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藍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花非花愛視頻


“藍玉的死到底冤不冤”對於這個問題,有書君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藍玉自持功高蓋主,驕橫跋扈,為所欲為,幹盡了壞事,該死,不冤。

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他身材高大威猛,有勇有謀,作戰勇猛異常。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作為大軍統帥,多次立功。

朱元璋待他十分優厚,賜免死鐵券,還與他結成兒女親家,讓他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做蜀王妃。

特別是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15萬大軍追擊北元勢力,以極快的速度穿越了北方沙漠與嚴寒地帶,在捕魚兒海幾乎全殲北元軍,創造大明軍事史之奇蹟。

讓朱元璋激動異常,將藍玉比作是漢朝的衛青和唐朝的李靖,並準備封他為“梁國公”。

但是藍玉漸漸地持寵而驕,做了許多錯事。

首先,在捕魚兒海戰役獲勝後,藍玉見色起意姦汙了北元主妃。

令元主妃羞憤難當,上吊自盡。

其次,藍玉畜養了眾多莊奴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威勢,橫行霸道專門欺壓老百姓。

藍玉的兒子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追查此事時,藍玉勃然大怒,將御史趕走。

再次,藍玉北征班師回朝,半夜敲擊喜峰口關關門,守關的官吏沒有及時開門,藍玉命令手下士兵毀關,讓大軍長驅直入。

更為嚴重的是藍玉不按軍中規矩,私自提撥、罷免、刑罰軍士。

又再次,藍玉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

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而口無遮攔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惹得朱元璋心中不爽。

為此,朱元璋最終在封爵時改變了主意,將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並將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

而藍玉還不知悔改,在覲見皇帝時,語言傲慢,毫無人臣之禮,愈發引起了朱元璋的惱怒。

藍玉還利用權勢,侵佔“鹽引”斂財。

最要命的是他還捲入了朱棣與朱標太子之間的政治紛爭,引起了朱棣的反擊,把朱元璋徹底惹怒了,因此有了除掉藍玉的心。

從以上種種行為來看,藍玉之死,一點都不冤。

二、太子朱標一死,藍玉必死。藍玉死得冤。

藍玉本來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培養的武將,而且藍玉和朱標關係非常好,對朱標忠心耿耿,願意聽從他的調遣。而且藍玉還是朱標的舅父。

藍玉之所以會如此猖狂,就是因為有太子朱標這個靠山,有了他的庇護,就連朱元璋也拿他沒辦法。

誰知道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決定讓年輕的皇孫朱允炆繼位,而朱允炆沒辦法鎮得住居功自傲的藍玉。

於是,朱標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藍玉也殺了,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可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藍玉覺得自己倒黴透頂,死得冤。

三、藍玉案疑點重重,牽連廣,用刑重,藍玉之死,冤。

朱標死後,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史稱“藍玉案”,但是案件卻疑點重重。

據《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的原因有四點:

第一,藍玉身為總兵,掌管著天下兵權,有造反實力。

第二,當時朱元璋已身患重病,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朱允炆年紀太小,這些都是藍玉謀反的有利因素。

第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的勇猛軍士,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第四,靖寧侯葉升和藍玉是姻親,葉升被太祖所殺,藍玉也難免會被懷疑。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從上述原因來看,藍玉的確有謀反的可能性。

不過據《藍玉黨案考》一書剖析:藍玉沒有招供;謀反的時間對不上;胡惟庸李善長的故事是胡亂編造的;涼國公府的門庭若市;具體謀反日期露出了馬腳。

而且,藍玉被殺三個月後,朱元璋為了給全天下一個交代,發佈了《逆臣錄》一書,書中並沒有記錄藍玉和常升兩人的供詞。

並且《逆臣錄》由於存在太多邏輯問題,而被朱元璋下令收回焚燬,流傳於後世的目前僅見兩本。

由此可見,藍玉並沒有謀反。

朱元璋之所以炮製了藍玉案是為了給孫子朱允炆稱帝清除路障,徹底剷除將權對君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是朱元璋太殘忍了,藍玉一案受牽連誅殺的功臣舊將家眷超過15000人,而且用刑之重,讓人不寒而慄。

藍玉也因此被誅了三族,自己本人被剝皮萱草,被做成人皮標本掛在女兒家中,歷經了整個明朝,實在是太悲慘了,所以說藍玉死得冤。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藍玉為明朝天下立下了漢馬功勞,雖然有種種劣跡,但可以功過相抵。

而朱元璋為了誅殺名將功臣,給藍玉扣上了謀反的罪名,還將他剝皮萱草,實在是太慘無人道了,因此說藍玉之死很冤!


有書共讀


只能說是他自己找死,光是皇帝叫不動他的部下,就夠他死幾回了。不是每個皇帝都跟漢文帝一樣,對手下那麼寬容,而且周亞夫的結局也不怎麼好。

細柳營的故事可能已經是武將進階的必修教材,不僅藍玉幹過這樣的事,年羹堯也幹過。

以前看雍正王朝,當時雍正皇帝那一臉的尷尬,連我這樣情商不上線的小渣渣都能感覺到,年羹堯還一幅自己治軍有方的樣子。雍正氣得不行,晚上把氣撒到年羹堯的姐姐年妃身上,當時就感覺年羹堯要涼了。

我覺得藍玉比年羹堯還要狂,捕魚兒海大捷,消息傳到朝廷,朱元璋非常興奮,準備封他為梁國公。不知道這傢伙是不是太興奮了,連夜抵達喜峰口,守關的將士遵照當時的制度,沒有及時開門。藍玉覺得自己都到家門口了,還要等一個晚上,實在配不上自己的不世功勳。手臂一揮,派部下攻城,竟然把喜峰口攻下來了。

讓班師回朝的將士們在家門口坐等一個晚上,確實有點不仁道,藍玉手下的士兵們估計也是滿腹牢騷,攻城時應該也是鬥志昂揚的。但制度就是制度,由皇帝親自制定,你這樣不是打他的臉嗎。

朱元璋知道後非常不爽,念在藍玉剛立下大功,只是把原來的梁國公改成涼國公,希望藍玉收斂一下,結果並沒有什麼用。

明史對藍玉的死也做出了評價: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藍宇等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桂西散人


我們知道,朱元璋時期有洪武四大案,分別是洪武九年的空印案(也有說洪武十三年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四大案所牽連的人達十幾萬。

那麼藍玉是個怎麼樣的人,藍玉案是怎麼樣的情況,藍玉到底冤不冤,我們細細來說。藍玉可以說是洪武年間後期最著名的名將。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他是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從軍的時候就在常遇春下效力,藍玉從一開始就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有膽有勇有謀,每次作戰都是勝利的,常遇春也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

藍玉因功先後被升為千戶,指揮使,後任大都督府僉(qiān)事,僉事的意思是副職。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藍玉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徵四川,攻下錦裡(今成都)。

洪武五年,朱元璋北征沙漠,藍玉隸屬徐達的中路軍,藍玉為先鋒官,藍玉兵出雁門關,在野馬川打敗了擴廓帖木兒的騎兵,又在土剌河再次打敗擴廓帖木兒。

洪武七年,藍玉率軍攻克興和(河北張北),俘虜了元國公貼裡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藍玉與沐英一起平定了西蕃之亂。洪武十二年,藍玉被封為永昌侯,俸祿兩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洪武十四年,藍玉擔任左副將軍,與徵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三十萬徵雲南,元朝丞朝觀甫保出城投降,藍玉繼續攻下了大理,平定了滇地,藍玉俸祿增加至三千石,藍玉之女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藍玉擔任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徵元太尉納哈出,藍玉率騎兵冒著大雪打敗了元軍,納哈出投降。馮勝獲罪,藍玉拜大將軍,屯於薊州(今天津薊縣)。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五萬征討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的元主,最終俘獲了元主的兒子,嬪妃,公主一百餘人,官屬三千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牛羊馬十五萬餘頭,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與李靖,藍玉班師回朝時,被封為涼國公。

徐達和常遇春死後,藍玉成為大將軍後日益驕橫,他的很多義子橫行霸道,藍玉還強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問,藍玉大怒並將御史趕史。藍玉北征南還的時候,半夜到達喜峰關,守關的將士因為沒有及時開關接納。

藍玉就破門而入,縱兵毀關,朱元璋很不高興,又有人說藍玉與元妃有私通,元妃因此羞愧自盡,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因此將梁改成涼,成為涼國公。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居於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不滿的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朱元璋日益對藍玉不滿。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藍玉謀反,藍玉被誅三族,牽連被殺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這個就是著名的藍玉案。

歷史簡單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沒有什麼冤不冤的。

在朱元璋需要藍玉東征西討的時候,即使藍玉做的很多出格的事情,皇帝需要用他,沒辦法只能忍著,可是一旦天下太平了,藍玉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藍玉本行伍出身,言語粗鄙在所難免,但是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否認的,絕對算的上是個天才,只要藍玉掛帥出征,絕對不會讓朱元璋失望的,不過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藍玉,榮華富貴尊貴至極,只不過藍玉不知道居安思危,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他的功勞越大,離死亡就越近,他太多次的觸犯到了朱元璋的底線。如果有朱元璋在的時候,他藍玉是不敢怎樣,可是一旦朱元璋撒手人寰,繼任者就很難駕馭住這頭猛虎了,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朱元璋在藍玉做完了他該做的事情以後,就讓他去閻王那裡給朱元璋打頭陣了。


清史宴


藍玉的死不存在冤死,也不是最有應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聽過老師研究過藍玉的死,其實藍玉的死極其複雜。

第一 利用價值變小,權力越來越大,朱元璋的恐懼

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對明朝北邊邊境的壓力已經大大減小,藍玉、傅友德等大將的利用價值逐漸減小,然而他的在軍隊中的權力卻越來越大,朱元璋為子孫後代考慮,即是藍玉無品行上的毛病,也是難逃一死,權力的賦予者永遠不想看到被賦予權力的人過於膨脹,自古便是。

第二 朱元璋封王守邊疆的計劃實施

這時的朱元璋以及封王子孫,戍守邊疆,對於這批武將的利用價值就更加的小了,同時更重要的是,此時朱標剛剛去世,朱元璋看到孫子朱允炆駕馭這批老將的能力不足,朱元璋自然要為孫子斬除荊棘。

第三 為什麼刀口選擇在藍玉身上

藍玉與太子朱標關係密切,可以說黑歷史的藍玉(強姦元順妃,強闖邊關,賣官,封地胡作非為···)被朱標這個保護傘保護了起來,但是隨著朱標,徐達,常遇春的去世,藍玉的末日也就到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藍玉也參與了老朱接班人的鬥爭,在鬥爭中他的所作所為似乎已經激怒了朱元璋。。

綜上所述藍玉之死,並不是冤死,而且政治的必然


抖動徐州


藍玉被朱元璋殺了,其實是罪有應得的。先說說藍玉跟朱元璋的關係,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當時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是當太子的,這樣算起來朱元璋跟藍玉還是親家,但是藍玉最後落得一個剝皮填草的下場,屍體還被掛在蜀王府一直到明朝滅亡。

藍玉到底是哪裡得罪了朱元璋 ?最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濫用職權為自己謀福利。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凡是貪汙60兩白銀以上的官員都難逃一死。明代沿襲了歷代傳統,對鹽把控得很緊,當時想要做鹽買賣的話,就必須要有“鹽引”,有了鹽引利潤就是很恐怖的,藍玉利用自己的職權,讓家人拿著他利用職權搞來的一萬條鹽引,去雲南衙門直接換取,從而獲得高額利潤。朱元璋知道後十分生氣,但是念在他是大功臣也沒有追究到底,而只是將所有非法收入直接沒收充公。

二,藍玉部下將領朱元璋調不動。藍玉西征回來沒多久,四川西部的建昌又發生叛亂,朱元璋知道藍玉去是最合適的選擇,所以朱元璋任命藍玉為西征大將軍,那天晚上想要叫藍玉單獨過來商量一下,但是沒腦子的藍玉就帶著他幾個重要將領就去找朱元璋了。朱元璋只是想把出兵之策跟藍玉講,所以就叫那幾個將領先出去,朱元璋揮揮手後那個將領不為所動,這下朱元璋懵逼了,看看了藍玉,沒想到藍玉揮揮手那幾個將領就出去了。這件事讓朱元璋高度警惕了,自己身為皇帝居然連藍玉的部下都不聽調遣,這還得了,這就是朱元璋殺藍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頂撞朱元璋,自以為是。西征回來的藍玉受封加官進爵是很正常的,但是藍玉只得到一個太子太傅,這下藍玉就很不滿了,藍玉認為自己的功勞絕對比馮勝跟傅友德高,但是得到的官位卻比他們兩個低,藍玉一個大老粗就直接說道:“上位取我回來,著我做太師,如今又著別人做了”,藍玉毫不客氣地頂撞朱元璋,身為皇帝被自己的手下這樣頂撞自然氣得牙癢癢了,所以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後來就改為“涼國公”。從此以後藍玉每次上朝奏事,朱元璋都不願意多聽,就隨便打發了。

自古以來都是伴君如伴虎,每個官員都是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小命,然而藍玉膽大妄為,自以為是,不斷地頂撞朱元璋,藍玉還以為自己一個人能夠顛覆一個大明王朝。身為天子的朱元璋的威嚴自然不容侵犯,而藍玉的床,碗筷,杯子都鑲嵌都龍,而且房間都是九五之數,這已經是嚴重惹怒朱元璋。

藍玉之所以會死得這麼慘還是另一個原因的,朱元璋當時為了能夠讓朱允炆順利的登上皇位,朱元璋大殺功臣宿將,而藍玉恰恰就是朱允炆登位的眼中釘,肉中刺。


愛愛愛你愛愛愛


藍玉冤不冤,要看從什麼角度看。

↑藍玉案牽連甚廣,歷史罕見↑

1、從朱元璋角度看,他其實並不管藍玉冤不冤枉,他用絕對的政治理性去估量藍玉這個人對皇權的威脅。整個藍玉案過程中,朱元璋僅存的一絲感情,就是把這位兒女親家由凌遲改為剝皮,據說藍玉死後一整張人皮都被剝落下來,存放到了蜀王府邸,直到明末李自成攻破蜀王府,仍能找到這張人皮,這一絲絲溫情,面目可怖。

2、從藍玉角度來看,他當然是冤枉的,但是,他恐怕更會感慨自己倒黴!要是朱標還活著,藍玉恐怕不會死,只要熬到朱元璋翹辮子,藍玉就可以憑藉他和朱標深厚的感情以及利益關聯,謀取更高的官位,可惜,老朱太能活,而朱標又沒福氣,英年早逝。

後世很多文獻都記載了藍玉的囂張跋扈,似乎說明藍玉咎由自取,然而仔細想想,藍玉為什麼就敢那麼猖狂?一句話——有大靠山!

藍玉和徐達常遇春等人不同,他應該算是第二代功臣,在明朝立國後,藍玉和馮勝等人替明朝立下不朽軍功,在徐達常遇春等人去世後,藍玉更是風頭無兩,被朱元璋倚重,朱元璋此人最喜政治聯姻,也因此,藍玉得以成為太子朱標的舅父。

↑朱標是藍玉最大的靠山↑

朱標刻意也好,發自真心也好,他和藍玉的關係非常密切,朱元璋經過認真觀察考量,發現朱標可以駕馭藍玉,於是儘管藍玉猖狂不法,朱元璋忍而不發。

藍玉之所以猖狂,並非無腦為之,而是有恃無恐,這個最大的靠山,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標。在朱標的護佑下,儘管藍玉有諸多劣跡,但仍然被保了下來,朱元璋發出過非常明確的警告——“梁國公”改為“涼國公”就是政治信號,然而藍玉算準了朱元璋的軟肋,只要保持住和朱標的感情利益關係,朱元璋也拿他沒辦法。

當朱標死後,朱元璋幾經考慮,沒有選取燕王朱棣等皇子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朱標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駕馭得了藍玉,朱元璋必定要斬除藍玉這樣的功臣集團。

↑朱元璋的政治手段是藍玉根本比不了的↑

此時,即使藍玉政治嗅覺敏銳,提早意識到大事不妙,也已經晚了,朱元璋通過佈局,已經成功把兵權分散到各個皇子手上,藍玉即使動過造反的念頭,也沒用,他掌控不了兵權。

藍玉卻也無開國公常升的覺悟,心存僥倖,不肯早早自殺,已圖換取家人的性命安好,當然,藍玉也沒有那個時間去算計考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初,藍玉被捕,僅僅過了幾天,二月初十就被殺,而常升則是在四月份才被牽連進去,常升此時已經看出朱元璋清楚功臣二代集團的政治決心,於是自殺或者慨然接受賜死(待考證)。

↑藍玉的下場是無比慘烈的↑

耐人尋味的是,藍玉被殺後三個月,朱元璋為了給全天下一個交代,發佈了《逆臣錄》一書,可是這本書中並沒有藍玉和常升這兩位公爵的供詞!我們可以猜想,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謀反確無實錘,而藍玉囂張強悍,不肯屈打成招,寧死不承認,甚至在已知必死的情況下,破口大罵朱元璋,這些內容哪能記載下來!這本《逆臣錄》由於存在太多邏輯硬傷,後來被朱元璋下令收回焚燬,流傳於後世的目前僅見兩本。

最後,從被藍玉依仗權勢欺壓過的人的角度來看,藍玉死的當然不冤,而是死有餘辜。

當他怒沖喜峰關關門的時候,當他強暴元妃的時候,當他縱容惡奴稱霸鄉里,強佔民田,橫行不法的時候,可能無論如何都不相信自己會有報應吧,而且報應不爽的這一天來的這麼快,這麼殘酷,其子藍鬧兒,藍太平,其兄藍榮,侄兒藍田,全部凌遲而死,藍家最終被滅族,滿地鮮血償還了受害者的眼淚。


我見青史多嫵媚


鄭曉《異姓諸侯傳》稱:“藍玉反,獄上,集群臣廷議。玉強辨,輾轉攀染不肯服。詹徽叱玉吐實,無徒株連。玉大呼日:`徽即臣黨。’遂並執徽。”可證藍玉確無供詞,且其二月八日被捕,第三天,即二月十日即被匆匆處斬。供詞彙編而不載主犯口供,不能不是此爰書的一個致命弱點。 此案另一大疑點就在於藍玉案約定叛亂的時間,《逆臣錄》所收口供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卻是相當貧乏。

景川侯曹震的兒子曹炳交待說: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七日晚上,聽他父親說等今年四五月間,我們預備下,“伺候作事業,務要成就。”時間說的很遙遠,又沒有具體情節。供得最多的是二月十五日皇帝往南郊舉行親耕籍田典禮這一天舉事。羽林左衛指揮僉事馬聚、戴成供稱,正月十三日藍玉告訴他們:已與各衛頭目商量定了,到二月半勸農時下手。這些供詞大多隻提了這樣一個日期。略提一些情節的有府軍前衛千戶單慶。藍玉告訴他與本衛孫指揮、武指揮:“我想你府軍前衛正守著午門、承天門、端門,如今等江北馬軍過來時,選著些好壯漢,安插在各門上守衛,外面多擺佈些人馬接應著,我裡頭看動靜,好下手時,便都開門放進,這事無有不濟。 首先,提供這個日期的,沒有本次政變的關鍵人物。公、侯、都督這些核心骨幹無有一句話說到政變的策劃及行動日期。


如前所述,到二月七日即藍玉被逮的前一天晚上,景川侯曹震還有所謂“四五月間做事業”的話。第二,稍微提供二月十五政變情節的,只是府軍前衛的一些千戶。那些同時聽到這個安排的該衛孫指揮、武指揮卻連口供都沒有收錄,其他指揮同知、指揮金事等高級將領的口供一概闕如,令人費解。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二月十五勸農日皇帝到南郊去這一天動手,是根本不可能的。 親耕籍田是周天子實行的一種親自耕田的禮儀,目的在奉祀宗廟,並寓勸農之意。元朝皇帝把它中斷了。明初恢復這種禮制的動議在洪武元年十一月。當時禮官們考據了祭祀先農與親耕籍田的經典指示與歷代實行的情況,最後提出建議:“耕籍之日,皇帝躬祀先農,禮畢,躬耕籍田,以仲春擇日行事。”這裡說得很清楚,皇帝出宮去南郊祭祀先農(神農氏)並親自:二犁耕田這個儀式,定在仲春,即二月,至於二月的哪一天,要臨時“擇日”。這大約與耕田這種禮儀對天氣的要求更為嚴格有關。最好這一天風和日麗,而不要遭遇到狂風暴雨。當時制定曆法推定天候的職責歸欽天監。為了預測一個好日子,欽夭監不得不十分謹慎。較為聰明的辦法,自然是作短期預測,過早的決定這個日子沒有益處,也沒有必要。但是,即使欽天監奏定了祭祀先農親耕籍田的日期,朱元璋也未必一定親自前往。


同時,朱元璋以親身經驗教導他的太子太孫,要“居安常懷警備,日夜時刻不敢怠慢,則身不被人所窺。”又說:“凡動止有佔,乃臨時之變,必在己精審。術士不預焉。且如將出何方,所乘馬忽有疾,或當時飲食衣服旗幟甲杖有變,或匙著失,杯盤傾,所用違意,或烈風迅雷逆前而來,或飛禽走獸異態而至,此神之報也,國之福也。若已出在外,則群察左右,慎防而回。未出即止。恐好者乘此偽為,以無為有,以有為無,窒礙出入,宜加詳審。”這時太子新亡,元璋身體虛弱,他不親去南郊躬耕倒是可能性更大些。這樣,藍玉怎麼會在一個月以前就知道二月十五這一天皇帝要親去南郊?他又為什麼一定要把這滅九族的勾當選在一個遊移不定、虛無飄渺的日期呢? 因此,藍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個假案,不但牽連而死的一二萬人是無辜的,就是藍玉本人,也沒有謀反的行動與策劃。藍玉案同胡惟庸案一樣,都是元璋政局設計與應變中的一個步驟,一種需要,一種手段,是他所撥動的一著棋子。 (所以我認為是冤的)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藍玉案是洪武年間一次大案,他牽扯的人員多達1500多人。要說藍玉的死我認為不冤,但是案件牽連的其他人就實在是太冤了。



藍玉安徽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早年跟隨常遇春東征西戰,因此軍事才能深得常遇春真傳善於騎兵奔襲。而他最初並不受朱元璋重用心情很壓抑。


直到後來他的那些前輩都讓朱元璋折騰光了,藍玉才正式走向了歷史舞臺的中心。朱元璋決定派兵徹底消滅元朝的殘餘勢力命藍玉為大軍的統帥,在捕魚兒海徹底消滅了元朝有生力量,藍玉一戰成名。此役明軍俘獲元朝兵馬數萬、牛羊無數、還繳獲了元朝傳國玉璽及皇室成員若干。

捕魚兒海戰役是藍玉的巔峰之作,從此他就開始走下坡路。

一、在凱旋歸朝的路上他把元朝的太子妃給霸佔了,這讓朱元璋很不高興,因為他的行為違反了當時朱元璋的名族政策。當年朱元璋為了穩定邊疆實行非常平等的民族政策,鼓勵遊牧民族來內地定居。朱元璋念在他有功的份上也就沒有追究。

二、還是在歸朝的路上,或許是見到朱元璋沒有辦他就更加猖狂了,當大軍走到喜峰口時因天色已晚城門關閉這時有人前去叫門,而藍玉確派兵攻打喜峰口直接破城而入。藍玉啊你是嫌命太長。

三、藍玉在軍權上也開始下手幹預,他未經朱元璋允許就安排自己的親信佈置自己的官員,還在公眾場合叫囂閒朱元璋給的官太小“我不堪太師耶?”人要作死誰也攔不住啊。

最後朱元璋終的耐心終於被藍玉消耗殆盡決定砍了他,罪名是意圖謀反。就這樣藍玉案的序幕就此拉開。


總結來說藍玉就是個粗人做事不過腦子,不懂人情世故,這是他性格的缺陷也是他悲劇的根源所在。藍玉案為何殺了藍玉之後還要在牽連那麼多無辜之人呢?我認為還是因為朱元璋的“子孫計”,他怕孫子朱允炆壓制不住這些功臣導致朝政不穩,所以才藉此機會替他洗洗牌,所以這次案件又殺了15000多人。


鍾二


史載:藍玉,安徽鳳陽府定遠縣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內弟。他身材魁梧,膽勇過人,有智謀。元末大亂,紅巾軍興,起初,藍玉投在常遇春麾下為將,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被常多次向朱元璋舉薦。朱元璋見他剽悍過人,逢戰皆捷,也很器重他。從此,藍玉東征西討,殺伐決斷,積功從管軍鎮撫一路扶搖直上,後升至大都督府僉事(正三品都指揮使)。

史載,大明洪武四年(1371年),藍玉隨傅友德征伐蜀地,他率軍攻克綿州(四川綿陽)。翌年,他跟隨大將軍徐達參加北伐,明朝大軍兵出雁門關後,在亂山、土喇河等地連敗元軍。洪武七年(1374年),他獨自率軍攻佔興和,俘虜元朝國公貼裡密赤等59名貴人,立下大功。洪武十二年(1379),藍玉同西平侯沐英征討西番(滇西、川西少數民族部落),決戰時 , 他一馬當先,生擒敵酋“癭脖子”,殲敵無數,擄獲甚多,次年班師回朝,功封永昌侯,食祿2500百石,子孫可襲其爵祿 。洪武十四年(1381),他以副將的身份隨潁川侯傅友德討伐雲南,昆明一戰,他生俘元平章政事達理麻,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敗逃後自盡身亡。

平雲南歸來,論功行賞,藍玉功莫大焉,朱元璋下詔增祿500石,並冊封其女為蜀王朱椿(元璋十一子)的側妃,君臣結為姻親。

不久,有人密告藍玉與胡惟庸同謀倡亂謀逆,朱元璋念其功大,寬容不問。彼時,明朝的開國宿將已逐漸凋零,戰功卓著的藍玉更獲太祖重用。洪武二十年(1387),他同宋國公馮勝一起北征遼東,在金山(遼寧開原)設計誘降了元朝名將納哈出,從此,元朝的軍事實力基本被摧毀殆盡。 不料,當時馮勝犯了“大罪”,大將軍印被收回,太祖命藍玉代行總兵官事。不久,在軍中正式拜藍玉為大將軍,率大軍駐防薊州。

之後,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登上“北元” 主位,不久就揮兵襲擾塞上。1388年4月,大將軍藍玉奉命率軍討伐北元主脫古思帖木兒,擒獲其次子以及後、妃、公主等貴胄130多人,俘虜殘元將、相、臣30餘人,虜獲男女70000餘眾。

太祖朱元璋聞訊大喜過望,將藍玉比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唐朝的衛國公李靖,並準備封其為梁國公。

不久,藍玉差人進京獻俘,有人揭發他曾經私自霸佔元妃之事。元璋有些失望,他命人嚴厲斥責藍玉道:“無理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於是將原擬封梁國公改為“涼國公”,並記於鐵券上。之後,藍玉又率兵平定了復叛的西番羌酋和忠建、司南二宣撫司叛亂。之後又討平了駐軍四川的元降將月魯帖木兒發起的叛亂。藍玉能征善戰,立功無數,於是漸生驕橫之心。

史載,藍玉這人素不好學,性格又有些剛愎自用,居功自傲,專恣橫暴。《明實錄》中說他私蓄奴婢多達數千人,又仗勢霸佔東昌大量民田。朝廷派御史前去查勘,他竟將其毆打驅逐,置王法於不顧。徵北元歸來,他私藏了大量的財寶,當其馱馬隊路過喜峰口關隘時,守官認為已是夜間,不能開關放行,須天明盤查清楚後,方可入關。藍玉大怒,竟然命令士兵砸門毀關強行通過。

元璋得知後,召他詰問。藍玉態度傲慢,始終沉默不語。之後,藍玉西征回朝,以為自己居功至偉,無人能比,定會受朝廷重賞。後來他被封為太子太傅, 官位遠不如傅友德、馮勝等人,他竟公開嫌棄官小, 還當場動怒,拂袖而去。

他私下裡大發怨言道:“吾為何不能做太子太師”?後來,他發現自己每次上疏奏事,均被太祖駁回不納,於是更加懷疑太祖已經猜忌自己了。他對心腹們說:“看來,皇帝佬兒真對我有疑心了。怎麼辦?咱不如搶先一步,舉兵造反吧”!

史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2月,藍玉暗中聯絡老部下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都督黃恪、侍郎傅友文、吏部尚書詹徽等,終日聚在一起暗室密謀,最終決定,乘太祖攜百官外出“籍田”之時,發兵挾持太祖、百官,再相機自立。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偵知後馬上告發上去。太祖異常震怒,當即命錦衣衛逮捕藍玉等人。經三法司嚴審,謀逆之舉屬實。

最後判決如下:藍玉被凌遲處死,夷其三族 。之後,有司順藤摸瓜,窮治其黨羽,被藍玉謀反案牽連處死的有:一國公(開國公常升)、十三位列侯(除前列的鶴慶侯張翼等四人外,還有會寧侯張溫、瀋陽侯察罕、宣寧侯曹泰、懷遠侯曹興、西涼候濮璵、東平侯韓勳、全寧候孫恪等人 )、二伯(東莞伯何榮、徽先伯桑敬)。史載,太祖後來又嚴追其同謀,被藍玉案輾轉誅連而遭處死者竟多達兩萬餘人。

朱元璋斬草除根,大開殺戒後還意猶未盡的頒佈了《逆臣錄》,向天下公佈藍玉大逆不道的諸項罪狀。直到當年9月,他才正式宣告“自今胡黨、藍黨,除已捕在官者外,其餘一概不究”。歷時十餘年的“胡惟庸、藍玉之案” 方告結束。

朱元璋煞費苦心為子孫“削棘”,經過胡、藍二場大獄,幾乎使為建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們被屠戮殆盡 ,“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無辜受牽連被誅殺甚至自盡者更多到難以計數。之後,大明廟堂為之一空,功臣的血淚匯聚成河。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功高震主的藍玉即便真的造反,也是被逼反,以他張揚外露、桀驁不馴的個性,以及賞無可賞的大功, 無論他怎樣做都會犯太祖大忌 ,即便象徐達、湯和那樣清心寡慾、低調隱忍、不貪戀權位、富貴, 最終也難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的“功狗”宿命。

朱元璋大殺功臣,雖然有利於專制皇權的高度集中,似乎也有利於政令的統一推行和暢通無阻,短期內也有利於天下統一;但他對各種人才的無情摧殘和嚴厲壓制,造成了明初軍政人才的極度短缺;而且,他處心積慮的為子孫剷除一切障礙,卻嚴重地鉗制了廣大官民,尤其是制約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才能,從而極大地阻礙了明朝人文科學的發展和繁榮,所導致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綜上所述,藍玉之死,看似理所當然,其實另有玄機 :造反和被“逼”反只一字之差,含義和結果卻差之千里 。所以說,他的死看似證據確鑿,罪有應得,其實內因還是很值得玩味,頗有冤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