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導讀】本章闡述“道”體。“道”,虛空縹緲,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無形無狀,不可被感知體驗,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是真實存在的,它支配著萬物的運轉,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超越任何事物的。只有掌握了其變化運動的規律,才能瞭解“道”,瞭解“道”所支配的世間萬物。本章所講的“一”(即道)包含兩方面內涵,一是指物質世界的實體,即宇宙本體;一是指物質世界或現實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這兩者之間實際是相互聯繫的。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掌握這種規律,便是瞭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視之不見(怎麼看也看不見),
名曰夷(稱之為夷);
聽之不聞(怎麼聽也聽不到),
名曰希(稱之為希);
摶之不得(怎麼摸也摸不著),
名曰微(稱之為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夷無色、希無聲、微無形,此三者無法描述無法區分),
故混而為一(它原本就是陰陽未判混沌一體的)。
其上不皦(它的上面不見光明),
其下不昧(它的下面不見昏暗),
繩繩兮不可名(它綿延不絕啊,而又不可名狀),
復歸於無物(還是把它歸於虛無無物吧)。
是謂無狀之狀(這就是無狀態的狀態),
無物之象(無物象的物象),
是謂恍惚(這就是似無似有的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從前方去接近它,看不見它的頭);
隨之不見其後(從後面去追隨它,看不見它的尾)。
執古之道(掌握自古存在的“道”之規律),
以御今之有(以駕御現在的具體事物),
以知古始(就能感知其來龍去脈),
是謂道紀(這就是道的綱紀)。
第十五章
【導讀】本章闡述體“道”。體道得道之人,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懂得運用普遍規律來處理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謹慎而曠達、嚴肅而灑脫、警惕又渾厚、純樸又融和,具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很強的靜定功夫。清靜無為中蘊藏著極大的潛能和創造性。他們靜謐幽深,難以測識,其精神境界,要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們含而不露、高深莫測、從不自滿,故能去舊更新,不斷進步。
古之善為道者(古時善於修道的人),
微妙玄通(幽微、精妙、深遠、通達),
深不可識(境界高深,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
夫唯不可識(正因為深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所以只好勉強來比喻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小心謹慎啊,就像嚴冬涉水過河),
猶兮若畏四鄰(警覺戒備啊,就像警惕四周強鄰),
儼兮其若客(嚴肅嚴謹啊,就像在做客一樣)。
渙兮若冰之將釋(融合可親啊,就像春天冰雪在消融),
敦兮其若樸(敦厚質樸啊,就像未加雕琢的原木),
曠兮其若谷(曠達開朗啊,就像空曠開闊的山谷),
渾兮其若濁(渾厚寬容啊,就像渾濁包容的江河)。
孰能濁以止(誰能在渾濁動盪中安定下來)?
靜之徐清(靜下心來慢慢會清澈平靜)。
孰能安以久(誰能在安靜中得以長久呢)?
動之徐生(發展自己慢慢會生機勃勃)。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這些道義的人,不肯驕傲自滿),
夫唯不盈(正因為他不驕傲自滿),
故能敝而新成(所以能夠敝棄陳舊獲得更新)。
【後記】《道德經》深奧博大,千家千解。本文繫個人原創,僅代表個人理解,與諸大家有所不同。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訓詁有理,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直通本旨”的原則,對之直譯簡譯,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儘管十年磨劍,還有錯漏不足,但為拋磚引玉,就正於大家,還是刊發出來。歡迎批評指正!歡迎關注交流!
閱讀更多 武功文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