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李政道為什麼會交惡?

科學探索菌


本來神仙打架,凡人不應插嘴,但是有這麼多人誤解,只好勉力梳理一下。

楊李交惡,起因在李,是李政道先生四處說宇稱不守恆主要是自己發現,楊振寧先生並沒有多大貢獻,總其大成的是季承的《李政道傳》。

而季承是誰?是季羨林先生的兒子,李政道先生的學生,這有點耐人尋味了。

還是依照季承的說法來吧。

第一:排名問題

按照季承的說法,兩人論文署名應該按照國際慣例,依照姓氏首字母的英文排序署名,關於這一點,愛因斯坦表示同意,牛頓不屑地扭過了頭,這是一個玩笑啊,這裡是按中文排的愛因斯坦和牛頓,其實這也確實是國際慣例,例如玻色愛因斯坦理論,玻色的首字母是B,而愛神的首字母是E,這個事情本來就不算什麼大事情。

但是楊李合作了二十多篇論文,只有第一篇是楊在前,而其餘的都是李在前,但是楊在前這一篇是不是獲得諾貝爾獎那一篇啊,還不是,這一篇是《凝聚理論》,離宇稱不守恆還遠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篇論文楊署名在了前面,而且又不是最重要的,老絮叨這個事情有意思嗎?到底是誰有點心虛?

第二:諾貝爾獎的貢獻問題

關於兩人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的貢獻問題,李多次宣稱這基本是他一個人的貢獻,楊只是做了一些計算,不過楊很少談這個問題,當然可以說楊心虛,因為本來貢獻就少嘛,不過這是兩個人的事情,孤證不成立嘛,必須要引入第三方的說法。

最有發言權的第三方當然是吳健雄博士。話說回來,都獲了諾貝爾獎,還說什麼啊,吳健雄博士可是眼瞅著諾貝爾獎從手邊溜走啊,找誰說理去啊。

美麗的吳健雄女士

那麼吳健雄博士是不是說過他們兩人的貢獻大小啊,沒有,吳博士沒有說過。就連吳博士都沒有說過,這隻能算一個謎案吧,至少不能證明其中某一方的說法。

第三:成就問題

對於李政道先生來說,諾獎是人生的巔峰,而對於楊振寧先生來說,諾獎只是起步,傳說楊先生有十三項諾獎級成果,打個折扣,再獲一次一個問題不大,規範場理論基本完成了統一場論的一多半,這個成果可以和爵爺,愛神,麥克斯韋相提並論吧,所以說,算了,不說了。

再說一句:“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閒時亂翻書


本來不打算解答此題,但是看見解答區一些人胡言亂語,恐其顛倒事實,比如有人說“楊振寧剽竊李政道的成果”,不妨略做一答。

國人首次知悉楊振寧和李政道交惡,是楊振寧在1983年的《論文選集》裡面提到“李政道迴避楊振寧的功勞”。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天才的科學家,共同因為發現“宇稱不守恆”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2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正式停止合作。而在此之前,楊振寧和李政道已經合作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學術界研究認為,楊振寧在論文上籤署名字的排序都是合理的。他們停止合作之後,本著君子之風,楊振寧和李政道商量好,以後不對分手原因公開。楊振寧一直堅守這個約定。後來,不斷有人向楊振寧反饋:李政道逢人就說,“宇稱不守恆”是李一人完成。楊振寧聽後表示不信,認為李政道不會如此說話。

1979年,楊振寧訪問歐洲,偶然在歐洲某大學的圖書館裡面,發現了一篇李政道寫的文章。讓楊振寧詫異的是,在這篇文章裡面,李政道攬功,居然說“宇稱不守恆”的主導人完全是他自己,對楊振寧的貢獻一個字都沒有提。在這篇文章裡面,還多次暗示楊振寧在證明的過程之中根本無足輕重。楊振寧看後非常生氣,但是隱忍了下來。不料,之後李政道又在一次演講之中,把楊振寧貶低的一無是處,讓觀眾誤以為楊振寧根本沒有貢獻。楊振寧便將意見寫進《論文選集》,澄清了事實。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老師吳大猷也支持楊振寧的說法,認為李政道不應該貶低楊振寧的作用。但是,由於李政道的文章是以英文發表,國內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是楊振寧先挑起矛盾,“沒有君子之風”,這才對楊振寧沒有好感,卻不知道是李政道率先挑起矛盾的。

那麼,1962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分手的原因是什麼呢?季承寫了一部《李政道傳》,國內很多人抹黑楊振寧,就來自這部書。但是,這部書的說法來源於李政道一個人,並沒有旁證。而作者季承和李政道有幾十年的交情,親如兄弟,他們關係匪淺,自己人寫自己人,能不能客觀的還原事實,還是一面之詞,就要大打折扣。

書中按照李政道的說法,主要是說,楊振寧提出他年紀大,論文署名應該排在他前面,李政道勉強同意。可是,學術界研究發現,李政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論文發表的署名,一般都有慣例規定,楊振寧的署名排序並沒有錯。如果真的有錯,反而是李政道多次違反慣例,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有幾十篇合作的論文做證。

李政道還說,他自己才是發現“宇稱不守恆”的主導者。可是國外的科學史專家研究發現,有多種證據表明,李政道的很多話都自相矛盾,他自己闡述的發現過程,都是不能成立的。而作為最關鍵的一條理論證明“圓光定律”,恰恰就是楊振寧獨立發明的。沒有這個,“宇稱不守恆”就不能完成。不管如何,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貢獻,都是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是發現“宇稱不守恆”的功臣,缺一不可。至於他們本質上的矛盾,可能與他們的夫人有關。楊振寧回國後,周在宴席上詢問,聽說你們發生矛盾,可能與你們夫人有關係?楊振寧不語。聰明的周便不再詢問。

還有一些傳言,說楊振寧好李政道去參加諾貝爾獎頒獎,楊振寧的房間比李政道好一點,所以李政道很不開心。隨同二人一起前去,二人的同事和好友惠格教授早就澄清了這個謠言。當時他們下榻的是最好的房間,並沒有差別。


懷疑探索者


因為楊振寧多次在與李政道合著的論文中糾結姓名排序的問題,這讓李政道感到非常不爽,李政道甚至認為楊振寧人品有問題,主動和楊振寧決裂的。

楊振寧和李政道同為西南聯大的校友,楊振寧比李政道高了兩個年級。上世紀40年代,倆人先後被派往美國學習深造,並先後進入了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才開始有了交集。在芝加哥大學楊振寧和李政道一同工作研究,並聯名發表論文,倆人逐漸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1949年,楊振寧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在楊的推薦下,李政道於1951年9月也加入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楊和李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這段時間堪稱是倆人合作的“蜜月期”,在此期間楊和李共同發表多篇論文。李政道曾經說過:“我們在一起工作,發揮出我們每個人的最大能力,合作的成果大大多於每個人單獨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

雖然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這段倆人的合作成果顯著,但也有一件事使得倆人之間開始產生了隔閡,就是關於論文署名的排序問題。他們曾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的論文,這篇論文有兩個子標題分別為《凝聚理論》和《格氣和伊辛模型》。按照國際慣例,合著論文的署名應該以姓氏英文首字母來排列,也就是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後。但是楊振寧卻要求將《凝聚理論》署名改為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理由是楊振寧認為他比李政道年長四歲。出於情面,李政道雖然同意了楊振寧的這個請求,但是心存芥蒂,倆人也因此產生了隔閡並暫停了合作。這件事為日後倆人徹底決裂埋下了禍根。

後來,李政道離開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的就是想和楊振寧拉開距離。

到了1953年,由於學術上的探討和交流,楊振寧和李政道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在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後來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倆人因此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楊振寧再次提出領獎時他希望能按年齡順序排在李政道之前,而他夫人杜致禮(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之女)則想在出席晚宴時讓國王作陪,也就是說,在進入晚宴會場時她要走在最前面,楊振寧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對楊振寧的這個想法很是驚訝,但李的夫人秦惠箬考慮到大局為重,勸說了李政道不要因為這事兒在頒獎禮上和楊振寧鬧翻,最終李政道再一次同意了楊振寧的要求。

諾貝爾頒獎禮領獎順序的事情為倆人最終決裂火上澆了油,使得李政道對楊振寧心中的不爽堆積,但沒有導致倆人的最終決裂。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1962年5月在美國《紐約客》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宇稱問題側記》的文章,這篇文章講述了楊和李兩人發現宇稱不守恆理論的故事。在文章刊登前,楊和李都收到了來自雜誌社的文章校樣。楊振寧看了之後,提出文章中倆人名字共同出現的地方都要把楊振寧放在前面,另外杜致禮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箬之前。因為杜致禮年長一歲。而凡是文章中引用的論文署名“李政道和楊振寧”的地方都作一個加註,說明是出於字母排序的習慣。這件事使得堆積在李政道心裡的不悅徹底爆發,因而和楊振寧徹底翻臉。

這個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的大致過程,他們對決裂的事情可能有各自的看法,至於孰是孰非恐怕得交由歷史去評判了。


熊貓愛飛行


關於楊、李交惡的原因。李政道後來曾寫文章提到過,一九五七年到瑞典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楊振寧要求:按年齡大小順序來領獎。這樣安排下來,楊振寧住最好的房間,他的房間就差一點,而且由楊振寧夫人杜致禮和國王走在一起,而不是他的夫人秦蕙君。後來兩人都承認,領諾貝爾獎時的排名先後問題,在兩人關係投下陰影。

物理學家戴森與楊振寧是鄰居,戴森兒子過生日,楊的大兒子楊光諾來他家,戴森夫人問他將來想做什麼?只有七、八歲大的楊光諾回答,“我要一個人獨得諾貝爾獎。”也有人說,他們是為了彼此太太們間的瑣事而合不來的。

兩家關係之緊張,可見一斑。



臨時客


別的不說,李政道讓中國耗費人力物力投入到對撞機上,就是個寫在歷史恥辱榜的人


積木魔方裝修


在中國為什麼看不到李政道的身影?在國際上也沒有李政道的聲音?


若水海納


我知道李政道回國了,研發了電子對撞機。。。。另一個成天吹自己是愛國的。


235188


具體細節只有他二人清楚。可能李政道這個人非常務實且有硬本領,回國後全身心投入電子對撞機的研究。這遭到被那幾個人吹上了天的那個人的極力反對,……李政道先生:電子對撞機……但國人非常尊重您對國家及人民的貢獻!向李政道先生致敬!


司浩中13579


他們兩個一起獲得的諾獎,其實是楊振寧盜取李政道的成果。


用戶8901727173796


呵呵,李政道一面之辭,他也沒放棄外國國籍歸國效力,噴楊振寧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放棄美國國籍,變賣美國資產回國捐建物理實驗室,還把中國的冷原子凝聚態研究水平提高了幾十年來欺世盜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