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朔州兩市轄境都有哪些值得一逛的遼金古建?

寒鯤


以梁思成版《中國建築史》中遼金建築實物遺存為參考,我把書中講到的大同和朔州應縣的古建羅列如下

1.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海會殿,大雄寶殿

位於大同城西門內,薄伽教藏和海會殿是遼代建築,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大雄寶殿建於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



海會殿在1950年時學校佔用被拆除,遺憾如今已經看不到了。黑白照片是解放前拍攝。

2.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普賢殿,三聖殿,山門

位於大同城南門內,大雄寶殿和普賢殿建於遼代,三聖殿和山門建於金天會六年至皇統三年間(公元1128-1143年)。

大雄寶殿

普賢殿

三聖殿

山門






3.佛宮寺釋迦木塔

位於朔州應縣,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



4.淨土寺大雄寶殿

位於朔州應縣。建於金天會二年(公元1124年)



以上這些建築都是千年遺存,沒有一個不值得去看。

希望回答能幫助您安排路線。


慢吞吞的小魚


我用一篇親身探訪的遊記和實拍照片回答你吧。

探訪遼金遺存善化寺造像

早在1933年,大同的古建就聞名遐邇,當時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帶領社員就來此考察過,當年交通不是很方便,他們從北京出發,先到張家口又折返大同,到了大同後,他們沒有歇腳便急匆匆的來到了善化寺考察,在梁思成考察後的《大同古建築考察報告》中,曾經對善化寺的精髓佛教造像有如下的描述:殿內諸像,雕塑甚精美,姿態神情,各盡其妙,在大雄寶殿座上佛像雖經後世修補,但依然姿容凝重衣紋亦極流麗。沿東西壁磚臺之上,也有立像各24尊,即為護法二十四諸天王像,這些雕塑可謂是明清塑像中,絕難覓此之佳作。


大同的善化寺如追根溯源它最早始建於唐。在唐玄宗時期便有之,最早名為開元寺,直到五代後晉才改名為大普恩寺,遼金重建後直到明代才稱為善化寺,目前大部分的建築遺存都是遼金時期的,尤其是山門和大雄寶殿。是目前全國範圍內遺存的八大遼構之一,是極為珍貴的古建築標本示範建築。好,說了這麼多,今天的主題是善化寺的遼金主佛造像,我先給各位朋友上幾張實拍照片。

上圖這五尊佛像就是遼金的遺存,為泥塑金身如來佛,也稱五方佛,法相莊嚴,姿態而清雅,細細看細節其衣紋表現的極為流暢,雕塑的記憶十分高超,雖然經過歷代彩繪修飾,直到今天仍然不失其精氣神。

這個便是二十四尊護法天王像(部分),這些雕塑為明清時代的遺存,同樣也是極有藝術價值的雕塑作品,是歷史和藝術雙重的國寶。

拍攝這組圖的時候是2018年的春節,那個時候善化寺已經開始免費開放了(以前是門票50元)不得不給大同政府點贊,為了能普及和讓更多的老百姓看到民族的文化遺產,功德一件。也許在多年後,我還會懷念在善化寺的那個下午。那天冬日的陽光均勻地灑在大雄寶殿高大的廡殿頂上。我默默的在這座遼金時期的大殿中足足待了半晌,是因為這些歲月靜虛中蒙塵了近千年的造像將我吸引。我總想找到最合適的詞彙來形容他們的美麗,可終究還是無言。


老豬的碎碎念


大同:

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華嚴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根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故名華嚴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 藏殿(下寺),其建築、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模範。文化名城,古韻新章。一軸雙城,無限風光”。這是大同市耿彥波市長在《大同 賦》中對大同名城維護復興偉業的高度概括和琉璃瓦讚揚,也道出了“山西古建人”為之建立鬥爭後的驕傲心聲。

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三聖殿是善化寺中殿,建於金代天會至皇統年間。正面佛壇之上供有"華嚴三聖"佛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西為普賢菩薩,東為文殊菩薩,故而此殿稱為三聖殿。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簷九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於寺院之內,建於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大同善化寺普賢閣

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佈局最完整的一座。沿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有觀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寶殿與三聖殿之間的西面,有一座獨具風格的普賢閣,它是一處重簷九脊頂方形樓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

朔州: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朔州應縣淨土寺大雄寶殿

山西省應縣淨土寺,位於應縣城內東北隅,又名北寺。創建於金天會二年(1124年)。主殿為大雄寶殿,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原有山門、舍利塔、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樓等。如今,僅剩大雄寶殿和配殿。其中,大雄寶殿建於金大定二十四年,平面略呈方形,斗拱疏朗,尚可看出金代建築風貌。殿內的藻井四面金龍盤繞,造型美觀,構圖精細,是研究金代建築學的實物資料。殿內四壁的壁畫,始繪於清代,主要記述釋迦牟尼佛以及諸菩薩的佛教事蹟。

朔州崇福寺彌陀殿、觀音殿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朔州古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崇福寺除了上述輝煌的殿閣建築外,還保存了木雕樓閣形佛龕,唐、遼、宋幾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遼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剎也很引人注目。


山西新聞網


.大同位於山西北部,是山西弟二大城市,能源基地,有煤都之稱,大同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云岡石窟,造像510OO多尊,白登山,漢高祖劉邦遭受之圍就在此山。大同火山群,寶寧寺,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高最古老的木結杓木塔。茲/雲寺,平城遣址,北嶽恆山,淨土寺,華嚴寺,善化寺,懸空寺,古長城,有佛國龍城之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