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好多人也喜歡中醫,都多少領略過中醫的神奇。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養生,中醫調理越來越得到重視的情況下,都不自覺地想多瞭解和學習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中醫講究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四診就是望聞問切,通過診斷反映我們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中醫強調的是人的整體性,所以中醫診斷不能只靠望、只靠聞、只靠問、只靠切脈的哪一條來看病,最好是通過全面的四診合參,綜合性的進行分析診斷,最後來判定病症。

望而知之謂之神

望聞問切,順序不能顛倒。

望診,是病人很不重視,也是現代大部分醫生都不重視的一種診斷,但這種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古中醫看病最高的境界是望診,這個望診不只是現代中醫所說的望面色、舌苔等,還有更深層次的能力。西醫的理論與中醫理論相差多麼遠,但是西醫在檢測工具上還是與古中醫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的,比如西醫上常使用的MRI、CT、PET等檢測設備。

聞而知之謂之聖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聞診,可能是現代很多中醫和病人都最為忽略的一種診斷,

但其實也很重要,例如咳嗽,中醫不同意西醫,西醫只要把咳嗽冠上一個“支氣管炎”這個名詞就可以用藥了,

中醫把咳嗽分了很多種,水飲咳,痰咳,肺咳,腎咳,胃咳等等,《黃帝內經》雲:“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這裡的聞主要是指聞聲,聞的是角、徵、宮、商、羽,干支的納音,陰陽律呂,根據司天司地的太過或不及而判斷病機所在,從而尋針納藥,這是聞診的本意。後世中醫已經完全失去了這種看病能力,現代中醫只知道是聞味了,如聞大小便等。

問而知之謂之工
《景嶽全書》歸納了十問歌訣: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必崩皆可見。”

問診的內容是現代中醫最基本的功夫了,可是問的卻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正如一些教科書上所羅列的那樣,幾乎問遍一切,卻茫然無頭緒。

重點只問三點:

①食慾(包括大便情況)、睡眠、精神狀態;

②最痛苦的症狀;

③問寒熱,僅此而已。

其實,問診有一個前提,就是在頭腦中要先裝一個模型,就是五運六氣的模型。知道司天、司地、主客氣的虛實前後,才能知曉六腑氣立的出入;知道主客運的虛實生克,才能知道五臟神機的升降。

只有掌握這個玄機,才能有目的的去問診。這樣去看病的中醫,其實是看天地,開方其實是開時空。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為什麼問食慾?人先天的一點精華就是神,即中醫人身的形態發生場,肉身是通過消化系統攝入食物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從一點受精卵直到100多斤、100多釐米的肉身,都是後天的食物所化,所以食慾是後天之本,即胃氣。

為什麼問精神狀態?很簡單,這個精神狀態表面上是一個人的狀態,其實就是中醫人身的神的表現。患者狀態不好的時候,他就會說出他的七情五志,這就是病機的所在。

為什麼問睡眠?先天與後天的和合狀態,就是睡眠。《黃帝內經》說睡眠的機制是衛氣入於營氣,衛氣出於下焦腎氣,營氣出於中焦脾氣,而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營氣最後出於心氣(行於脈中謂之營氣,行於脈外謂之衛氣),所以衛氣入於營氣,即腎氣入於心氣,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為什麼問痛苦所在?即辨病論治。這裡有一個法門,疼痛多是寒邪陰氣所致,《黃帝內經》中已經詳細論述了。有人會說,熱邪也可以引起疼痛啊?那是陰陽隔離,陽外陰內,根子上是陰邪所致。還有一個法門,陽化氣,陰成形,一切有形病邪,如腫瘤、癌症等,多是陰氣陰邪所致。

為什麼問寒熱呢?即判斷這個人的陰陽狀態,辨機論治。陰陽是最重要的病機,正常人身是上陰下陽,這是因為中醫人身的陰氣升、陽氣降是正常狀態,所以正常的人身是腳熱頭涼。為什麼發熱的病人要摸額頭、陽虛的病人腳涼呢?就是這個原因。

切而知之謂之巧

中醫的特徵是什麼,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道,中醫要把脈。

別急!帶你瞭解中醫的望、聞、問、切

在中醫看來,正常人的脈和有病的脈是不同的,中醫就是靠脈跳動的細微區別去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其實人的身體很神奇,只要身體裡面有問題,它都會在人的外面反應出來。

現代中醫將切脈作為中醫的最高技巧,三部九候脈、人迎脈、太陰脈、太溪脈、趺陽脈、運氣脈,都是《黃帝內經》裡論述的脈學。

說來說去中醫還是很複雜的,但是我們知道最基本的學習入口,後面學習中醫就慢慢容易理解多了,也就變簡單了。

針對從頭到腳各種問題,逐步推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綠色療法,可以輕鬆地幫自已幫家人幫朋友解決問題。

讓百姓體驗中醫的好處與神奇,才能真正振興中醫。為此我聯合了一批富有經驗的一線從業人員,挖掘整理簡單實用的民間療法奉獻給廣大中醫愛好者,只推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乾貨,不講貌似有道理的水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