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每週一本書:《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讀書筆記

《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讀書筆記

寫這篇讀書筆記之前,先要自我批評一番。之前定的每週讀一本書計劃,由於自己的懶惰,時間利用率不高,閱讀效率的低等種種問題,沒有實行下去。但由於計劃實行不下去了,竟然能一天讀一小時的書習慣也丟棄了。讀完這本書差不多花了兩週的時候,而這一個月下來也僅僅才讀完一本。對於這個讀書效率,實在要進行自我批評,反思檢討。

計劃沒有執行下去的總體原因是由於一開始目標定的過高,其實真的高嗎?據說有人一天讀一本,或許是自己沒有強迫,逼迫自己吧。也是因為自己的時間利用率不高,白白流失的時間太多了。如果把這些流失的空白時間利用起來,然後好好逼迫自己一週讀完一本應該是可行的。然後該做的就是堅持了,開始的時候一個月,幾周,可能沒問題,但是長期下去,自己就會犯懶癌症。說了這麼多還是沒說到點子上。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自己懶惰了,不想讀了,注意力轉移了,意志不堅定,用聽歌,看電視,閒聊,刷手機,發呆,把時間打發了,以及許多的壞習慣導致注意力渙散了。再就是沒有強烈的自我提升,自我改變的動力,以及讀書的動力。沒有從內心裡真正的愛上讀書,喜歡讀書。

解決方案,先暫時調整讀書目標,定為:每天堅持讀一小時書,兩週至少讀完一本,充分利用各種空隙的時間點。樹立起強烈的讀書意願,培養讀書的樂趣,體會讀書的好處,將書中的所學,利用到生活中去,去驗證書中的理論。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下面開始迴歸正題:

讀這本《改變你一生的108個心理學法則》的初衷是為了學習一些心理學技巧進行自我管理,以及加強自己的人際交往與為人處世的能力。這本書淺顯易懂,讀起來比較輕鬆。是利用零散的時間讀的,斷斷續續,大概花了兩週的時間讀完的,整個累計讀完的時間是四個多小時。刻意讀的話,半天就可以讀完了。因為真的很淺顯明白,小學生都可以讀懂。不算是一本好的書籍,不管是從行文,謀篇佈局,表達技巧,說理上,專業性上來講都沒有出色的地方,就是平平談談普普通通的一本書,稍微有點心理學知識,或者是讀過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估計都可以寫出一本這樣的書,我給的評分是2顆星。由此我想起了讀樂嘉的《本色》裡面所說的,寫文章,出書並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高大上,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能寫書,跟作家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

書讀完了必須要總結,必須要提煉書中的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點,必須要把書中所學的在生活中去實踐,這才是讀一本書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所在。為什麼我們常說”知道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你雖然知道那麼多道理,但是你卻沒有去按照這些道理去執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在讀這本書之前,書中的很多觀點,很多技巧自己其實都是知道的,只是沒有總結歸納,沒有在生活中加以利用。越來越覺得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那麼的智慧。

書中總結的心理學技巧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只總結幾條關鍵點,對自己平時與人溝通打交道有實際意義與幫助的幾點。

章節一:社交心理學法則

一: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現象,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通,進而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視圖影響別人;二是認識缺乏客觀性,主要表現為過度頌楊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貶低自己不喜歡的人。避免投射效應的辦法:認識到人心各不同,千萬不要以己度人,不要總以自己的喜歡去衡量別人,應該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應該考慮對方,別人的真正需求,準確投射。一個有趣的案例:例如你自己喜歡吃胡蘿蔔,你就認為魚也喜歡吃胡蘿蔔,就拿著胡蘿蔔去釣魚。釣了半天也不見魚上鉤。你將自己的喜好投射到魚身上了。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人好,也是沒有考慮到別人真正喜歡的東西,別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是一直按照我們自己喜歡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去做,按照自己單方面的想法去做。這樣的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

二:換位思考定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來思考問題。以對方的性格,對方的喜好,對方的成長環境,對方的人生經歷,家庭環境來判斷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誤區,因為長期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形成了一種定性的思維方式,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測別人的感受,判斷事情的對錯是非,因此常常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溝通中也是這樣的,我們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什麼樣的表達對方容易接受。你的話,你自己是這樣的理解的,但是到別人那裡,別人又會是怎麼理解的。技巧:當矛盾發生時,不防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體諒對方,善解人意,就可以緩解雙方緊張的關係。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讓別人感受到你誠摯的關心,往往能夠迅速消除隔閡與對抗,化干戈為玉帛。

三:自己人效應:人們習慣上會對那些與自己某些方面有著相似的人,產生親近感,信耐感,基於這樣的心理認知,要讓他人喜歡自己,首先要在某些方面讓他人感到你和他有著相同的東西,是自己人。技巧:生活中要真誠地對別人發生興趣,從對方的立場,觀點考慮問題,並給別人以可信度,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強調雙方的一致性的地方,使對方認為你是”自己人”,其次努力使對方處於平等的地位;再次,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具有開朗,坦率,大度等良好的個人品質。

四:距離效應: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拉近關係,套近乎,還要學會給對方留有空間,要將彼此的關係控制在一個相對容納並相互吸引的範圍內。結合留白效應,給別人留下適度的個人空間,手中的沙子抓得太緊越容易流失。以及交往適度效應,不能對一個人太好了,對一個人太好了,無條件的付出,會使對方麻木,而一旦達不到這種標準,反而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古話說:“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不能溺愛和澆灌,以免孩子對父母的愛不懂感激;夫妻之間如果只知付出,不求回報,也會讓對方變得習以為常,不懂珍惜;朋友之間,一方對另一方長期的無私幫助,可能會讓雙方的關係失衡。如果能夠在關心中提出批評性的建議,並在建議中充滿了鼓勵,讚揚,支持的態度,這種批評不僅不傷人的感情,不傷人的自尊心,還能激發人向善的良心,使人的積極性始終維持在良好的行為上。

五:讚美效應:人人都渴望被讚美,真誠的讚美如同和煦的陽光,能夠使人心情愉快。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人類本性的需求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以及受到重視。同時也可以利用讚美來給別人帶高帽子,捧殺別人,生活中也要防止被別人捧殺,要防止掉入別人甜言蜜語當中。

章節二:職場心理學法則

一:帕金森定律:要做時間的主人,管理時間,學習科學管理時間的方法和技巧,減少低效率的重複勞動,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生活的質量,讓生命的價值在有限的時間裡盡情發揮,讓自己的生存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二:保持你的工作熱情與良好的工作動機,愛上的工作,愛上你在上班的時間,愛上你的專業,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尋找工作的成就感,快樂的工作。

三:在生活工作中,任何小事都不能糊塗。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凡事要精益求精,要做超出你預期的事情,而不是每次都是打折扣,不要存在僥倖的心理,疏忽大意,釀成大錯,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導致不可承受的巨大損失。就像西方流傳的民謠中所說:

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隻鐵蹄;

丟失一隻鐵蹄,折了一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章節三:成功心理學法則

一:制定可行的目標,分解目標,階段性去逐步執行,建立正向反饋。目標要大,志當存高遠。

二: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把握市場規律。

三:對你的夢想保持持續不間斷的激情。要有狂野的夢,要對你的夢想保持熱血。生命不息,熱血不止。

四:蛻皮效應:成功路上充滿了苦難,克服了這些苦難才能夠鍛鍊自我,才能夠讓自己變得強大,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熬過了苦難,終會化繭成蝶。

五:不要給自己設限,永遠相信你的潛能是無限的,不要再把我不行放到嘴邊了,或者出現在你的思維你了,有問題,有困難就去想辦法解決掉它。防止跳蚤效應,每個人,無論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內心深處,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都會有一種自我滿足感,而這也是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敢於否定自我的滿足感,敢於超越自我,不斷地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才能啟及更高的人生高度。

六:直面失敗,失敗了總結經驗教訓,從頭再來過。要儘早犯錯,在錯誤中成長。

七:克服糖果效應:克服小誘惑,生活中,人們總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併為獲得眼前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捨棄以後的利益。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你不放長線的時候,便釣不到大魚,不可能克服小誘惑,便不能收穫巨大的成功。

八:擺脫思維定式,培養創新思維。

九:磨刀不誤砍柴功,方向不對,沒有規劃好計劃好,就不要盲目的行動,盲目的努力。

十:沸騰效應:僅僅只需要一步就可以邁過這個坎。鑿十口淺井,不如鑿一口深井。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很殘酷,明天也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卻死在了明天晚上。

章節四:愛情心理學法則

一:厚臉皮效應不怕拒絕:靠勇氣贏得愛情,不怕失敗,越挫越勇,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前提是要去行動。要有失敗的機會。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能嘗試的勇氣的都沒有,那麼只會導致好白菜都讓豬給拱了。

二:先動優勢理論:也叫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可以說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個理論告訴我們遇上對的人,莫等待,莫蹉跎,勇敢的去爭取,大膽的去行動,時間一去不復返,年少的歲月沒有後悔這樣的字眼,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錯過了愛的花季連上帝也沒辦法挽留愛情的腳步。

三:要避免首應效應,以及暈輪效應。

四:愛情需要保鮮,要時常添加浪漫神秘與驚喜這些添加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