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疏離型人格?疏離型神經症患者如何自救?

子非魚199


我覺得疏離型人格和社交恐懼症比較像,主要表現是,厭煩社交活動,懼怕和人接觸,一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恐慌,一看到陌生人就不自在,喜歡光線暗空間小的地方,喜歡包裹自己,情感體驗淡泊,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很小聲。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性格孤僻暴躁,對孩子要求嚴厲,或者粗暴對待,打壓施教,造成孩子身體和心靈上皆有傷害,使孩子恐懼自卑缺乏安全感,這種傷害在孩子十歲前沒有消除和引導的話,就很難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長大以後輕者就會內向懦弱,自卑難以交往,情感受挫,工作中也無法與人協調配合,重則各種導致心理和精神疾病。所以說為什麼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要一生去治癒。2,急性地劇烈地情感創傷,比如失戀,親人離世等也會導致人格發生變化,悲觀厭世,焦慮恐慌,甚至人格解體。那麼怎麼迴避或者療愈這種人格呢?首先,1,放下過去,與自己和解,勇於原諒,解開心結。2,面對當下,回到現實,擁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給自己定可以實現的任務,多肯定表揚自己,接受他人的幫助。3,脫敏治療,越是害怕的事情越是要去做,做完以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嘛,比如,疏離型和社交恐懼型的人格,特別不喜歡與人肢體接觸,與人握手,擁抱,主動打招呼,公交車上的人擠人,夜市街的討價還價,勇敢去做,做多幾次你就形成免疫了,當你把這些交往當成自然而然的事以後,你就自然的融進了人際和世界,何來疏離和恐懼之感。4,看醫生,抗焦慮抑鬱的藥物治療,當你這些實驗都失敗了以後,那就只能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總之,堅信自己,一定會好的,加油,陌生人!


別來無恙1205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 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1)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須從改變認識入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認識到他人也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提高自我評價,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會加重。心理學家認為,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面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謹慎,一般人都較相信他們,並樂於與他們相處。指出自卑者的這些優點,不是要他們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們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絕望,認識這些優點可以增強生活的信心,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礎。

(3)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面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一定會的!”或者不妨自問:“人人都能幹,我為什麼不能幹?”如果懷著“豁出去了”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就會產生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