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兔毫是一個非常文學化的名稱,長久以來僅限定在建陽窯之茶盞作品。兔毫盞的成因為非人工因素,依賴天成;但人工可以憑藉經驗干預,讓兔毫作品優美異常。兔毫盞宋時已成名品,大學者蔡襄在《茶錄》明確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兔毫盞的名稱當來源於此。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宋代 兔毫碗

兔毫的科學成因複雜,呈色與鐵有直接關係。建盞的胎體含氧化鐵達9%以上,對其呈色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兔毫在宋又有玉毫、異毫、兔毛斑、兔褐金絲等不同名稱;除蔡襄外,徽宗趙佶、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等或詩或文都贊及兔毫,欣賞有加。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宋代 兔毫梅瓶 觀復博物館藏

油滴與兔毫異曲同工,同是結晶而成。只不過兔毫結晶為條狀,油滴為點狀而已。油滴釉在黑釉底上形成銀色結晶點,如油入水,形成滴滴點點散落狀,其名十分形象。油滴與兔毫的成因都與鐵呈色相關,讓鐵這一在陶瓷生產上最不利的因素髮生逆轉,變成可利用的條件,宋建盞可謂化腐朽為神奇。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南宋 油滴碗

油滴釉在宋金時期的北方不限於盞和碗,立件作品亦有出現。觀復博物館藏金代黑釉油滴梅瓶,油滴細小如雨,使黑色梅瓶變得生動。尚沒有證據證明這類大型油滴作品曾大量有意識生產,很可能是燒窯時的偶然生成。油滴釉成因複雜,對溫度控制極嚴,在1200℃以上的高溫中只有20℃溫差,對於古代窯工以肉眼觀火,這一溫差條件極為苛刻。宋代大件油滴作品十分罕見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此。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金代 油滴梅瓶 觀復博物館藏

另有一類油滴更為罕見,僅在日本偶見收藏,被日本人稱之為“曜變天目”。這類在日本被譽為國寶級的建盞,油滴狀如浮萍,三兩聚集,邊緣閃著藍幽幽的光暈,甚為美麗。日月五星古稱“七曜”,“曜變”一詞本為國人所創,頗具迷信,始見明人筆記;但國人中此詞彙並未流行,傳入日本後反倒成了這類作品的專屬代名詞,此文化現象頗令人回味。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宋代 曜變天目碗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玳瑁本為海中動物,形如龜,有鷹喙;甲殼光滑,深褐色與淺黃色花紋融合相間,自古就是上等裝飾品。《史記?春申君列傳》中即有玳瑁簪的記載。玳瑁甲片還可入藥,在古代中國,凡能入藥者均被高看一眼。 玳瑁釉為宋吉州窯最具魅力的產品。與建陽窯不同,玳瑁釉不講究紋理界限清晰,講究神似。主要是玳瑁之色極富吸引力,褐黃相間,花而不刺目,新奇不突兀。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宋代 玳瑁罐 故宮博物院藏

鷓鴣本為一種山鳥,古籍中所說的鷓鴣應為科學意義鶉雞目雉科的華南種。《本草綱目》記載鷓鴣:“形似鶉,稍大,背灰蒼色,有紫赤色之斑點。腹灰色,胸前有白圓點,如珍珠。”以此我們知鷓鴣斑點有兩類,背部灰黑有絳紅斑點、腹部灰色有白色斑點。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南宋 鷓鴣斑碗 江西省博物館藏

鷓鴣斑釉存世量不大,但古籍中記載頗多,可見當時文人對其之喜愛。宋初陶谷的《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此條記載明晰,多被文獻引用。楊萬里詩:“自煎蝦蟹眼,同瀹鷓鴣斑”;僧洪的詩句“點茶三昧須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陳蹇叔詩“鷓鴣碗麵雲滎字,兔毫甌心雪作泓”;黃庭堅詞“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這些文人留下的文字都在說明鷓鴣斑茶盞在宋的重要性。

神工,宋代的兔毫,油滴,曜變天目,戴帽,鷓鴣斑釉。

宋代 建窯鷓鴣斑碗

宋建陽窯、吉州窯以及北方諸窯仿兔毫、仿油滴、仿玳瑁、仿鷓鴣斑等等諸多仿生釉入元戛然而止,主要原因是元人文化與宋人文化本質上的區別。宋人注重內心感受,注重生活細節,強調生活的情趣;而元人金戈鐵馬,不去關心茶盞上卿卿我我小家碧玉式美學追求,只講究豪情,讓生活成為一種揮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