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領導者本身的行為正當,即使不定任何法令、約束,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效法的行為,走上正道。但是,如果領導者本身的行為不正當,胡作非為,這樣,即使定下了嚴格的法令、法律,人們也是不會聽從的。 孔子的理想在於“不令而行,無為而治”。他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提出:君主必須修德來感化大眾。 作為每一個領導者應該懂得這一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談到衛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於管理經濟,居家理財。剛開始有一點,他說:‘差不多也就夠了。'稍為多一點時,他說:‘差不多就算完備了。'更多一點時,他說:‘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說:“苟有能用我之人,一週年的時間便好了。若經三年,定會有成功。”

如果有用我的人,一年就可以了,三年就有成效。讀到這一句,很開心,為夫子的自信,也為夫子的不盲目。成就事業,無論大小總是需要時間。“三年”,給我們一個時間段,讓我們對許多事規劃、考量有了標準,變得可操作起來了。三年,領導幹部考核三年一週期,看來是有傳統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