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如懿传》中乾隆对三个女人与真实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别

《如懿传》中乾隆对三个女人与真实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别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讨论《如懿传》的,个人简单整理些资料,不过这《如懿传》剧情还是可以的,看的我好累~~

针对剧中的三位皇后,我个人对比了下其在剧中和历史中的不同之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如懿传》中乾隆对三个女人与真实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别

孝贤纯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历之元配皇后。满州镶黄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

如懿传中的富察氏:

1.乾隆钟情的是继后,本欲选为嫡福晋,因雍正皇帝之命而改选富察氏为嫡福晋。

2.作为中宫皇后,不屑后宫争斗,奈何还是陷入玉妍的一个个圈套中,受尽挑唆,与乾隆嫌隙渐深,乾隆几乎没有宠幸过她。

3.死后多年,真相大白之后,乾隆才知误会富察氏,追念多年。

历史中的富察氏:

1.伉俪情深:雍正五年,富察氏参与选秀,被雍正帝选中指配于弘历为嫡福晋。

雍正六年至雍正十一年,富察氏倍获宠幸,先后生下两女一儿,雍正六年生下生弘历长女,雍正七年,殇;雍正八年,生次子,雍正喜爱非常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在弘历看来意味着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然,其乾隆三年,意外夭亡,年仅9岁;雍正九年生乾隆第三女。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去世,奉懿旨册为皇后,乾隆二年,为富察氏举行了册立礼。

乾隆十一年,富察氏以35岁的高龄生下皇七子永琮,被乾隆内定为皇位继承人。

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相携富察氏东巡,拜谒孔庙、登游泰山,乾隆本想以此机会开解富察氏的郁愤之情不料在途中痛失爱妻。三月行至德州,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时年37岁。

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

3.寝不安席:孝贤皇后虽然英年早逝,在她死后的五十一年,乾隆纵使临幸过无数女人,不曾与任何妃子同榻而眠。

4.亲定谥号:乾隆不理会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清代实无先例。

5.耗费巨资:乾隆为筹措皇后的葬礼,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

6.外戚恩泽: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以后族之故,一门朱紫,出将入相,更臻于鼎盛之势。乾隆丝毫不掩饰自己施恩外戚是因为皇后的缘故:"朕之加恩傅谦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并不因其为大学士公傅恒之兄弟也。即大学士公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而况其兄弟乎。朕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鉴。"

7.益睠芳踪:乾隆帝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乾隆写给孝贤纯皇后的诗有上百篇,乾隆把这些诗收入《御制诗》出版,让后人去评说。(另外有人评价说是他所写的数以万计的诗篇中最见真情的佳作)。

纯帝继后——辉发那拉氏

《如懿传》中乾隆对三个女人与真实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别

继皇后:(1718年—1766年),辉发那拉氏,初为娴妃,名不详。

如懿传中的继后:

1.少年相知,可谓青梅竹马。雍正五年选秀中,在弘历的坚持下才被选为侧福晋。

2.渴望得到夫妻间的尊重与信任,得乾隆扶持,由冷宫走至继后。位居中宫之后,与乾隆渐行渐远。

3.断发之后,与乾隆渐行渐远,夫妻感情破裂。

历史中的继后:

1.嫁入王府:雍正十二年,嫁入宝亲王府。已有嫡福晋富察氏和侧福晋高氏。

2.封后生子:侧福晋的高氏初进宫时被封为贵妃,辉发那拉氏只是娴妃。乾隆妥协于皇太后和满朝文武,乾隆十三年,辉发那拉氏以皇贵妃之名"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册立为后。之后四年内育有2子1女。

3.打入冷宫:断发之后,被乾隆收回册宝,宫女也只留下两个,虽没有废后,无异于被打入冷宫。

4.不废而废: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作为一个位号尚存的皇后,丧礼比皇贵妃级别还要低(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并且没有独立的陵寝,不设神位,不祔太庙,所以没有追谥,身份尴尬。因其为乾隆帝的第二位正宫,乾隆帝庙号纯宗,故代称其为纯帝继后。死后也没有入葬谷陵,而是将她的棺木塞在妃园寝里,成为纯贵妃的下属。

5.子女待遇:唯一成年的儿子永基(生于乾隆十七年),在乾隆死前一直未获封赏,直至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后,才追封他为多罗贝勒。对于外戚(母家)无甚帮扶。

6.继后画像: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宁等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嫔的画的像。虽未有实质性证据断定乾隆修改画像,不过至今无人知晓继后真实面目。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如懿传》中乾隆对三个女人与真实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别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庆帝生母。

如懿传中的魏佳氏:

1.晋封之路:四执库宫女一大阿哥侍女一纯妃侍女一花房宫女一嘉妃侍女一官女子一魏答应一魏常在一令贵人一令嫔一令妃一令贵妃一皇贵妃-令懿皇贵妃

2.出身:宫女出身,乾隆中后期宠妃,最后位至皇贵妃,封为皇贵妃却没有摄六宫职权。最后被皇上和太后赐死。死后被儿子追封为后。

3.人物评价:容颜貌美,阴柔妩媚,野心勃勃,笑里藏刀工于心计,不择手段。

历史中的魏佳氏:

1.升迁速度:初封就是贵人,三个月后,封令嫔,首次封嫔的册封正使,动用六部的最高长官尚书哈达哈。乾隆十三年,封令妃,令妃为乾隆朝第一个非潜邸出生,无子封妃的人。

2.令妃是第一位非潜邸出身入《 心写治平》的后妃。魏佳氏被封嫔之后,乾隆就让郎世宁把她画入心写,之后封妃。乾隆帝在位时追封为后。

3.去世前后: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经将她的娘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并编为世管佐领,这是皇后娘家才有的待遇;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十八件,达到七十六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给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乾隆三十八年,其子永琰被秘密立储,弥留之前,已被乾隆告知。去世后,乾隆亲定谥号、亲临奠酒、御制挽诗、加增仪仗、祔葬裕陵。

PS: 不管《如懿传》中的人物,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毕竟是小说(正史之外不是还有野史吗?)改编的一部电视剧而已,情节合理,能够打发打发时间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