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黑釉盞能在點茶、鬥茶盛行的宋代成為最受歡迎的茶碗,並在陶瓷史、科技史上成為黑釉瓷代表,其決定性因素就是它的獨特工藝,以及此工藝帶來的獨特釉色。
建盞釉色變化萬千,1300°以上的窯火,高度還原的氣氛,自然生成不同形態、大小、質感、排布、色彩的斑紋,奇詭瑰麗,蔚為壯觀。
以現代分類看,建盞“自然釉”的釉色品種,有兔毫釉、油滴釉、曜變、烏金釉、雜色釉五個大類。
一、兔毫釉
兔毫盞:最具代表性,產量也最多
兔毫是建盞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產量也最多。兔毫絲形成的機理與胎釉含鐵成分高有極大的關係:在高溫燒製過程中,釉受熱產生的氣泡將融入釉中的鐵微粒帶至釉面,當溫度達1300℃以上時,釉層流動,富含鐵質的部分溢出釉面,向下垂流。在一段時間的冷卻後,金屬介質結晶形成了細長似兔毫的條紋。
兔毫盞的析晶斑紋為黑色釉層中透出均勻細密的絲狀筋脈條紋,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
《大觀茶論》雲:“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玉毫條達者即兔毫。
雖然兔毫盞產量比油滴、曜變更高,但燒出結晶的形態、色澤、清晰度、分佈狀況變化多端,想燒出好的兔毫,也是要費很大力氣的。
二、油滴釉(鷓鴣斑)
油滴:形成過程更加偶然
從油滴建盞的燒製過程可以瞭解到,油滴釉即熱高溫熔融後,釉面開始起泡,溫度持續升高,釉料的鼓泡增大,緊接著起泡破裂形成凹陷,若此時停止加熱,冷卻後會得到一個遍佈坑洞的釉面。隨後必須持續升溫,讓表面恢復平坦。油滴釉面起泡,即是氧化鐵分解形成氧氣的過程。
在古代只靠經驗判斷是很難拿捏準金屬介質剛剛溢出的時間讓它立即冷卻的,所以油滴的形成比兔毫更具偶然性。
油滴盞的燒成條件,比兔毫盞更為苛刻,窯溫偏低, 難以形成點狀斑紋, 窯溫偏高或變化太劇烈,斑點又容易流成條形。宋代油滴盞的傳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鮮見。
三、曜變
曜變:特殊窯變獨一無二
曜變”是日本人對特殊窯變建窯盞的稱呼,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靜嘉堂文庫、大阪藤田美術館藏有三件曜變盞,盞上帶有不規則圓形的斑點,在不同的光線下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光芒。
日本人將這三件建盞定為“國寶”。這一種類屬於“變”類。其工藝目前為止,都很難完全複製。
曜變盞的斑紋,可以說與油滴相反,色彩在外,斑紋中空,而且大小形態變化紛繁。
曜變斑紋在很狹小的一塊裡,就能同時出現黑、灰、藍、黃(或綠、紫)等色彩,且每隻盞的斑紋特徵都不同。陽光一照射,頓生孤高神秘、深奧幽玄之感,引人無限遐思。
要燒成這樣奇詭瑰麗的曜變斑紋,生成條件自然極為苛刻。
建盞的“自然釉”除了兔毫、油滴、曜變這三種名貴品種以外,還有“烏金釉”與“雜色釉”,雖然這兩大類釉色並無鐵系析晶斑紋,或斑紋較少、不明顯,但亦非常典型。
四、烏金釉
烏金釉:千年前燒製純黑釉非常困難
建窯的單色盞由淺入深,直至純黑色,有非常豐富的中間色調,其中最為名貴的就是純黑色建盞。燒純黑釉要高溫且要求窯內完全呈現無氧氣氛。
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由於南方燒造瓷器的窯爐是龍窯,氣密性不佳,很容易流入空氣,因此要燒製純黑釉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古黑釉瓷器,絕大部分都帶有暗褐色或者醬色,部分呈蟮魚黃色,就是因為窯內氣氛不容易做到完全無氧。
另外建窯早期階段燒製的一些黑釉盞,又稱醬黑釉盞,釉料配方與成熟時期的黑釉配方有不同,且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或不夠黑,或偏滯澀。
而建窯成熟時期燒製的烏金釉盞精品,色黑而潤,釉面玻化效果好,而且上釉普遍較厚,底部露胎處有聚釉、掛釉現象,可以觀察到釉的流動,有部分還帶有隱約可見的斑紋。
五、雜色釉
建盞“自然釉”中,凡不能歸類為兔毫、油滴、曜變、烏金釉的釉色,都可以歸到雜色釉範疇。雜不等於容易燒,不等於低等、廉價。只是不太好歸類,故稱為雜。
多數雜色釉雖然不是窯工有意去燒製,而是意外所得,但也分好壞,有包含一些燒壞的次品,也有美觀、量少的佳品,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柿紅釉
柿紅釉,顧名思義就是顏色和成熟的柿子一樣紅的釉色,屬於雜色釉中的佳品。
雖然色調不是黑色系,點茶鬥茶時在顏色對比上不夠鮮明,但是這類色調溫柔耐看,也有不少人喜歡。
柿紅釉的釉料配方和兔毫釉是一樣的。因窯爐位置不同或其他原因,導致溫度偏高、氣氛偏氧化時,會形成柿紅釉。
部分柿紅釉盞在燒成時,會在盞心、聚釉流釉處有較為明顯的黑釉或兔毫釉留存。
從柿紅釉的標本橫截面上可以看出,呈柿紅色的是表面一層,敲進去還是黑的。
2、茶葉末釉
在底色上佈滿茶葉粉末一般星星點點斑紋的釉色,稱為茶葉末釉。
茶葉末底色有偏深褐的,也有偏墨綠、醬綠的,有的玻化效果好且帶開片,需要氣氛極好方能燒成,除整隻盞都是茶葉末的盞之外,還常與銀兔毫、銀油滴共生,屬於雜色釉中的佳品。
還有生燒和半生燒的釉色等其它的雜色釉,建盞的“自然釉”就介紹到這裡。
在現代很多人看來,曜變才是第一位,其次是油滴,再者為兔毫。那麼,在你看來,這五種釉色,哪一種是你的最愛呢?
有關於建盞的任何問題,可以私信或留言,小編將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閱讀更多 溯芳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