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油價再次暴跌!新冠病毒肆虐,油氣行業2020年還有希望麼?

暴跌!國際油價又崩了。

疫情 國際油價 暴跌

截止2020年2月28日,全球新冠病毒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8萬人次。在中國境內的疫情防控漸露曙光之際,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全球多地出現疫情爆發。

具體而言,韓國確診病例超1595,日本有800多例,意大利確診病例超470,伊朗確診超139例,引發了全球市場情緒的恐慌。

受此影響,原本連續多日反彈的國際原油,再度遭遇“滑鐵盧”。

截止27日WTI 原油收跌1.13美元,跌幅2.32%,報47.6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收跌0.90美元,跌幅1.71%,報51.64美元/桶。

顯然,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在未完全可防可控前,將成為懸在國際油市頭上的“利劍”,長期挑逗著全球油市的神經。

01、油氣行業的一陣寒流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愈演愈烈,呈現出全球化態勢。

在過去的24小時韓國共新增44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一數據相較前一日幾乎翻倍,更是超過了我國最新的(2月26日0時-24時)日增確診病例數據(433例),新冠疫情預警級別進入最高級別。

日本疫情形勢也不容樂觀。

截至當地時間2月26日上午11時,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62例,確診人數還在不斷在上漲。

鑑於疫情的嚴重性,國際奧委會委員、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的迪克·龐德25日表示,如果三個月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不能消除,2020年東京奧運會可能取消。

除日韓外,伊朗、意大利等國也相繼被病毒“攻陷”, 巴西、希臘等全球超30國出現新冠病毒確診病例。

為了應對疫情,不少國家紛紛效仿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隔離管控措施。

據意大利媒體報道,目前共有 11個暴發新冠疫情的意大利北部地區城鎮被關閉,超過5萬人被要求在家自我隔離。

如是,全球主要經濟國疫情的爆發,短期內對油氣行業產生了結構性衝擊。

以國內市場為例,疫情防控期間,國內交通業、製造業、旅遊業等行業的低迷,大大降低對油氣能源的需求量。

IHS Markit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已分別計劃將其2月份的目標原油加工量下降80萬桶/日、30萬桶/日,而地煉企業則可能壓縮高達100萬桶/日的量。煉油商產量壓減的情況預計將直到4月份,但預計壓減幅度將逐步縮小。

IHS Markit還預測,在未來4個月,中國可能減少110萬桶/日的原油進口量,以實現供需平衡。從全年來看,中國2020年的原油需求量預計減少30萬桶/日。

事實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原油需求的衰退並不止於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性趨勢。

2月13日,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度報告中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擴散,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將下降43.5萬桶/日,這是10多年來的首次季度收縮。

02、“世界油庫”經受考驗

除了需求端,原油的供給側的“危機”同樣值得行業警惕。

目前,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日本、意大利,緊隨其後的便是位於“世界油桶”的伊朗。

根據伊朗衛生部2月25日公佈的數據,伊朗目前已有16人死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計95人感染。死亡人數佔總感染人數的近17%,遠超世界2%的平均水平。

令人擔憂的是,伊朗方面顯然沒有采取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甚至在2月中旬,伊朗各地還照常舉行了伊斯蘭革命勝利日集會遊行活動,數百萬民眾湧上街頭。

與此同時,伊朗的疫情也正在向國際社會擴散。

僅2月24日一天,5箇中東國家都宣佈,境內出現首名新冠確診患者,分別是阿富汗、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且這些感染者都與伊朗有關。

客觀來看,中東作為全球最主要石油產地,一旦疫情升級,中東油庫未來產量走向將對整個油氣行業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Oil & Gas Journal數據,2019年中東地區石油儲量高達1100.2億噸,享有全球48%石油儲量份額;全年產量高達15.1億噸,佔全球份額的32%。

正是依仗優勢的儲產量,以中東產油國為主體的OPEC,多年以來一直作為行業的“調停者”。

在2月4日的OPEC會議期間,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市場突變,有OPEC+技術專家就建議進一步減產60萬桶/日,直至6月。

可是,20多天的時間過去,力圖維穩油價的中東產油國卻也深陷疫情當中。

03、油氣產業擁有戰略作用託底

如此來看,新冠疫情短期對於行業的衝擊不可避免,但中長期內,油氣產業在社會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基礎產業,其發展仍具有長期性。

在此次抗疫情過程中,油氣資源的戰略地位便是最好的例證。

石油天然氣除了為交通工具提供燃料,運輸各種醫療物資、設備。很多當前必不可少的醫療物資,其原材料也是石油天然氣製品。

例如聚丙烯材料,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聚丙烯是一種具有耐化學性、耐熱性、高強度機械性能等性能的材料,是目前製造防病毒、防細菌用口罩的主要材料。目前全球聚丙烯的生產,主要是以石油、煤炭為原料煉製加工而成。有數據顯示,1噸高熔指纖維料可生產大約25萬個病菌防護口罩或5000套防護服。

人類首次合成聚丙烯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於1962年開始研究聚丙烯生產工藝。在上市80年代,中國的聚丙烯產業引來快速發展,燕山石化、揚子石化等企業陸續建立了聚丙烯生產線。

2019年,中國聚丙烯年產能超過了2400萬噸,早已是世界上最大聚丙烯生產國。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石化產業在聚丙烯領域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極大阻止了此番疫情的蔓延。

其實除了口罩之外,包括醫用防護服、注射器、氧氣管、一次性手術衣等醫療物品,大都是以烯烴類石化製品為原材料製成。

在過去一個月時間內,儘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大量生產聚丙烯、聚乙烯、次氯酸鈉等醫用原料的石油石化企業,積極調整,加大了生產力度。

從1月20日到2月11日,中國海油已累計生產可用作消毒劑容器和醫用包裝生產原料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產品32500噸和一批用作病毒消殺的次氯酸鈉原液。

從1月到2月10日,中國石油累積生產的醫用料已達到近6萬噸。旗下的獨山子石化、大連石化等相關6家聚丙烯生產企業,目前均處於高負荷運行狀態。

中國石化預計2月份將生產醫療衛生用物資相關原料9.5萬噸,比一月份增產3萬噸。特別的是,中國石化在提供口罩各種原材料的同時,還於2月7日同多家合作伙伴對接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初步估算,到2月29日,中國石化將助力新增產能60萬片/日,3月10日,實現新增產能至100萬片/日以上。

此外,醫療體系運轉對油氣能源需求依舊凸顯。天然氣除了作為生活用能,目前還是很多醫院高溫消毒醫療設備的能源。燃氣設備,也是新建立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基礎設施之一。

在天然氣的供應方面,從2月1日開始,中國石油通過天然氣銷售湖北分公司以實物定向捐贈方式,給湖北省39家定點醫院日供應天然氣17萬至18萬立方米;中國石化也已於2月4日開始免費向雷神山醫院供氣。

04、國內油氣上游生產依舊緊張

儘管疫情之下國內油氣需求有所下降,但油氣的勘探生產卻依舊繁忙。

實際上在2019年,我國的油氣對外依存度依舊處於較高水平。油氣生產不鬆懈,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從目前國內各大油氣田生產情況看,石油天然氣的生產也處於平穩狀態。

據瞭解,春節期間,國內第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日均生產天然氣1.3493億立方米,天然氣日均銷售量超計劃412萬立方米,無論天然氣總生產量、日產量還是外供量,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國內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1月份完成國內油氣當量299萬噸,預計全年仍將實現油氣當量4000萬噸。

西南油氣田作為川渝、湖北等地區的天然氣供應源,其1月生產天然氣29億立方米,2月1-6日,日均產氣在9000萬立方米以上。目前,西南油氣田向忠武天然氣管道(重慶忠縣—湖北武漢)日輸氣約650萬立方米。

中國石化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其生產原油298萬噸,同比持平;生產天然氣26.2億方,同比增長5.7%。

其中,中國石化旗下第一大油田——勝利油田生產原油198.67萬噸,超計劃0.02萬噸,生產天然氣0.38億立方米,超計劃0.01億立方米;第二大油田——西北油田累計完成原油產量56.4萬噸。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今年以來生產天然氣6.62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四川、湖北等省市的工業用戶和人民群眾的正常供氣。

油價再次暴跌!新冠病毒肆虐,油氣行業2020年還有希望麼?


油價再次暴跌!新冠病毒肆虐,油氣行業2020年還有希望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