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版“4萬億”要來了?

新版“4萬億”要來了?

這個冬天,很冷。

不過,春天很快就要來臨。

中國經濟正如一個大病初癒的病人,總得補一補身子。

近日,河南、雲南、江蘇、北京等省份紛紛發佈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總的投資額度超過11萬億元。

新版“4萬億”要來了?

估計大家心中充滿疑慮,是不是新的“4萬億”又來了?

畢竟,2008年之後的那場刺激,仍然歷歷在目。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2009年經濟刺激計劃開始實施。

經濟刺激計劃的核心在於“鐵公基”,即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

那場刺激效果有多明顯?

愣是把GDP增速從6%上拉到12%!

2009年的第一季度,經濟增速來到6.4%,在4萬億經濟計劃的刺激之下,201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已經達到12.1%。

新版“4萬億”要來了?

時間來到2020,如果還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雖然見效快,但是隨著中國總的經濟體量提升,還有科技的進步,簡單粗暴的方式還能行嗎?

我估計,2020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很可能在2%左右。在當前經濟體量已經達到2009年的2倍以上的前提之下,使用什麼樣的經濟刺激方案,是個學問。

新版“4萬億”要來了?

當前的中國經濟,可謂內憂與外患並存。

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特徵是,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

但是,有個問題我們不得不重視。

那就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明顯呈下降趨勢。

在2018年之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長期保持在10%以上;而2018年,該數據已經下降到9%,2019年為8%。

新版“4萬億”要來了?

我們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房價上漲造成居民消費規模的下降。

因為,房價上漲造成居民消費能力大幅度弱化。

2015年開始的中國房地產過熱,造成居民的負債爆發性增長,大幅擠佔消費增長的空間。這也就出現了2016年開始的新增貸款總額大於新增存款總額的情況。

我看了一下最近幾年的經濟數據。2015年之前一直低於5萬億,但是自從房地產過熱之後,2016年,新增貸款一舉超過6萬億,到了2019年,新增居民貸款已經達到7.43億元。

新版“4萬億”要來了?

而這些新增貸款,大部分都去了房地產。

房地產過熱,影響到居民的消費能力,房地產巨大的“虹吸效應”,自然影響到汽車行業。

汽車行業受到影響,中國產業升級的主力戰場就會受到影響,而中國汽車自主品牌,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本身就不在一個水準。

如果中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品牌不能超過美國的三大車企,中國企業的整體實力肯定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如果房地產的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內部的產業轉移也會很困難。

我們知道,中國的一流公司往往集中在北上廣深為首的沿海城市,這些城市也成為中國先進製造的集聚地。2019年,中國共有120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北上廣深就是72家。

為什麼中國沿海城市的先進產能向內地轉化的速度如此慢呢?

主要在於內地的高收入機會被房地產與基建佔據。

這就需要內地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實現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的機會。

畢竟,基建與房地產所有的城市都會做,但是如果不引進和發展先進產業,內地的繁榮只會是虛假繁榮、依附式繁榮。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中國內地城市建設得那麼漂亮,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長並不快的核心原因。

由於內地缺乏先進產業,財富的分配就缺乏必要的載體,只能依靠基建和房地產來勞動經濟,這也導致財富大部分被相關的從業人員佔據,這種方式根本無法激發起老百姓的消費激情。

新版“4萬億”要來了?

手裡沒有餘錢,怎麼消費?

指望在沿海城市打工的人,帶回老家那些錢,不具有可持續性。

如果我們這次基建是圍繞著新興產業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於內地大城市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機遇。

如果無法利用好這次機遇的話,中國沿海城市的優秀產能只會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國家,而不會實現向內地的轉移。

就拿越南來說:

越南目前是NIKE與ADIDAS 的生產基地,而事實上,他還要向中國沿海城市進口大量的原材料。按說,中國內地應該更有機會成為這些國際品牌的生產基地,為何卻轉移到越南呢?

原因很簡單,越南更有吸引力。

越南相對於中國內地來說,產業鏈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勞動力成本更低,關稅優惠更多,海運的花費更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實行經濟刺激計劃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要看如何刺激,按照舊有的路子進行刺激,無異於給自己挖坑。

而遵循新經濟、新基建的發展路徑,則會引導中國的產業轉移,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新一代經濟學人(leonbaiyunli),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