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鱔筒紅燒肉

信奉“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的大有人在,尤其是秋風一刮,腸壁的油水彷彿也隨之消散。他們說,忍受了一夏清淡寡味以後,秋日渴望濃油赤醬。

鱔筒紅燒肉

鱔筒紅燒肉

黃鱔的生命力極強。小時候很閒,看著菜場裡的人用牙刷柄磨扁了劃黃鱔覺得好玩,也買回活的小黃鱔想要自己燙死它然後劃鱔絲。結果燒開了水澆入黃鱔中,定睛一看頓時傻了眼,鍋子裡黃鱔一條也沒有了。速度那個快,“鼠竄”應該改為“鱔竄”。小黃鱔力道尚且如此,粗的更不用說了,據說有一個聰明人下水道阻塞了,用一根大黃鱔放入管道,這頭進那頭出,省下疏通費,那條有功的黃鱔還被他殺了吃。
黃鱔紅燒肉用的是350左右一條的大黃鱔,買好了讓人加工成鱔筒,就是先斬首,然後腹尾割一刀,肚子不剖開,用筷子將肚腸捅出,再切成5釐米長的鱔段。鱔筒用鹽捏一下,粘液出來後,再衝洗乾淨,反覆幾次。

鱔筒紅燒肉

紅燒黃鱔

豬肉買連皮的五花肉或肋條肉,切成塊。鍋燒熱,倒烹調油,放蔥姜爆香,下鱔筒爆炒,放料酒和老抽醬油,一滾盛出。豬肉放砂鍋內加水滾開,倒去水,在豬肉中加料酒和老抽醬油,上色後加一點水改小火燉。到豬肉燉到半爛時,加入鱔筒攪拌,復燉。最後放白糖和黑胡椒粉,使之變得有點辛辣有點甜。
鱔筒紅燒肉色澤紅亮,鱔筒皮開肉不綻,看上去就是很有內勁的樣子,咬上去在酥與不酥之間,鱔筒燉得太久,骨頭就會和肉分離,太酥;燉得時間太短,豬肉的味道不進入,單調乏味。恰到好處的滋味這要看“作者”的烹調經驗,也就是廚師的“手感”。那豬肉倒是燉爛一點沒關係,紅燒肉沾了黃鱔特殊的鮮味,也變得更加香濃可口,入口即化便是理想境界。

鱔筒紅燒肉

紅燒肉

最近幾年,吃黃鱔的上海人變少了,不知是被報紙上“黃鱔吃避孕藥”的新聞嚇的,還是市民口味變化到對活殺黃鱔也無動於衷了。但是說實在的,放棄“清炒鱔糊”“茭白鱔絲”“響油鱔貝”這些以往的美味家常菜,真的很令人遺憾。包括這裡講的鱔筒紅燒肉,時不時的,還請你們抽空捋起袖子,紮上圍裙在廚房裡做一下,以志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