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青島登上一線城市的4個臺階!

青島登上一線城市的4個臺階!

青島登上一線城市的4個臺階!

雖然論城市發展等級,青島屬於二線中等發達城市,比二線高等級城市:武漢、杭州、蘇州、成都等地整體實力要稍遜一籌,但絲毫不影響其在全國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北方、在山東,青島市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生活在青島的本地居民,因為它的美麗、潔淨、宜居……讓大多數人都對這座城市懷有極強的歸屬感、自豪感,甚至一度喊出了邁向“一線城市”的宏偉目標。

當然,人無完人,城市亦沒有完美的城市,相較於南方蘇杭這樣的強市,青島有優勢,也存在短板,一些不足和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如果青島把目標鎖定為“一線城市”,那它在通往成功的階梯上,至少還要上4個“臺階”,即:產業、人才、收入和輻射力。唯有如此,才能有足夠的資本,來超越蘇杭這些二線發達城市。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鳳凰網青島·凰探第502期

作者 | 李毅

臺階(一)產業

放眼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都有多個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支柱型產業,譬如北京的金融、科技互聯網、總部經濟,上海的金融、先進的裝備製造業、總部經濟,深圳的金融、科技互聯網、製造業以及廣州的科技互聯網、汽車、物流、傳媒等,而青島能拿得出手的“王牌”,當屬製造業(雖然海洋科研領域在全國處於領先的地位,但通過科技研發成果轉移成經濟成果的數量還是偏少)。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見證了中國由弱變強的輝煌歷程,也看到了青島乘著變革熱潮逐漸崛起的瞬間。不可否認,青島的城市建設,近年來高樓林立,基建完善,讓原先市南區的一枝獨秀變成了多個城區的百花齊放,城市現代化氣息日漸濃郁。但城市的實力不光是要有現代化的建設風貌,還要不斷湧現出符合時代要求、政府發展方向的支柱型產業,而決定成敗的,就是城市的企業。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為首的“五朵金花”引領一批本地企業的崛起,鑄就了青島近30年的輝煌,為青島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為青島在全國、全省的重要經濟地位,奠定基礎。但巔峰期過後,勢必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陣痛調整期。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進入21世紀,陣痛期表現出來的“症狀”也越來越明顯:即青島製造業整體發展迅猛,但新成長起來的企業卻成長乏力的窘境,“五朵金花”後誰來“接棒”?成為困擾青島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難題。隨後,青島一直在尋求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叫得響的製造企業的新星,但在2012年中國製造業百強中,也只有7家企業入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且不乏海爾這樣“老人”的身影。

2015年開始,位於青島的中車四方、賽輪金宇,特銳德、魔幻紅領等製造業新銳先後崛起,也誕生了明月海藻這樣通過海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經濟發展範例,而這些變化都在告訴我們,青島的產業正在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期。

而這樣一場圍繞企業展開的“產業復興戰役”也吹響了衝鋒的號角。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臺階(二)人才

人才,是一切發展的源動力,沒有人才,一切發展規劃皆無從談起。當下,四座一線城市的人才總量可以用浩如煙海、燦若繁星來形容亦絲毫不為過,與日俱增的人才流入,直接帶動了一線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崛起,而城市的發展又吸引著更大體量外來人口的進一步流入。也正是通過他們的努力,讓這四座城市始終處在全國城市金字塔的頂端。

但凡事物極必反,人口的規模效應可拉動城市經濟發展,但隨著人口增長過量就會帶來城市公共資源分配的捉襟見肘,隨即會出現交通擁堵、房價上漲、教育醫療資源短缺等問題,讓如今越來越多追求生活品質的居民選擇離開。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除深圳外,北上廣的城市人口上升空間已十分有限

一線城市的人才流出,為二線城市帶來了發展的機遇,青島自然也加入了“人才爭奪戰”,目前,杭州、蘇州、武漢、成都等二線強市都是此次爭奪人才戰役中,青島的主要競爭城市。如何能在爭奪戰中勝出?成為青島能否邁進一線城市的重要因素。

決定人才吸引力的,主要是城市的產業基礎和宜居指數,前者上面已經提及,而後者的高低,則取決於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匹配度、房價是否合理、落戶是否便捷以及生態環境是否優良等方面,青島在近年來,無論是超30所高校扎堆引進、新改擴建醫院頻頻、還是政府對房地產依賴度逐漸降低、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等表現,都展示了青島對於引進、培育人才的誠意。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十八大以來,青島市在人才方面的投入金額高達50億元,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80萬人,相較於2011年底的122萬人,增長約50%,雖然青島在人才戰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較於一線城市的標準仍有明顯的差距,譬如北京的人才總量是651萬人,深圳510萬人。

所以,180萬人對於一個未來定位為二線的城市來說,這樣的人才儲備暫且足夠,但對於一座瞄準一線的城市來說,顯然還遠遠不夠。

臺階(三)收入

收入對於老百姓而言,是極其受關注的兩個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而在這座城市外觀察的人口(人才)也會將收入當做是否移居的重要考量。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公佈的《2017年中國主要城市房價工資比排行榜》顯示,一線城市和二線強市的月均工資收入都表現出了極強的競爭力。京滬均在萬元級別(分別為9942元和9802元),深圳排第三,為8892元,廣州的月均收入名列一線城市的末席,但仍有7996元。

二線城市方面,與青島GDP體量相近的杭州、南京分別為7608元和7342元,而青島(6651元)的月均工資排名要比上述兩座城市略遜一籌。如果想登上一線城市,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決定人才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又恰恰是收入。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那麼,如何提供居民收入?筆者認為,要瞄準民營經濟發力,鼓勵扶持創新創業、培育更多中小型企業,給予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深耕資本市場,解決企業的融資隱患;對外引進更多的優質企業等,這些都是為人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居民收入的必選項。

臺階(四)輻射力

筆者注意到,中國的四座一線城市背後,都有通過自身發展帶動前行的經濟區,譬如北京帶領的京津冀經濟圈、上海引領的長三角經濟區以及深圳廣州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尤其前兩者,對周邊城市起到極強的帶領作用,同時從京滬流出的人才,也會向它們周邊的城市流動,互通性極強,從而逐步形成了同城化的良性發展。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青島若想從二線城市突圍,自身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的能力一定要提升。相較於蘇州、杭州、南京、東莞等二線城市,青島的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沒有超越自己或實力與自己相近的城市,這就意味著其在膠東地區的發展之路,沒有爭奪各類資源的“競爭對手”,會更利於自身的崛起。

作為北方第三座GDP過萬億的城市,山東省的經濟“龍頭”。中央,山東省在一系列戰略佈局中,都有意將青島擺在核心的位置。譬如“一帶一路”的支點型城市屬性,為青島順利拿下了上合(元首)峰會舉辦地;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的核心城市定位,就是為了強化青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從而形成東部地區轉型發展的增長極等。

青岛登上一线城市的4个台阶!

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所設立的三個核心城市

筆者認為,未來決定青島輻射力增長的前提至少有兩點1.膠東地區現代化高鐵網的形成,有利於各市經濟發展和人才交流,將大幅增強同城化發展;2.青島市未來的自身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程度,這也將決定城市未來的真實水準,如果自身不能發展成為現代化程度高,人口頗具規模的國際化城市,也將對周邊城市的帶領顯得力不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