州窯,是宋代建窯的名貴釉色,以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所燒的鷓鴣斑。除了建窯生產的油滴盞之外,華北油滴則是宋金時代山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北方窯口所燒雨點釉,也是深受到各路藏家們的喜愛和追捧。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大家都不陌生的,那件臨宇山人的油滴盞被拍到1170.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807萬元),這是“建盞歷年拍賣史上最好的一件重器,之前沒有,之後可能也很難再有”。

▼油滴天目茶盞 南宋 建窯 2016紐約佳士得秋 臨宇山人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好的建盞本就不多,其中能達到這個水平的油滴就更少了。而且能與此次臨宇山人專場的油滴盞相媲美的幾件器物基本都在日本,或被奉為國寶或被作為重要文化財,流通於市場的可能極小。我們不可能期待每次都能遇到這樣水準的油滴了。

雖然日方將兩者都稱為油滴,但他們清楚兩種油滴是不同窯口的不同瓷器。可是因油滴一稱謂多用的現象,在國內引起一些誤解,部分人甚至以為二者是相同的產品,並無區別。

一、燒製條件不同

建窯油滴的燒成溫度在1300℃之上,而且必須在還原氣氛下燒成。

華北油滴的燒成溫度在1240℃左右,在氧化或還原氣氛下都可以燒成。

▼華北油滴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二、形成機理不同

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

▼浮萍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浮萍機理

建窯油滴釉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

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象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麵上漂游。

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包裹團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這些液相小滴僅僅挨在一起,沒有熔為一體,就象一葉葉青萍靠在一起。

當燒成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建窯油滴斑紋

▼油滴天目茶碗 建窯 南宋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這個環境條件包括包裹團所處的釉主體相的性質、溫度與氣氛等。例如,建盞釉高溫流動性大,在近碗口部位與靠底足部位釉的厚度不同,其釉的主體相性質就不同,使得靠底足部位釉厚處的油滴較難形成。

再如,還原氣氛直接影響Fe2+與Fe3+的比值。還原氣氛淡,斑點偏黃;還原氣氛濃,斑點呈銀色或偏藍;還原氣氛過濃,便析不出晶體,因為Fe2+過多,熔劑作用過強,包裹團又熔入釉層之中。

當還原氣氛適中,而且析晶溫度與時間都滿足氧化鐵微晶的晶面有規則平行於釉面排列時,形成的油滴便有鏡面反射現象

華北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氣泡機理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氣泡機理

就是當溫度燒到1200℃以上時,釉料中Fe2O3開始分解放出氧氣。由於此時釉已經熔融,粘度很大,釉層中的小氣泡被封閉無法逸出釉面,隨著Fe2O3的分解,釉層中小氣泡越來越多,在表面張力作用下逐漸合併成大氣泡,此時釉層明顯鼓漲,鼓漲的程度往往是釉層原先厚度的幾倍。

▼油滴天目茶碗 金 龍光院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由於釉層中氣泡具有富集鐵氧化物的能力,使得釉料中鐵氧化物逐漸遷移並聚集在氣泡的周圍,當釉層中的氣泡增大到足以克服釉層阻力時,氣泡便破裂,形成一個類似火山口的凹坑。

隨著燒成繼續,這些凹坑逐漸被拉平,而聚集在氣泡周圍的鐵氧化物也顯露出釉面,在冷卻過程中,便析晶形成華北油滴的斑點

三、外觀特徵不同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的外觀特徵是由它們的形成機理決定的,其區別在於:

(1)華北油滴是均勻分佈的,因為它是由氣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氣泡,所以斑點佈滿整個釉面。

▼華北油滴斑點佈滿整個釉面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而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所以分佈不均勻。它不僅體現在同一件作品上,尤其在不同件作品上差別就更大,所以建窯油滴釉面花紋各種各樣。

▼建窯油滴斑紋不均勻分佈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2)華北油滴斑點的大小與釉層厚度密切相關,因為釉層越厚,氣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個「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後就是一個斑點。而

斑點的形狀也取決於凹坑被拉平的形狀

建窯油滴的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沒有必然的關係,關鍵在包裹團大小,所以同一件建盞上不同部位的斑點大小與疏密都可能差別很大

而斑點的形狀一般呈卵形狀,是因為包裹團受釉層流動影響,有被向下拉的力存在。若拉力過大,則斑點成條形狀。

▼建窯油滴斑點的形狀呈卵形狀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3)建窯油滴在高溫燒成,釉流動大,在盞外靠底足處有一圈明顯的聚釉;而華北油滴在較低溫度燒成,聚釉現象不明顯

(4)建窯油滴斑點內有肉眼可見的溝紋(類似田泥幹後的裂紋),是因為包裹團是由許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華北油滴斑點內無溝紋,是因為鐵氧化物均勻聚集在氣泡周圍。

▼肉眼可見的斑點溝紋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斑點內有無溝紋是區別兩類油滴的根本標誌。

▼建盞標本光學顯微鏡下斑點有明顯的溝紋路

教你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

因為兩類油滴在燒製條件波動的情況下,都存在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斑點,對於不善於鑑別的人,若從斑點的大小、形狀、疏密或色彩上生搬硬套去區別,則很容易誤入歧途,但不管兩類油滴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

它們的形成機理會從斑點內溝紋反映出來

交流宋代建盞,或者有意收藏,可添加筆者VX:18505992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