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政道作為宇稱不守恆第一作者,聲譽為何低於第二作者楊振寧?

左明雪


說明合作本身也是人類共同的重大課題。又比如才會有如剝削,壓迫之類問題。


用戶7828221215932


特意下載了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的這篇關於宇稱不守恆的論文來看,如下所示(受制於篇幅,只截取了第一張。原文如有需要,可留言)。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題目是: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翻譯為中文就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問題。作者是T. D. Lee and C. N. Yang。即李政道和楊振寧。





不過,雖然李振道排名在楊振寧前面,但可以看出的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楊振寧!按照學術上的規則,是楊振寧對此篇文論負責。從投稿開始,雜誌社聯繫的就是楊振寧。我們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楊振寧他們是1956年6月22投稿,到當年10月1日出版。剛好是我國國慶,還真實一份不錯的祖國賀禮。投文章到出版過程中,文章會經歷同行評審。所謂的同行評審就是把文章給同領域的其他科學家審稿,看這些審稿人是否同意發表,有沒有修改意見。一般都會有修改意見,分為小修後發表,大修後發表,拒絕發表。如果文章要修改,那麼雜誌社就會把意見發給通向作者,由通向作者負責修改並把修改後的文章上傳。無疑,楊振寧就是文章的負責者。


在國內,一般文章的通向作者才是文章的所有者,而且,文章的思路往往也是通訊作者提供的。所以,單從這篇文章來看,楊振寧對此文的貢獻,可能要超過李政道,儘管李政道是第一作者。另外,此論文的發表,也要感謝那些審稿這篇文章的人,沒有他們同意,這篇文章不可能發表。所以,基於上述原因,諾獎頒獎時,楊振寧排前面,李政道排後面似乎也情有可原。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發現宇宙不守恆之後,楊振寧還發現了許多重要物理規律。比如和自己學生一起發表的著名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這個理論直接催生了好幾個諾獎獲得者,而且該理論已經被髮展成為了標準模型,是現在除了引力沒有統一外,作為接近萬物理論的理論。但是李政道除了這篇論文外,就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說到的東西了。所以,相對於楊振寧,李政道的名氣要小很多。


科學探秘頻道


宇稱不守恆的功勞實際上應該是兩人平分的,不存在所謂的第一作者。
聲譽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宇稱不守恆是李政道的終點站,卻是楊振寧的一箇中轉站。

宇稱不守恆存在”第一作者“?

宇稱不守恆其實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合作做出來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第一作者的說法,如果真的存在,李政道根本不會輕易讓出自己的第一作者身份,因為這差別其實很大。實際上,在諾貝爾獎頒獎之前,楊振寧和李政道商量,希望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李政道不願意,後來在楊振寧和他夫人的反覆要求下,才改過來的。原本應該是按照國際慣例來排的,也就是李政道的“L"應該排在楊振寧"Y"的前面。(這個說法來自於李政道自己的說詞,網上都可以查到出處;楊振寧對此並沒有發表過看法)

李政道為什麼聲譽沒有楊振寧大?

其實簡單來說,那就是楊振寧的科學成就更大。楊振寧除了宇稱不守恆之外,還有楊米爾斯理論,楊巴斯特方程等10多個科學成果,而且在很多領域都有成果。

可以說,在近代的物理學領域,他可以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是絕對的頂級科學家。

而李政道則相反,在宇稱不守恆之後,他沒有拿出傑出的科學成果。所以,宇稱不守恆更像是李政道學術生涯的終點。

而科學領域其實是看科學成就高低的,科學成就越高,聲譽就越高。這也是為什麼楊振寧的聲譽要遠高於李政道的原因。


鍾銘聊科學


前幾天看了一個消息,說是鋼琴家郎朗結婚,本來是大喜的事,值得祝賀,但有相當一部分人卻認為女方是下嫁,以女方的條件,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云云。


這批人還順帶著貶低嘲笑了一下中國男人。當然,據說,這部分人主要是中華田園女權者。


說這個事,想表達什麼呢,就是中國人真的很喜歡因為簡單的個人好惡,然後肆意地惡意地評論、評價別人。


如果楊振寧不是娶了翁女士,並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我覺得至少有9億中國人不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更別說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以及他為中國做的巨大貢獻。


人云亦云,毫無主見,隨大流,基礎材料都不看一眼,就惡語相向,當然,他們也可能一點都看不懂,哪怕是最基礎的物理學常識都沒有。


反過來,國際上對楊本人及其取得的成就,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不單是諾獎。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能明白楊的水平,你看看他的學術成就,是出現在小學課本,還是中學課本,或是大學課本。這就像牛頓爵士的東西,三百年前,有幾個人能看得懂?


回到這個話題,李楊二人獲獎的時候,楊還非常年輕,獲獎後兩個人的聲譽應該也差不多。但事物是在變化的,楊在後期又出了很多成就,甚至遠高於宇稱不守恆。他的聲譽,不是單單來自一次試諾獎,而是在數十年間做出的大量理論發現,以及他影響的一大批人。


拾字接頭


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個在1956年年的時候共同發表了證明宇宙不守恆的相關論文,在時隔一年之後的1957年,兩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在這麼短的時間能能評上諾貝爾獎,是非常罕見的,獲獎地點雖然在美國,但是也不能掩蓋兩個是華人的事實,雖然說兩個人加入了美國國籍,而楊振寧在2002年的時候恢復了中國國籍,也就是說他給中國人帶回來了第一座諾貝爾獎。


在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他們兩個人的關係開始惡化,原因就是起因於諾貝爾獎上面,兩個人因為論文的落款名字位置前後發生了裂痕,從此兩個人關係開始破裂,從此老死不相往來,而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楊振寧和李政道先後多次回國對中國的物理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大貢獻,而在八十年代的廣州,國家一些領導人也試圖從中間撮合兩人和好。


兩個都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共同發表論文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楊振寧的聲譽和名望遠遠超過了李政道,而諾貝爾獎的宇宙不守恆的成果其實李政道的功勞更大一些,但是為什麼在國際上面物理界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認為楊振寧是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二並沒有把李政道放在這樣的高度。

李政道一生的最高成就就是宇宙不守恆,而楊振寧不只是在宇宙不守恆上有成就,還有在其他很多理論上面的成就影響著世界,最著名的就是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厲害到什麼程度呢,這個理論奠定了二十世紀後半段到現在的物理研究發展的軌跡,也就是說現在的許多物理研究發展都建立在這個理論上面,而還沒有人提出質疑。



這就是為什麼李政道和楊振寧同時獲得諾貝爾獎而李政道不如楊振寧名氣大的原因,就好比諾貝爾獎是一份100分的試卷,李政道和楊振寧都獲得了一百分,而李政道的一百分是能力只能拿到100分,而楊振寧得到100分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雖然都是100分,但是裡面的差別可是非常大的,但是這並不是說李政道不偉大,而是李政道能拿到諾貝爾獎就證明了他的偉大,但是楊振寧更厲害而已。


世界上為什麼都公認楊振寧的成就高於李政道,雖然諾貝爾獎的理論主要來自於李政道,原因在於世界認可楊振寧並不是因為宇宙不守恆獲得的諾貝爾獎,而是認可他的諾貝爾獎之外的成就貢獻,楊米爾斯理論才是世界認可楊振寧的主要原因,這個跟他的諾貝爾獎其實已經沒有什麼關係,有些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上限,有些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下限,區別很大的,如果你知道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造就出來了六位諾貝爾獎你就不懷疑楊振寧為什麼那麼受到追捧了。


無法超越的足跡


從現在人們常識認知中,聽到楊振寧的聲音要比李政道多的多,很多一部分都是知道楊振寧後才知道有李政道這個人的,那要說在物理學上傑出貢獻這方面,楊振寧確實要比李政道厲害點,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二個人都很牛。

那為啥李政道聲譽影響要低於楊振寧呢?

科學領域

在科學領域範疇上說,二個人在物理學上貢獻的理論都很偉大,二人在1956年一起提出了“守稱不守恆”理論,並且在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在物理學界當時來說可以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尷尬的是在這之後李政道在物理學上並沒有更為突出的成就,而楊振寧可謂是趁熱打鐵,在1967年提出楊—Baxter方程,一直到1975年發佈了“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的論文 ,在這之間可謂每個一年或者二年都會提出一個震撼理論影響著物理學界跟數學界(物理牛的人數學也很牛,這個是肯定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守稱不守恆理論對李政道來說摸索到了盡頭,而對楊振寧來說才真正打開了在物理學界大門,後面的繁花似錦變得理所應當;

個人生活上

在現在這個流量社會,不管是什麼人,有負面新聞或者炒作那肯定“紅得快”(可能臭名昭著,也可能流芳百世);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明星一樣,不弄點緋聞都感覺不知道自己是明星似的;而在李政道跟楊振寧的生活上,二個人可謂完全不一樣;

(1)國籍問題

李政道現在為止依然是美籍,而楊振寧從中國變更到美籍在到現在的中國籍,這種變化給很多人帶來了吐槽點,認為年前沒給中國做貢獻,反而老了到中國養老。

(2)個人情感

李政道可謂是鍾愛一生,而楊振寧在結髮妻子逝世後又再娶了現任妻子翁帆,很多人噴楊振寧婚姻上年齡的差距太大;

(3)觀點與眾不同

在最近楊振寧就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認為當前中國時機不夠成熟,應該在等一等,引起很多學者不認同,覺得阻礙了中國在微觀粒子學上的進步;

從上面說的這些事,並不刻意詆譭或者汙言傷害,只是通過說的事情可以側面反映出在這些事情的流量上對比,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差距也很大;可這種差距有時候也是好事,其實很多時候並不能以一個人的聲譽大小論英雄,相對科研學術來說,我覺得李政道和楊振寧都很了不起,就像考試一樣,考試分數高不代表以後成就就高(我是這麼認為的).


蝸牛科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對楊振寧先生及其研究成果和對世界的影響有個基本的瞭解和認識。楊老的理論太過高深,他的工作大量的科學家都理解不了,遑論普通老百姓。但關於楊振寧先生對人類科學進步的突出貢獻,我們老百姓卻是可以瞭解的,事實上也應該有個基本的瞭解。

毫無疑問,楊振寧先生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科學家。

一方面,楊振寧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職業高度,年紀輕輕就拿下了諾貝爾獎,在物理學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為其特殊的人生經歷,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又長年遭受道德的詰難和周圍異樣的目光。

楊老在科學上的地位到底如何?

總的來說楊老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中排前20基本沒有爭議,爭議最大的是能否排進史上前五,甚至前三。牛爵爺、愛神前二沒問題,但之後還有麥克斯韋、狄拉克這種大牛的存在。

l 丁肇中先生評價楊振寧:“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有建立不朽功勳者乃由楊振寧開始”;

l 夸克之父莫里·蓋爾曼稱楊振寧為當時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學上的貢獻不亞於愛因斯坦;

l 2000年

Nature評選過去1000年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健在的唯一一個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

l 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將楊振寧列為第11位;

l 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將楊振寧列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學家之一;

l Albert在科普隨筆《弦論能否在低能態驗證》裡,認為楊振寧可排古今最重要的10位科學家之一;

l 弗里曼·戴森評價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界物理學最卓越的設計師;

l 賽格瑞(E.Segr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可以算為全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楊老研究領域廣泛、成果眾多,尤其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場論和凝聚態物理領域,都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且是fundamental層面的。下面列舉楊老最主要的幾個里程碑性的貢獻。

l 弱作用宇稱不守恆(諾貝爾獎工作)

l Yang-Mills非交換規範場理論(弱電統一的基礎理論)

l 費米子系統的Bethe ansatz嚴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數學領域對辮子群和紐結理論的廣泛研究)

l 非對角長程序(凝聚態物理的核心理論之一)

l 磁單極子的量子化和規範理論中的拓撲結構(拓撲場論的開創性工作,把微分拓撲引入物理學)

l Lee-Yang單圓定理(相變現象的基礎理論)

l 2D lsing mode的自發磁化和臨界指數(臨界現象和普適類的開創性工作)

l 玻色氣體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遠見的理論,50多年後才被冷原子實驗證實)

1957年,時年35歲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理論楊老的貢獻是最大的,諾貝爾獎他當之無愧,但這在他所有里程碑式的貢獻中只排第二。

楊老排第一的貢獻是Yang-Mills規範場理論,這是整個離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標準模型的兩大部分電弱統一模型和量子色動力學(QCD)都是靠Yang-Mills規範場理論建立起來的。

標準理模型的建立已經成全了7次諾獎,2013年Peter W. Higgs獲獎是最近一次。按理,再給楊老幾次諾獎都不為過。

1955 年 4 月 18 日,愛因斯坦去世,他耗費半生精力研究的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以失敗告終。楊老的規範場卻完成了統一場論的四分之三!

世人望塵莫及的諾貝爾獎只是楊振寧年輕時的一個小成就,不是諾貝爾獎帶給他的榮光,而是他帶給諾貝爾獎以榮光。

可以說,楊老是當之無愧的華人最偉大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之一。基於對科學的尊崇和對科學家的敬畏,我們需要珍惜、敬畏這樣一個天才。畢竟,他在科學中的偉大是歷史級別的偉大。

綜上,樓主的問題應該可以得到回答。


太極熊家庭實驗室


在近代所有的傑出物理學家之中,楊振寧教授有一個出類拔萃的長處——數學特別好,如果不是從事了物理學研究的話,楊振寧教授完全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有了這個長處,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楊振寧要比李政道的成就高很多了。因為,任何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終究都是要轉化為數學公式的。再偉大的思想,也得有一種腳踏實地的論述吧?而數學公式,就是落實物理研究成果的具體途徑。

所以,物理、數學,兩項全能的楊振寧教授能與很多物理學家合作,取得一個又一個諾獎級的重大研究成果。但是,離開楊振寧之後的李政道教授,再也沒有取得過諾獎級的成果了。至於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研究成果,楊、李具體誰的貢獻更大?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兒了。



臨時客


知道為什麼李不跟楊玩了嗎?一個實在做學術,一個善於推銷自己!才品成就了李揚,人品成就了小翁


幽蘭居士194


楊得出“宇稱是不守恆的”,他卻沒告訴別人“宇稱為啥不守恆”?那麼這個這個結果就顯得很“雞肋”。還得把“宇稱”還給上帝。於是“上帝是左撇子”又變成真理。

也就是說“宇稱不守恆”只是發現鈷元素的某種τ射線的鏡像不和本身不對稱。

這種大自然“不對稱”現象多的很,發現這個僅僅是顛覆一個人的主觀認知的過程而已。比如一個化妝照像過程中,按主觀主義或現有哲學或科學理論認為物體與鏡像是對稱的,其實不“對稱”。比如某人化妝照像時,把化妝鏡放月球了,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眼睛看到自己鏡像是需要1分鐘左右,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該人看到自己像時,立馬戴上一枚戒指,一分鐘之內把把化妝鏡裡圖像保存,作為她化妝的最後效果,那麼這最後戴上的戒指還屬於她自己嗎?答案是不屬於。因為根據化妝圖像,她沒有戒指,她永遠是一分鐘後才能得到戒指。這就是“宇稱不守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